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平和县村镇建设工作简报第16期

作者:佚名 来源:平和网 时间:2011-02-20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第 1 期(总第16期)

 

平和县村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2月18日

 

2月14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村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严国梁在《福建新农村建设简报》(第42期)批示:“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是今年村镇建设工作的重点,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但却是一项惠及群众的民生工程。请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认真学习借鉴河北省魏县的经验做法,掌握科学的操作办法,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营造有利于“三旧”改造工作的良好氛围,推进我县村镇建设工作再上新水平。根据严常委的批示精神,现将《河北省魏县破解五个难题加快新民居建设》转载如下:

 

 

河北省魏县破解五个难题加快新民居建设

 

大力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河北省魏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省第一人口大县,在推进新民居建设中,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运用“细算五笔账、推行六种模式、坚持三个原则、用好六个渠道、培育一项产业”工作法,有效破解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切实加快了新民居建设进度,走出了一条符合农民意愿、体现地方特色的科学创建新路子。

一、细算五笔账,解决“建与不建”的难题。提高农民群众对新民居建设思想认识、激发起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是建好新民居的前提。一是重复建设浪费账。由于房屋结构老套落后,建设质量不高,造成农村房屋“寿命”短,平均15年左右就要翻新,频繁拆建造成很大浪费。新民居设计新颖,且采用新型节能材料,至少几十年不用再翻新,一次投资,几代受益,可摆脱一生忙于拆屋建房的怪圈。二是腾出土地增收账。新民居建设由于规划控制、标准统一,能节省出一定数量的土地。节省出的土地用于发展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等,可促进增收致富。三是统一购置节省账。新民居建设实行物料统一招标、集体采购,可把价格压到最低,且直接运到每家每户,能大大降低成本。四是建筑质量保障账。新民居坚持高标准建设,新型节能材料抗震性强,质量有保障。五是幸福指数提高账。新民居建设以“舒适宜居、方便现代”为原则,户户临街,家家朝阳,美观、宜居,并且高标准规划建设超市、学校、幼儿园、文化广场、村民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农民能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二、推行六种模式,解决“建要怎么建”的难题。科学制定建设规划,是新民居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一是滚动发展模式。即针对全县大部分村一次性投入能力不足的实际,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统一样式、统一标准、统一招标、统一建设的要求,先建造一至两条新街道,凡新建房户,实行联户建设,第一条新大街建满后,再建设第二条街,滚动发展建设新民居。二是旧村改造模式。即对基础较好的村,按照统一规格和要求,对农民住宅进行改造,提高建设档次,规划完善配套设施,将旧村改造成新村。三是城郊对接融合模式。即对城中村和近郊村,结合县城建设规划进行拆迁改造,建设以多层居民楼为主体的新型社区,达到与县城规划匹配统一。四是搬迁重建模式。即对改建难度大、村“两委”班子和群众积极性高、位于堤道内或受污染严重不适宜居住、重大项目占地拆迁的村庄,实施整村搬迁。五是村庄合并扩建模式。即以基础较好的中心村为基础,大村扩容、周边小村撤并,共同组建新社区。六是村企共建模式。即依托企业在当地的地缘优势,由有实力的企业家投资兴建,实现村庄整体新建、企业拓展空间的合作共赢。

三、坚持三个原则,巧解“地从哪里来”的难题。推进新民居建设,“用地难”是摆在各地面前的一道难题。一是整理利用。充分利用村庄原有建设用地、空闲地和废弃地,在原址进行滚动开发改造,边拆边建,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严控规划。对新民居建设村规划面积严格控制,农村居民人均占地面积原则上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推行一户一宅,多占收回。三是灵活置换。村内没有空闲地、废弃地、未利用地的,实行新旧宅基土地置换,按规划先行占用农用地进行建设,老宅基归村集体所有,暂时归原住户使用,原住户与村集体签定使用合同,保证对老宅基进行复垦或绿化,实现占补平衡。

四、运用六个渠道,巧解“钱从哪里出”的难题。加强水、电、路、学校等公益事业建设,完善村庄功能,是新民居建设的重要一环。一是村民自筹一点。在群众筹资筹劳的基础上,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通过村民每人集资20元,上级按1:2比例补贴,用于新民居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政府出一点。 2009年,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县政府设立新民居建设奖补资金300万元,对新民居建设村以“先建先得益”为原则实行奖补。三是上级贴一点。积极向省、市争取财政奖补资金,在不违背政策的情况下,打捆沼气、饮水安全、乡村道路等各类农村专项资金,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倾斜,解决村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四是部门帮一点。在市直部门对口帮扶的基础上,县政府组织财政、民政等有实力的30个县直部门对口帮扶30个示范村,制定具体帮扶目标,一包到底。五是银行贷一点。灵活担保方式,鼓励银行向新民居建设提供信贷支持。六是社会捐一点。鼓励村内富裕户和在外工作经商人员捐款捐物,支持公益事业建设。

五、培育一项产业,巧解“怎么发展”的难题。新民居建设主要以农民自身投入为主,解决农民致富就业问题十分关键。一是升级传统产业。王营村把传统的果品种植业作为立村产业重点培育,为新民居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发展特色产业。蔡小庄村在新民居建设开始后,通过县农牧局技术人员的驻点帮扶,积极发展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主的生态农业,发展大棚蔬菜种植600多亩,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为农民建设新民居提供了资金支持。三是培育新兴产业。皇小庄村通过“城中村”改造,置换出工业用地指标,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工业,先后建起防水涂料厂、垃圾制砖厂等新兴工业项目,同时,大力发展餐饮、宾馆、物流等服务业,创造就业岗位700多个,人均月收入达到2200元,促进了农民转为市民,新民居融入新城市。

 

 

 

 

                                                                                                                                                  

送:市领导,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市发改委、市建设局、

市规划局、市农办。

发:县领导,县直有关部门,各乡镇(场、区)。

编辑:赖志雄       核对:赖建生        (共印12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