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人文典故> > 正文

朱积垒和他的村庄

作者:▱林丽红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18-07-05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积垒村位于山老区平和县边远乡镇九峰村。积垒村原来并不是这个村庄的名字,它原来的名字叫作“上坪村”。1954年,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正式改名为“积垒村”。这个以“上坪”为村名存在了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不起眼的偏僻小山村,因何会改名呢?而且还是经过周恩来总理批准的?因为一个人,一个上坪村养育出来的儿子,他的名字就叫朱积垒。

在这个世界上,以一个人的名字为一个地方命名并不少见。在国外,如美国首都华盛顿州、越南的胡志明市;在国内,如河北的秦皇岛、广州的中山市、山西的左权县……总的说来,这些被用来命名为地名的人名,他或是上古传说中的人物,或是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或是对当地有着重要纪念意义的人物。

对于上坪村,对于整个平和县的历史,甚至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来说,朱积垒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值得纪念的人物。1928年3月8日,以朱积垒为书记的中共平和临时县委响应中央“八七”会议号召,组织领导平和暴动,打响了“八闽第一枪”,掀开了“福建农民自动夺取政权的第一幕”,这一枪在福建革命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因此载入了《中国共产党历史》。

行走在今日的积垒村,从朱积垒烈士故居、中共平和支部旧址、上坪农民协会旧址、上坪平民夜校等留存下来的建筑旧址,以及当年留在墙壁上的“穷人不打穷人”“士兵不打士兵”等口号标语,可以感受到上坪村的红色记忆和印记。

在后人的保护和修缮下,朱积垒烈士的故居依然较为完好地保存着。故居的门仍然保持着旧时的闽南风格,门联为漆写的红底黑字“日月光华耀大地,人民伟业壮新天”,新钉上的门牌号为“积垒村上坪102”。1906年4月,朱积垒就出生在这幢房子里。史料记载,朱积垒的父母还是比较重视孩子教育的,小时候就上过私塾,上过小学。1923年秋,17岁的朱积垒被保送进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读书,从此走上了进步的革命人生道路。时光静好,阳光挤进门缝,洒在老屋,往门内望去,屋内悄无声息,可我却分明看到童年的朱积垒在屋里时而上跑下跳地嬉闹着,时而捧着书安静地读着……

1926年3月,朱积垒来到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这里认识了革命生涯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毛泽东和周恩来,并于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朱积垒以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回到生他养他的上坪村开展工作。在这里,他组织农民协会,创办平民夜校,成为中共平和县第一个党支部书记;1927年10月,朱德率领部分南昌起义部队途经平和时会见了朱积垒等人,传达党中央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决定;1928年2月,朱积垒组建成立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并任团长,为1928年3月在长乐乡打响“八闽第一枪”的平和暴动奠定坚实基础。平和暴动后,朱积垒率部转入平和西北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1928年8月奉命赴广东大埔工作,途中被捕就义牺牲,年仅23岁。

23岁对于今天的许多年轻人来说,还处于懵懵懂懂的青涩人生,可是朱积垒却已经完成了人生的成长、蜕变与成熟,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却又如此的完整。村里有棵古榕树,已经在这里矗立了五百多年,它不仅见证了朱积垒的出生和成长,也见证了朱积垒在家乡为家乡人民和新中国的早日到来的所有追求和奋斗。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来到今天,此时离朱积垒任总指挥的1928年“平和暴动”整整90年了,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已将近70年了,如今的上坪村已不是当年的上坪村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它也迎来了新生,为了纪念它优秀的儿子朱积垒,它改名为积垒村,它用这种方式让朱积垒这个名字在村庄里刻下永久的印记。

今天我们在回忆起“平和暴动”的那段峥嵘岁月时,总是会想起平和暴动的发生地长乐乡,人们为此在长乐乡建立了“平和暴动”纪念馆、纪念碑等作为纪念。

我们也同样应该记住积垒村这个位于九峰镇的小山村,毕竟,以朱积垒为总指挥的“平和暴动”未在长乐乡成“燎原之势”之前,它的“星星之火”就起于积垒村。积垒村不仅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优秀的领导者、“平和暴动”总指挥朱积垒,也为“平和暴动”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积垒村应该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