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 正文

工业成长新动力:营造氛围 合力推进

作者:本报记者 赖文忠 吴孝武 陈晓燕 实习生 蔡畅灵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07-04-23
编辑:李润南 点击数: 字号:
  

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 全面推进海西建设
工业成长新动力:营造氛围 合力推进
――“又好又快发展工业”系列报道之四


  春节前夕,宋子福突然忙碌起来。电话一个又一个,都是想了解海峡两岸装备制造业项目对接洽谈会情况的企业打来的。 
  宋是省经贸委工业发展促进处副处长。这次洽谈会由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和省台办联合主办,筛选了2000多项我省工业发展急需的装备制造项目,瞄准台湾装备制造业正向岛外转移的时机,准备今年“5·18”期间举办。项目清单刚推出,就在台湾业界和省内引起了热烈反响。 
  “这是我们第三次与省外经贸厅联合组织招商,前两次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宋说,“以前,这种部门联合的招商不多,各部门在工作上多是单兵作战。省外经贸厅有对外联络、熟悉对外经贸谈判技巧和操作程序的优势,省台办有对台联络、熟悉对台政策的优势,但他们对省内产业状况不太了解。我们对省里的产业发展状况非常了解,通过产业梳理知道产业链空白在哪里、需要什么项目,但在对外招商上缺乏渠道。现在,通过联合招商,把各方优势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工业发展。” 
  合力催生工业成长新动力,多部门联合招商只是其中一面。这几年,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抓项目、抓工业的氛围越来越浓,各部门、各行业通力协作,合力推进,为我省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理念导引,合力源于社会共识 
  建设海西,工业要挑大梁。离开工业的有效发展,海西建设将成空中楼阁。 
  那么,工业的发展又靠什么来推动?靠合力。 
  发展工业,离不开广泛的支持和推动。从引进项目、拆迁征地、建设厂房、交通运输,到资金、技术、劳动力、原材料供应、营销,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可以说是系统工程,单靠某个部门的力量难以推动。只有形成人人支持工业、人人助推工业的氛围和机制,工业发展才有不竭的动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发展,把产业支撑体系列为海西建设九大支撑体系之首。省委书记卢展工倡议并多次主持召开省领导与企业家座谈会。2004年,省委省政府表彰28位企业家,营造了一个“尊重企业、厚爱企业、支持企业、保护企业”的社会氛围。“这几年我省工业之所以有这么快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营造了共同推动工业发展的氛围,各地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省经贸委主任徐钢说,“全省掀起了发展工业的热潮,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主动服务工业,呈现出历史上少有的良好氛围。” 
  罗源县发展工业的故事,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罗源“八山一水一分田”,农业经济比重高居不下,长期戴着穷帽子。经反复论证,决策者提出发挥沿海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向海洋要效益。在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罗源县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重商、亲商、安商、富商氛围,一切从项目出发,一切为了工业。哪个部门或干部如果对客商错说一个“不”字,当年考核即为不合格。有一个投资数亿元的项目,从建设到投产,两年多时间,基建材料和机械设备堆在工地上,从未发生过盗窃。在数百项工程招投标中,也未发生过强揽强包。在征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各级各部门首先考虑企业需求,使企业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投产。在这种氛围下,去年,罗源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6.31亿元,同比增长80%以上。 
  其实,罗源现象并非特例。如今,人人为工业的理念,已成为全省的共识,并转化为现实中的从政府到社会的协同行动。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把“工业强县(市)”、“工业富县(市)”、“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列为当地的头号发展战略。 
制度安排,合力发自平台张力 
  形成合力,单靠人心齐还不够,还需要能有效整合各方力量的制度安排,让大家劲往一处使,从而产生整体的推进力。 
  对此,副省长李川曾在多种场合阐述他的“机器论”。他说,这就像机器和零件的关系,一部机器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虽然每个零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但只有组装在一部机器并整体配合,才能发挥最充分的效能——用亚里斯多德的话说,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不能拆了机器用零件,如同方向盘离开了汽车,就失去了作用;机器零件步调不一致,不咬合,不仅不会促成加速度,还会产生反作用力,从而削减整体的功能。我们所追求的效果,显然是1 1>2的效应,这就要求在分工中各部门通力合作,优势互补,劲往一处使。 
  牵牛要牵牛鼻子。促成各部门有效合作,关键在于建立有效运作的机制。 
  事实上,近年来我省工业发展形势和环境、条件和手段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工作更加多元,涉及面更广,难度更大,但我省工业仍然迅速推进,最大原因之一,就是通过机制和平台建设,强化多部门的沟通协作,增强部门合力,形成以主管部门牵头、各部门联手推动工业发展的机制。 
  服务工业方面,按“政府支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的思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了工业发展步伐; 
  保证重大项目实施方面,建立重点项目调度会机制,由省发改委牵头组织有关部门专题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对外招商方面,经贸、外经等部门打破原来各自为政的局面,通过联席会商、联合招商,组织企业有针对性地实施目标明确的招商引资; 
  产学研合作方面,通过产学研现场会,发动科技、教育、人事、经贸等部门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共同参与,整合各方优势,共同寻求科研项目与企业技术需求的结合; 
  市场营销方面,组织区域、行业营销联盟,开拓闽货市场; 
  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方面,内外经贸、检验检疫、海关等部门通过联席会议建立沟通协商机制; 
  加强行业合作和自律方面,选择12家省级行业协会开展改革试点,改造行业协会运行模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 
  保障生产要素供给方面,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抓好煤、电、油、运、资金等生产要素调度,并建立应急机制,平抑煤电油运阶段性短缺的影响,及时把握机遇,利用电量、电价等调控手段促进工业生产; 
  此外,还有工业产品质量标准联席工作机制、市场商品应急保障工作机制、食品安全联席工作机制、市场整规工作机制、安全生产与监管工作机制等等。 
系统最优,合力产生协同效应 
  实践证明,一项项机制的建立,一个个平台的搭建,“互联互动,一体运作”,把各部门各单位的优势和力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优化了工业发展的环境,从而实现促进工业发展从部门最优到系统最优。 
  副省长李川说,这是我省近年来工业取得良性发展最有效的经验之一。 
  重点项目调度会就是一个例证。“这个机制解决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前期工作中的,包括规划选址、项目审批、资金落实、设计方案、开工准备等;二是建设过程中的,包括招标投标、征地拆迁、配套条件、施工材料、施工环境、质量安全等。”省发改委有关人士说。自2000年组建以来,省重点办每年都组织协调会100多场。重中之重项目的重大问题,则由省政府召开专题协调会解决。 
  据省经贸委工业发展促进处介绍,去年我省组织了两次联合招商,都是先由省经贸委根据产业梳理的成果提出需求项目清单,而后针对省外经贸厅所了解的国际产业发展状况,根据各国的比较优势开展专业招商,目标明确,都取得了巨大成效。其中,去年7月组织的赴日本、韩国招商,针对我省汽车产业链的发展现状,洽谈了一批急需填补的空白项目。 
  产学研现场会亦是如此。“科技和教育部门发挥整合高校和科研力量的优势,人事厅外国专家局发挥与国外专家和高校联系紧密的优势,省经贸委发挥把握企业技术需求的优势,分行业、分地区举办现场会,提高了项目对接的成功率。”省经贸委技术进步处副处长陈居雷说。去年,该处选择一批有重大影响的产业集群,分别在三明、龙岩、泉州和厦门举办石化、环保、鞋业和电子产业产学研现场会,推介项目成果近千项,发布企业技术需求200多项,完成对接100多项。同时,外国专家局发挥网络优势,从去年起向国外著名科研院所征集科研项目,会同省经贸委、省发改委等部门筛选符合我省产业发展需求的项目,在“6·18”网站平台上发布。今年,该局又征集外国高科技项目2000多项,经过筛选推出700多个,刚刚发布,马上引起了企业的极大关注。 
  在省经贸委经济运行处,有一块发黄的牌子,上面标明某月某日电煤及重点物资调运情况,几个重要电厂每天发电量、耗煤量、煤炭库存量、预计可使用天数、下一批煤运到的时间等。这块早已不用的牌子,记录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2003—2004年,我省持续干旱,水电供应紧张。这时,又遇全国性煤运紧张,火电企业供应不足,我省出现10年来的首次限电。为应对此局面,2003年12月,省政府成立能源与运输紧急调度指挥小组,12个省直部门成为成员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应对。各火电厂生产状况每天一报汇总到这里,一条条指令从这里发往各地。一天,指挥部突然接到后石电厂的电话,称煤库存只能用几小时。后石当时是全省最大的火电厂,一旦停机后果不堪设想。指挥部紧急调度,将运往华能电厂的煤中途改道运往后石,缓解了危机。 
  在油电煤运最紧张的时候,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部门合作下,当时一家海运公司的进口船仅用了半个月就顺利通关,比平常缩短了一半时间;为了保障运输,省轮船公司放弃省外高价运输订单,甚至单方面取消了一些外贸合同,将所有船舶调回省里投入电煤运输…… 
  在共同的努力下,克服了煤电油运紧张,我省工业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共赢发展,协作没有地域界限 
  营造氛围、合力推进工业化,除了省属部门的协作之外,还需要中央的支持、部门与地方的合作以及我省与周边区域的协作。只有上下左右都拧成一股绳,才能真正营造有利工业发展的环境。在这一方面,我省也建立了各种机制。“我们总结了一套与地方政府协作的经验,就是上一级要做下一级做不到的工作,省经贸委要做市县经贸委做不到的工作,市经贸委要做县经贸委做不到的工作,然后把下级能做到的权限统统下放,调动全社会积极性,齐心协力。”省经贸委有关负责人说。 
  同时,在“海峡西岸”写入中央文件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之后,不少国家部委先后出台支持政策,有的给予政策优惠,有的给予先行先试,有的在资金投入、项目布局上给予倾斜,为我省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最新的故事是,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今年先后发布支持海西建设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颇高的政策措施;而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改委则把海峡西岸列入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目标两个重点支持区域之一…… 
  区域协作方面,闽浙赣皖九市经济区区域合作、闽粤赣十三市区域合作、闽浙赣皖四省十四市区域经济协作、闽西南五市区域合作……打破区域界线,海西八方纵横,实现了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发展工业,海峡西岸氛围正好、合力正强。 
  省委省政府的工业挑大梁、急行军的要求,正在全省人民的支持下和福建工业人的精心运作中,化作实际行动。 
  合力持续发展势头,合力提升发展水平,合力带来发展实效,海峡西岸工业发展有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