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漳州新闻 > 正文

李建国——推进漳州在海西建设中奋力先行

作者:佚名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08-03-05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漳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下,我市各级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的决策部署,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力实施“依港立市、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发展战略,顺利完成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速度加快、后劲增强、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经济发展提速增效。实现生产总值863.73亿元,增长15.2%,增幅创1995年以来新高。三次产业结构由23.5∶42.4∶34.1调整为22.6∶43.1∶34.3。实现财政总收入83.84亿元,增长31.5%,其中地方级收入47.41亿元,增长35.2%。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9.7%,提高0.8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提升。完成工业总产值1212.59亿元,增长23.5%,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001.8亿元,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长25.5%。工业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9.2%,工业税收占税收收入比重达51.4%。“千百工程”超额完成,规模工业企业达1604家,新增321家,其中产值上亿元企业186家,净增53家。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3+4”产业产值790.9亿元,增长19.1%,其中钢铁、汽车、船舶分别增长21.8%、45.3%和55.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6.5,创历史最好水平。新增6件中国驰名商标、1件中国名牌产品和2件国家免检产品。

  现代农业稳步增长。实现农业总产值343.07亿元,增长5.7%。其中,渔业产值117.01亿元,增长6.9%;花卉业销售额13.92亿元、出口额1710万美元,分别增长10%、20%。农产品出口11.8亿美元,增长20.8%。建立117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57个专业乡镇(场)和156个产业专业村,新创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46家。平和琯溪蜜柚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天宝香蕉、云霄枇杷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新增20个“绿标”产品、39个无公害产品。市农业检验监测中心被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定点监测机构。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96.3亿元,增长1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28亿元,增长17%,均创1999年以来新高。建成东山水产品批发市场、华安仙都茶叶市场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开工建设4家五星级大酒店,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金融支持发展力度加大,年末银行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40.51亿元,增长27.4%。港口货物吞吐量2832.35万吨,增长26.4%,其中集装箱吞吐量26.78万标箱,增长41.1%。

  (二)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发展活力日益增强

  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公交公司与长运集团完成合并,福糖公司完成改制,东区污水处理厂实现产业化运营,九龙岭垃圾处理场特许经营权成功转让。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布实施,行政服务中心重建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建顺利完成,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扎实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在全省率先开展海域使用权招拍挂和抵押贷款。银行业支持新农村信贷综合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信用社改革初步完成。

  对外开放有效拓展。新批注册合同外资9.4亿美元,增长7.3%;验资到资4.5亿美元,增长12.4%。外资企业增资120家,增资额2.28亿美元,增长128.4%。外贸出口34.17亿美元,增长14.6%。新批台资项目163个,合同台资4.69亿美元,增长75.4%。台湾农民创业园已落户台资农业企业62家,总投资近亿美元,实现产值15亿元。继金门之后又与澎湖实现货运直航。来漳台胞大幅增加,签注人次21000多人次,增长近10倍。海峡两岸(福建东山)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正式获批。

  县域经济活力增强。各县立足本地特色相继举办节会活动,发展氛围进一步造浓。八县规模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城镇以上投资增长速度分别高出全市平均水平7.5、4.2和4个百分点,呈现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龙海市连续13年保持福建县域经济实力十强,长泰、华安进入福建县域经济发展十佳。

  民营经济支撑有力。民营工业实现产值334.02亿元,增长48.3%。城镇以上民间投资完成125.28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4.8%,增长65.5%。217家民营出口企业实现出口4.06亿美元,增长35.5%。

  (三)项目带动深入实施,城乡建设统筹推进

  投资再创历史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7.18亿元,增长36.6%,增幅创1997年以来新高,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33.61亿元,增长22%。全市239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0.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16.8%。艾默生传动轴承、厨师食品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龙厦铁路、厦深铁路、福欣特殊钢等一批重特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厦漳跨海大桥、厦成高速公路海沧至天宝段、福广高速公路复线长泰段、临港燃煤电厂和核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紧推进。

  港口开发取得突破。修编《漳州市港口总体规划》,编制《漳州市依港立市暨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招银港区7号10万吨级码头建成投产,招银四区30万吨大型泊位码头正式动工,招银港区2个1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后石港区海洋石化25万吨级码头、龙池金帝2个3万吨级专用码头、古雷港区5万吨级石油化工专用码头等加快建设,港尾、古雷、东山等疏港铁路支线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开展滨江南岸、海西城镇群等规划,城乡规划工作进一步加强。投资12.58亿元用于市区基础设施建设,西洋坪大桥、南昌东路、龙文北路正式通车,投资7.05亿元、全长6.05公里的漳华路基本建成,江滨大道西延伸段基本贯通,中山步行桥启动建设。创卫、创模工作扎实推进,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力度加大,迎宾路十公里路灯等61个“夜景工程”新建改建任务顺利完成,违法占地、违章建筑整治效果明显,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县城建设步伐加快,配套功能不断完善,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农村环境整治工程顺利推进,“千村整治、百村示范”、“三清六改”等工程深入实施,第二批“家园清洁行动”镇(村)通过省级抽查验收。

  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编制《漳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积极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海洋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加大,九龙江漳州段水质达标率95.8%,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全省第一。节能减排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政府下达指标之内。

  (四)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53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5696元,增长12.2%,增速为“八五”以来最快。调整提高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和优抚标准,全市12.84万城乡低保对象生活得到保障,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置。新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97万人、医疗保险3.5万人。社区卫生服务框架初步形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开,参合农民305.2万人,参合率84%。新增就业5.6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92万人,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镇登记失业率3.8%。

  惠民实事全面落实。31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投资14.3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50.6%。挂钩帮扶老区村、民族村、贫困村工作深入开展。平和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兑现,减免费用8247万元,受惠学生50多万人。建成农村水泥路1067公里,完成年度计划211%,全市99.5%建制村通水泥路。水利建设“六千”工程投资完成年度计划110.4%,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健全。40所乡镇卫生院得到改造提升,“侨居造福工程”新建住房1554套,纳入规划的124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部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基本完成。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23.5万平方米,市区359户无房户享受廉租房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扎实开展,13个100%%的目标如期完成。打假及市场整规工作取得新成效。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漳州市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11个县(市、区)再次全部通过科技进步考核。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28.48亿元,增长10.8%。“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双高普九”扎实推进,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6.41万平方米;整合优化市区小学布局,可扩大招生容量3000多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1.2%,提高1.9个百分点;高考本科上线人数首次突破万人大关;新增4所职业技术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被列入国家示范性高职立项建设院校。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新增高级人才1272人。成功举办漳台族谱对接成果展、林语堂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纪念黄道周、沈耀初书画艺术交流活动,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顺利通过专家现场评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授牌,南靖被评为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县。“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活动广泛开展,省农运会获得金牌数居全省第二,谢荔梅等4名运动员入选北京奥运会。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明显提高,性别比上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人口自然增长率6.55‰。强化国土资源管理,整治土地2.08万亩,继续保持耕地占补平衡。妇女儿童、老干老龄、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物价、史志、档案、地震、人防、气象、国家安全、国防动员、打击走私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五)文明法治不断进步,政府建设得到加强

  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以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为重点,加强理论武装工作。以“爱我漳州、从我做起”宣传教育为主线,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实施宣传文化中心户“百千万工程”,组织开展“感动漳州人物”、“文明礼仪进万家”等系列活动,深化文明城市(县城、城区)、文明行业和文明和谐示范村等创建活动,提高110社会服务联动工作水平,不断激发广大市民建设漳州的热情。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被国务院授予“模范戒毒所”荣誉称号。

  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加快。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6件、政协委员提案298件。加强与工、青、妇等人民团体联系沟通,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五五”普法活动深入开展,行政复议工作得到加强。深化“平安漳州”建设,开展“平安企业建设年”活动,公众安全感满意率94.3%%,综治考核名列全省第一。信访问题解决力度加大,信访总量、集体访批数、越级上访总量均呈下降趋势。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安全生产四项控制指标全面下降。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深入落实“重在提请、主动服务”的工作要求,大力倡导雷厉风行、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积极推行“三个一线”的工作方法,促进行政提速、服务优化。深入贯彻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和公务员法,认真开展行政处罚与行政许可案件评查工作,在全省率先推行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源头防治腐败工作力度,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工作,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市在宏观政策趋紧、要素制约增多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多项经济指标增幅超出预期,在全省位次前移。我们深切体会到,政府工作每向前推进一步,漳州事业每取得一项成功,都凝聚着全体代表、各位委员的智慧和力量,饱含着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离退休老同志、各界人士,向为漳州改革发展稳定做出积极贡献的中央、省驻漳单位和驻漳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来漳的投资者和建设者,向关心支持漳州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和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综合实力不强,重大产业项目需要进一步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开放型经济水平不高,漳台合作层次需要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任务仍然繁重,农民持续增收空间需要进一步拓展;公共产品欠帐较多,社会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价格结构性上涨过快,市场调控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维护社会稳定任务依然艰巨,和谐社会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政风行风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政府自身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以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