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抱团发展 做大“面包”

平和县山岗村300多个面包作坊走出被淘汰困境,联办几十家遍布全国的规范面包工厂——

作者:林胜洁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09-04-29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小小作坊 面临淘汰

         “去年我和别人合伙开办面包工厂,”平和县山岗村的叶金荣最近赶回到村里扩招工人,“现在我们工厂每天营业额在1.3万元左右,产品主要进入各大超市。”

        平和县山岗村是出了名的“面包村”,从2004年开始,村里的许多农民到全国各大城市经营面包行业。2000多人口的小山村,就有300多个面包作坊。山岗村由原来的人均年收入1250元增加到7000多元,面包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

        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经济危机,不少工厂倒闭或停产、减产,殃及山岗村的面包产业。挂职干部、山岗村第一书记胡加福介绍说:“山岗村以前都是小作坊生产面包,大部分的产品销售给工厂、工地的工人。如今工厂的工人减少了,面包作坊也无法生存。去年年初,村里就有10个面包作坊停产。”

        由于产品单一,有的甚至没有商标和QS认证,山岗村的面包进不了超市,销售渠道越来越窄。加上小作坊受到场地大小、卫生评估等门槛的限制,无法办理齐全的手续,而很多城市食品安全检查越来越严,不合格作坊都被查封了。面对经济疲软和食品卫生安全双重压力,山岗村的“小面包”面临淘汰的境地。

        优化整合 产业升级

        山岗村的面包行业遭遇严峻的挑战,许多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我们把村里的面包作坊都整合起来干,扩大规模,统一经营,节省成本,提高品质。”胡加福为村里的面包发展走向“破题”,“要合法经营,该办理的证件一项都不能少,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村里提供证件办理协助。”

        在村里的引导下,2008年3月,胡长平、胡长南、叶色民等7人率先联合在浙江创建众可食品厂。租用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统一购买机器和办理各种证件,一共投入40多万元。厂里注册了“嘉兴”牌商标,并申请QS食品安全认证。“以前由于缺乏设备许多产品没办法做,现在能做出20多种各种档次的产品。销售市场转向大超市,面向城市居民。”胡长平介绍说。

        原来小作坊的老板们成了工厂的股东。产品多样化,品质有保证,面包厂营业额大增,厂里配备了几辆配送车。“我们几个月时间就收回了前期投资,一年可赢利70多万元。船大马力足!”胡长平乐呵呵地说。

        看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尝到甜头,村里陆续将原来的小作坊“优化组合”联合办起规模化工厂。村里由胡加福负责协助企业办理证件。他有一段时间专门跑福州、广州等地, 4个月内就为村里10多家工厂办理了各种证件。

         “联体合作,共负盈亏”的规模化管理模型出炉后,原来面临淘汰出局的山岗村面包产业又红火起来。如今,山岗村办起了几十家上档次的面包工厂,遍布全国各地。

        “抱团出击,让面包产业‘升级造新血’。规范的经营模式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全村每年有6000多万元的产值。”胡加福粗略算了一下,“村里的面包企业,为本村和外地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