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人文典故> 历史典故 > 正文

大理寺卿陈扬美—— 敢于向魏忠贤叫板的平和人(上)

作者:黄志耀 文/图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12-03-23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芦溪陈氏祠堂外景
  陈氏家庙内景

  在明朝历史上,有一位漳州人,他为人正直,且刚正不阿,不畏权势,在天启末年和崇祯初年,他敢于向站着的“皇帝”魏忠贤叫板,因而流芳千古。他,就是大理寺卿陈扬美。

  一

  陈扬美(1573-1641年),字新冶,乳名绍平,平和县芦溪东槐人。根据道光版《平和县志》记载:“陈扬美明万历三十九年壬子科举人。”陈扬美中举后,就被委为江西省武宁县知县。当时武宁县经济落后,黎民百姓生活困苦,经过陈扬美九年的不懈努力,把一个落后的县域治理得井然有序,受到神宗皇帝(万历)的赞赏。明天启元年(1621年),桐梓县治安混乱,据说土匪到处抢、烧、杀,搞得民心惶惶;这时神宗皇帝又驾崩,新任皇帝朱由校即位,这位皇帝一听吏部奏章就说,武宁县知县陈扬美不是很有办法吗?就让他去当吧!于是,朝廷又把他调任四川省遵义府桐梓县任知县。陈扬美由于尽心尽责,经过六年的再次苦斗,他又交出令熹宗满意的答卷。天启六年,熹宗皇帝重用了他,敕封文林郎,破格诏升大理寺卿,这是全国三大司法长官之一,正三品。陈扬美从一个平民百姓家庭学子,一步一个脚印,终于从一个普通的县令一跃迈进中央部级干部行列,官至掌握全国刑狱的最高长官。

  陈扬美在明末算是一位风云人物,但在明代的浩瀚史书中,却很难找到他的名字,这究竟是为什么,不得而知!在平和旧县志记载也寥寥无几,只记载:“万历三十九年壬子科举人。”“任浙江温州知府。”虽然记载不多,但在平和芦溪陈扬美祠堂里,在芦溪东槐《陈氏族谱》里,却有几对林钅干的题词,其中有:“信友忠君,同寅钦正气;明刑除暴,执法著遗风。”“拆狱本光明,锄奸弃暴,刑部威名不朽;为官留洁白,蠲租免饷,温州利泽无穷。”至今还在。当地还流传很多娓娓动听的传说,特别是智斗魏忠贤、在温州赦饷银十三万两的故事。下面就结合平和民间传说、平和文史资料、《平和县志》、芦溪东槐《陈氏族谱》以及林钅干、路振飞等名人题词、祭文等,慢慢解读陈扬美人生的几个片段。

  陈扬美的祖上,迁徙平和县芦溪东槐村时,据说起初人比较少,为了能够在此站稳脚跟,而且能安居乐业,他的祖上就与当地人多势众的郑氏联姻。后来还得到一门好风水,使“财、丁、贵”很快就兴旺起来,一时在当地传为佳话。

  如何得到好风水呢?据传一天中午,烈日当空,有一位地理先生顶着毒辣辣的阳光经过陈家门口,只见这位地理先生汗流浃背,气喘吁吁,陈家就很热情地请他歇脚喝茶,中午还请他吃饭。地理先生由于长途跋涉,人很疲倦,在受到陈家的热情款待后,好生感激。饭后,地理先生就问陈家要不要做地理(风水),陈家就说,我们刚到这里开居不久,现在居住的还算顺利,所以,做风水就没有考虑,俗话说,自然就可以。地理先生听着这朴实的话,就对陈家说:“不做也可以,但你现在居住的阳居应该稍微修改,特别是分金也应该改动一下,这样才能“行龙运”(好的运气),因为你现在的阳居欠贵。”陈家听到地理先生的建议,觉得很有道理,因为现在丁有了,财也马马虎虎说得过去,但《四书》、《五经》,却还没有一位很精通的人,于是,就同意了。

  说来也奇怪,陈家在改好地理后不久,少年人爱读书的风气也逐渐盛行起来。

  陈扬美是改好阳居后的第二年出生的,据说他是一位土地神投胎出世。话说有一天,东槐的背后山有个叫孔皇顶岽的土地神来到这里游玩,看到这里的地面宽广,有山有水,而且山头都很有秀气,可算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而且这里的人都和睦相处。他想,人间真是太美好了!于是,就动了凡心,准备在此投胎出世。恰好这时,陈扬美的母亲,从小河边洗菜刚刚回到这里,不意间与土地神撞个满怀,陈夫人顿觉肚子一动,自此怀孕了。时间就像流水一样,滚滚而过,转眼间已经十个月。一天,陈夫人就生下一胖小子,这就是陈扬美。陈扬美出生时,据说东槐的上空布满红霞,陈扬美的父亲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兆头,同时,他也希望儿子日后出人头地,就给他取名扬美,意思是美名传扬。

  陈扬美出生时,天庭饱满,地阔方圆,而且眉清目秀,算命先生说,日后会大富大贵,陈扬美父母亲十分欢喜。到了陈扬美七岁时,父亲就送他到本村祠堂读书。他从家里到学堂必须经过村庄的一个庙宇,每天早上,陈扬美在经过庙前时,都要鞠躬一拜。说来很奇怪,他这一拜,庙里就有响动声,天天如此。一天晚上,陈扬美的父亲就做了一个梦,他梦见庙里一个神明对他说:“你儿子每天这里经过,在庙门对我们一拜,我们承受不了,连坐都坐不稳,能不能叫他走庙的后边?”陈父一觉醒来,觉得奇怪,就问儿子说:“你每天经过庙门时都做些什么?”陈扬美说:“我没有做什么,只是每天在此经过,对庙里的神明鞠躬顶礼膜拜一下,有什么不对?”听着儿子陈扬美的诉说,陈扬美父亲觉得还是有点蹊跷,他为了进一步探究竟,一天早上,就偷偷跟在陈扬美的后面,只见陈扬美一到庙门就鞠躬一拜。等待陈扬美走后,他的父亲就马上到这个庙里看了看,只见庙里神像歪歪斜斜很不规则。陈扬美父亲证实了梦中的事情后,就从庙的后侧铺了一条石头路,让陈扬美绕过庙前到学堂读书。从此,庙里的神像就安安心心坐在殿上了。而今,陈扬美父亲铺垫的石头路还在,只是经过时光的洗礼,显得更加光滑而已。

  话说陈扬美在本村祠堂读了几年私塾后,他深深觉得私塾学堂已经远远满足不了自己求知欲望,于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上,他就从这个小村庄出发,来到县城小溪、南靖、漳州等地,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的求学路上,他与林钅干、张士良等先后认识,并且结成好友。

  1605年,为了更好地学到知识,顺利进入仕途,32岁的陈扬美与林钅干(37岁)、陈天定、张士良等相约一起到灵通山深研《诗经》。据载,林钅干(1568—1636年),字实甫,号鹤胎,龙溪人(今龙文区蓝田镇蓝田村洞口社人),后移居南靖中埔总(今南靖县丰田镇古楼村)。林钅干世代务农,父亲早丧,母亲辛辛苦苦省吃俭用,到林钅干七八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就把他送到本村洞口林氏祠堂内念私塾。林钅干学习很用功,很刻苦,后就转漳州城内学府。到了明朝神宗万历丙辰四十四年(1616年),林钅干48岁时,考中了进士,殿试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熹宗朱由校即位后,林钅干任国子监国子司业,后升为国子监祭酒。 

  在灵通山,他们几个人吟诗作对,互相探讨,进步很快。七年后的一天,明万历壬子年(1612年)省考开始,陈扬美就告别了父老乡亲前往福州。在经过南靖时,据说陈扬美得知郭山山顶庙有一个叫“飞狐仙”庙的神明很灵验,就决定前往问卦。陈扬美风尘仆仆向山上走去,到了半山腰,遇见一位白发苍苍的慈善老阿伯,陈扬美很有礼貌地问:“大伯,请问一下,这里听说有一个庙,神明很灵验,在哪里?”大伯很热情对陈扬美说:“庙就在左前方,再过百步就到了。” 陈扬美脸带笑容说:“谢谢大伯!”到了庙里,陈扬美就往“飞狐仙”神像前一拜,说:“平和学子陈扬美,今天前往福州考举,请神明保佑考中,如果考中,将重修庙宇。”说着拿起两个竹杯往地上一掷,连续三次阴阳杯(都是上杯)。陈扬美十分高兴,再次许愿,说:“神明在上,我陈扬美如果考上,为官之时就是维修庙宇之日。”话说陈扬美拜好神明后,就继续赶路,到了福州后的第二天省考就开始,他才思敏捷,文章超群,顺利考中举人。

  据说当时的主考官是一位正直之人,他看完陈扬美的文章后,大加赞许,认为文章有锐气,而且看出该学子能为民办实事,就建议朝廷重用他。恰好这时江西省武宁县知县缺位,于是朝廷就任命他去当知县。(据说陈扬美不忘许愿,任职前,果真捐资修建“飞狐仙”庙)

  江西省武宁县在地形上属鄂赣边缘山地、丘陵的一部分,田少山多,老百姓生产、生活受到制约,农民生活困苦,据说陈扬美上任的第二年,武宁县还遇到罕见大旱,农民所种粮食颗粒无收,陈扬美就禀告朝廷免收税,并且想方设法争取到朝廷赈灾的粮食。据说,他还特地回到漳州平和筹粮。漳州老百姓得知武宁县粮食颗粒无收,黎民百姓生活困苦,都慷慨解囊。由于陈扬美尽心尽责为江西老百姓着想,深受武宁县父老乡亲的赞赏。之后,他与黎民百姓一起修水渠,鼓励老百姓上山开荒,兴办学堂,受到上至皇帝下至普通老百姓的赞赏。

  黄志耀 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