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部门资讯 > 正文

铺就农村信息高速路

作者:刘贵枝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07-04-23
编辑:李润南 点击数: 字号:
  

铺就农村信息高速路
――我市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民心工程综述

  夜幕降临,漳州大地一派欢乐祥和景象,从城市到农村,处处有广播电视的声音与光影一同“跳跃”。广电“村村通”工程在“百乡千村”架起了解外部世界的信息高速路,让广大农民更为迅捷地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获取科技知识,感受先进文化,此项“民心工程”赢得喝彩。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一直将“村村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扎实推进,务求实效。2005年,全市共完成292个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超额完成任务12个村)。也是在当年,全市114个乡镇已全部实现与省、市、县有线电视联网,其中漳浦县98%%的20户以上自然村通有线广播电视。全市广电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03%和98.17%。2005年10月,漳州市广电局被授予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先进集体。 
  如今,“全面完成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的工程正在实施进程中。市委、市政府按照“五个纳入”的要求,把“村村通”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纳入2007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农村扶贫计划,纳入年度考核。据悉,我市已于去年完成调查摸底和建设的技术规划,目前,全市共有395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为广播电视盲点村,将以建立数字无线覆盖和卫星公共接收个体分配为主实现通广播电视;163个原“村村通”建设的行政村需模拟接收改为数字接收方式。据了解,2007年,我市将完成163个行政村卫星模拟接收改造为数字接收方式及网络整改;完成120个广播电视盲点村通广播电视;2008年,将完成190个广播电视盲点村通广播电视;2009年,完成85个广播电视盲点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由此惠及更为广大的群众。 
  为了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给农民群众 
  “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使广播电视这两种最为普及、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现代化传媒直接进入了农村千家万户,保证了中央的声音迅速、及时地传达到基层,传达到广大农民群众中间,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被广大农民群众所知晓、所掌握。如何扎实推进“村村通”各项工作的开展,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据统计,我市实施“村村通”工程后共新覆盖28150户、112600人。 
  早在“九五”期间,我市先后投入近3000万元,实施了广播电视“百乡千村”覆盖工程、“农村扶贫开发与小康建设”覆盖工程。“十五”期间全市每年均投入近2000万元进行农村广电网络升级改造。同时,延伸了较大的自然村通广播电视。2005年全市共完成292个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总投入1127万元,其中市级财政配套388万元全部到位。 
  为了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早日迅速快捷地倾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我市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覆盖,提高质量,改善服务”的总体要求,积极部署,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有效确保“村村通”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在完成的292个自然村中,有96个村采用有线联网方式,联网光纤324.25公里、电缆337.35公里;85个村采用数字无线覆盖方式;32个村采用建小片网方式;79个村采用卫星集体接收分配、个体收看方式。用户收听收看的节目均达到省规定的标准以上,其中有线联网方式实现城乡同网、同节目套数、同收视收听质量;数字无线覆盖方式可收看14套电视节目、收听4套广播节目;小片网方式可收看6套以上电视节目,收听2套广播节目;卫星集体接收分配、个体收看方式,按要求接收8套广播电视节目。 
  2006年3月30日,全省“村村通”工作现场会在漳州召开。我市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与会人员参观多个“村村通”示范点后,对漳州市“村村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以“村村通”实际行动推进新农村建设 
  我市充分认识到:广播电视“村村通”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2005年初,在全国、全省“村村通”工作会后,我市立即组织研究工作方案。市领导多次就“村村通”工作作出批示,要求把“村村通”工作作为政治任务积极推进,并亲自协调解决市级财政配套资金问题。市委宣传部领导亲自主持召开会议,部署全市“村村通”工作,多次听取“村村通”进展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村村通”工作列入了市、县党委、政府的主要工作目标,列入了为民办实事项目,工作早部署、组织领导早到位,并在“三落实”方面下功夫,一是工作落实任务,二是落实责任,三是落实资金。这是“村村通”工作取得成果的重要保证。 
  全省“村村通”电视电话会议后,我市紧接着召开全市“村村通”工作会议,就确保全面完成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市政府分别向各县(市、区)政府直接下达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责任书”,明确规定了各县(市、区)政府的目标、任务和职责。对于资金落实问题,市政府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安排388万元专款作为“村村通”建设配套资金,各县(市、区)也通过财政拨款或采取财政、广电、乡镇等多渠道筹资办法,确保配套资金到位。 
  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到“村村通”的重要意义,广大工程人员发扬艰苦奋斗,敢于创新的精神,在“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工程建设中,特别是在数字无线覆盖链路试验期间,我市遭遇了三次强台风袭击,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克服了许多技术难题,进行了传输链路实验和指标检测等大量工作,涌现了一批好人好事。 
  未通广播电视的自然村大部分地处偏僻山区、海岛,群众居住分散,经济条件较差,为确保“村村通”工程取得实效,技术人员深入各个村点进行实地勘测,根据各个村点的实际情况,反复研究技术方案,还针对偏远的山区住户特别分散的村,采用卫星集体接收分配、个体收看方式进行覆盖,即一套卫星接收设施供1-8户农家共用。这在技术上是个创新。让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向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保证农民群众享受基本的文化权益,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和职责。 
  “村村通”工程要求:“十一五”期间,将全面完成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加强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为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去年,市广电、发改委、财政等部门就联合对全市“村村通”目标村进行调查摸底,由广电部门制定了“村村通”建设方案。在今年全省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会议后,我市各级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重新制定建设方案,争取再拿“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先进”。 
  我市新时期“村村通”工作任务将有四大项。其中,包括完成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完成163个行政村“村村通”工程模拟接收改造为数字接收任务;完成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任务;确保长期通。 
  目前,“村村通”工程新的奋斗目标已经确定,号角已经吹响,我市正迈步前进。 
  相信,漳州将继续巩固成果,继续努力,为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再立新功!

相关链接>>>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从1998年开始的,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1998年至2003年,完成了已通电行政村村村通广播电视;第二阶段是2004年至2005年,完成了已通电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第三阶段是“十一五”期间,将全面完成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加强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