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媒体关注平和】山水间的“红绿色”乐章

作者:陈晓云 罗龙海 黄水成 文/供图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22-12-30
编辑:王蓉 点击数: 字号:

平和县,地处福建漳州西南部的省际边界,与闽粤两省八县(市)毗邻,素有“八县通衢”“五江之源”之称。也是原中央苏区县、省重点革命老区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和的农民不再一成不变地守着一亩三分地,而是以“青山绿水”为媒,深度挖掘“沉浸式”文旅产业——

邦寮山上,南胜镇欧寮村的红色资源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文化振兴;

双尖山旁,崎岭乡写好茶旅融合文章,延伸茶产业的链条,为乡村振兴赋予新“茶”能;

大芹山下,九峰镇澄溪村抓住“山水”的灵魂,形成了人文与自然深度融合的生态图景。

党的二十大的召开给站在新起点上的平和人指明了方向,他们手握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接力棒”,再次踏上新征程,在这片热土上奏响城乡融合振兴发展的“红绿色”乐章……

红色文化

激发旅游新活力

冬日,汽车蜿蜒而上,扎进绵延群山。海拔600多米的平和县南胜镇欧寮村,雾霭升腾,风景如画。

山里清晨,冷霜如雪。年届六旬的欧寮村原党支部书记林如章,却每天紧跟太阳的脚步早早起来,沿着村内平整的水泥路,检查村容卫生。当他来到位于村部的靖和浦苏维埃纪念广场时,总是忍不住在靖和浦边区苏维埃政府机关旧址的大幅红色墙画前驻足凝望。看着自己生活了半辈子的“穷乡僻壤”,如今不仅成为红色教育基地,还是热门旅游景点,林如章打心眼里高兴……

欧寮村距平和县城40公里,地处太极峰腹地,曾是靖和浦根据地中心区、闽粤边特委机关所在地、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团部驻地、闽西南地下交通总站所在地、靖和浦苏区政府机关办公驻地,素有“闽南革命老根据地”“靖和浦苏维埃政府诞生地”和“新四军北上抗日出发地”之美誉,也是全省唯一一个集党、政、军为一体的革命老区基点村。在革命年代,陶铸、邓子恢等革命先辈,曾在此浴血奋战。欧寮人民与党风雨同舟,涌现出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参军上前线的感人事迹,在革命历史时期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偏僻、隐蔽的地理位置,曾经是革命时期的天然屏障,然而,在后来的经济建设中却成为发展的瓶颈。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曾是欧寮的真实写照。因为穷,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要致富,先修路!”2008年,林如章与驻村干部分工协作,争取到一笔100多万元的造路启动资金;另一方面,他全力争取南胜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利用“一事一议”资金,积极动员群众投资投劳。

“看到了曙光,身上劲使不完哩!”林如章带领着村干部、村民,耗时3年多,耗资900多万元,终于将这条通往外界的“掐脖子山路”改成畅通的水泥路。

路一通,欧寮村就忙着谋划红色文化振兴之路!

2016年,欧寮村对靖和浦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进行修缮;铺设约500平方米的苏维埃广场;新建一座红色主题雕塑和一座国旗旗台;根据当地革命斗争历史新建一个红色文化长廊;对原欧寮小学进行重新装修,打造成能容纳40人左右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苏维埃讲堂”。

2019年,在市、县党史部门的支持下,对靖和浦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重新布展、改造提升,建设了“平和老区精神展示馆”。

2021年,修建了靖和浦苏区革命历史展示馆,全程展示了革命先辈在以欧寮为中心的邦寮山地带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

2022年,在欧寮村顶门楼布展完成“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团第三团历史陈列馆”,集中展示红三团组建成立、创建大芹山根据地、北上抗日等相关历史事件。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欧寮村的中共闽粤边特委旧址和展示馆、纪念馆,成为平和及周边县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基地。春夏秋冬,不断有党员来这里,重温入党誓词。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9年红色教育基地重新布展对外开放之后,共有市县100多个参学单位、超过21000名党员干部接受现场场景教育。2021年5月,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机关旧址被授予“福建省第四批国防教育基地”;2022年7月靖和浦苏区革命历史陈列馆被列为“福建省离退休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学习教育基地”;2022年9月,“红色欧寮”党员教育教学点被纳入漳州市党员教育培训和主题党日活动现场教学点名单。

“我们是来这儿开展党性教育培训的,我也是第一次来,没想到能看到这么多红色遗迹,感受颇深。”来自漳州的林先生说,让他更惊讶的是,这里的村民几乎人人都会说上一段革命故事。当然,最专业非林锦城莫属。

“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团第三团,是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部署下组建起来的红军队伍,是闽南革命斗争的中流砥柱,中国革命力量的组成部分。”回乡创业、有着浓厚红色情结的林锦城,2019年起,义务兼任了红色旅游宣讲员。

林锦城是“五老”后代,他的爷爷、外公、外婆都在这片土地上战斗过,童年的记忆,就是大家缠着外婆讲打仗的故事,男孩子课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迈着军步,幻想着自己也是红军中的一员。因为热爱,他多方查找资料,学习了解祖辈那段革命历史,如今,他把儿时的“梦想”重拾回来,汇成“千言万语”播撒出去。

在林锦城看来,发展红色旅游让村庄变美了:家家户户把鸡圈起来,墙面刷上红色主题墙绘,院子里种上花草,干净整洁地迎接四面八方来的游客。而游客们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红色资源的文化力量,让村民们为自己生活的地方感到自豪!村民文化意识不断提高,形成守望相助、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乃至忠孝礼义的乡风民俗。

村庄有了红色的气质,红色精神也根植在欧寮人民心田。

欧寮传承闽粤边区特委敢为人先的红色基因,以党建引领,众筹自发成立“平和我家欧寮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保护性开发了拥有88米落差的被称为“矿泉水漂流”的“神摇漂流”,鼓励周边6个村财薄弱村一起入股投资,抱团发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漂流项目投入运营之后,立即成为网红景点,2021年营收400万元,2022年增长到500万元,成功蹚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振兴路。

游客源源不断地到来,还带动了土鸡、观音串、虎尾轮等当地土特产销售,一年可为村民们带来30多万元的收入。

游客引得来,还得留得住。欧寮村后山上,上世纪80年代集中连片的旧民居,被整体改造成既复古又现代的半山民宿,让古香古色的旧房子焕发出新活力。

“民宿开起来,农产品又多了一条销路。”

……

令人欣喜的还有,总投资超过1亿元的欧寮至三平寺红色旅游公路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开工建设。这条全长约8.5公里,连接起欧寮与红军三平会师纪念馆的红色旅游公路,将实现欧寮通大巴的愿景,也将附近红色旅游景点串点连线、融合发展。

目前,欧寮村正计划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亲情文化等与民宿旅游融会贯通,把乡土风貌、红色基因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让游客“宿在民居、乐在田间、游在山水”,将“省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擦得更亮。

茶旅融合

赋予产业新动能

冬日雨天,小汽车在崎岭乡彭溪村茶山小道上螺旋攀爬。

崎岭乡是著名的“白芽奇兰之乡”,处在白芽奇兰茶核心产区的彭溪村更是漳州市十大茶叶专业村,这里山高雾多,土壤肥沃,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是茶叶的绝优产地。

来到海拔1000米高的山顶时,山风激荡,雨雾翻飞。站在山尖俯瞰,只见大雾吞山,气象万千。茶王谷观景台屋顶用猫仔草覆盖,与山地融为一体。

“晴天时,视野好,能看见3000多亩茶山置身在云海里,可漂亮了。”茶王谷工作人员小何拿出手机,翻出珍藏的视频:蓝天下,茶山绵延,云海环绕,阳光下,金色晨曦和翻滚的云海相互映衬,如梦如幻,宛若蓬莱仙境——是一个观日出的绝佳地点。

观景台用意也是如此——可用于电商直播,亦可供游客露营。

顺着茶山另一侧山路盘旋而下,拐过几道弯,便来到了半山腰的游客接待中心。接待中心是一栋两层的钢构建筑,房前开阔,放眼望去,青山无垠,山谷和山峰在脚下延伸。

“一楼为制茶及游客体验场地,二楼为游客住宿处。”茶王谷老板黄建军迎上前来介绍说。

“我父亲就种了一辈子的茶,‘茶王谷’也因父亲而得名。”聊起茶,黄建军眼里闪着光。他父亲当过九峰茶厂员工,先后承包国强茶厂、崎岭茶厂,一生跟茶打交道。“儿时的我,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要走三个多小时的山路,带着饭团和水到那荒无人烟的山去开荒种茶,父亲总是耐心地告诉我:山上海拔高,山谷湿度高、日照时间长,山体通风,土壤肥沃,是种茶的好地方,做出来的茶品质最好。”

崎岭乡制茶历史由来已久。相传清乾隆年间,崎岭乡彭溪水井边长出一棵奇特的茶树,新萌发的芽叶呈白绿色,采摘鲜叶制成乌龙茶,散发出兰花香味,于是这棵茶树被取名为“白芽奇兰”,制成的乌龙茶也称为“白芽奇兰”。白芽奇兰茶栽培至今,已有250多年。

黄建军生在崎岭,长在崎岭。他最清楚,崎岭种茶条件得天独厚。“回到家乡,做出父亲心中的‘茶王’。”

“早些年,平和蜜柚价格好,很多村民毁茶种果,传统的茶叶制作又后劲不足,哪些项目适合我去开拓呢?”黄建军虽然从事建筑行业,但在商海中鏖战的那些年,一直思考这个问题。

机会总是留给有心人。近年来,崎岭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讲话精神,以“乡村振兴”为主线,充分发挥白芽奇兰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构建白芽奇兰茶产业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谱写崎岭发展新篇章。时不待人。2020年,黄建军下定决心回老家,要做一个父亲心中的“茶王”。

“崎岭乡坚持以‘茶旅融合’为基调,注入茶产业文化活力,深入挖掘茶文化,讲好茶故事,打造最具特色的集‘茶文化体验、研学旅行、红色旅游、朝圣文化、康养运动’为一体的全域旅游示范区,让我的‘回归之路’清晰明了。”茶旅合一的发展模式,令黄建军兴奋不已。

说干就干。2021年奇兰茶王谷项目顺利推进,总投资1亿元,规划建设茶园观光旅游总面积3200亩,一期计划投资3000万元,核心区560亩,以“茶”为媒,深度挖掘“沉浸式体验”的旅游产业,老旧茶山焕发出勃勃生机!

茶叶焕新生——建设生态茶园,施用有机肥,提高茶叶绿色发展水平,提升茶叶品质,促进白芽奇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茶园变公园——建设八卦茶园,融合人文、自然与茶叶产业特色的景点,实施茶园观光道、台阶路,并在茶园种植樱花、黄花、风铃木、蓝花楹等观赏性树种,游客可感受八卦茶园的无限田园风光;

茶厂变景区——设置茶叶生产体验中心,让游客体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芽奇兰茶制作工艺”,感受白芽奇兰茶的采制考究,工艺精细;

茶山话养生——修建禅休室,品茶论道,禅定冥想;结合美食文化、康养理念,研制茶叶美食。目前已开发奇兰茶面、奇兰茶饭、全茶宴等新产品,茶元素玩出新花样,延伸茶叶产业链;

挖掘茶文化——讲好茶乡故事,结合《茶经》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学思想,推出阳明系列、语堂系列等茶文创伴手礼。

一系列举措的推出,引来八方来客。“第一次参加茶山活动,车在茶园里面跑,感受非常特别,沿路茶水的补给很契合我的口味,这里空气清新,风景如画,心情也特别好。”越野车手李政跃对于茶山之旅赞不绝口。

“好山好水出好茶,一般而言,优质茶叶产区的自然风貌都不差,天然具备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崎岭乡党委书记林海光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茶旅融合,不仅挖掘茶的相关旅游功能,使茶产业得到延伸,还带动了茶叶加工、销售和乡村旅游、餐饮服务业的发展,有效提升了农村地区第三产业的综合发展能力。”

如今,茶旅融合在该乡全面开花,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今年春茶加秋茶卖了50多万元,游客的到来,还增加了其他产品和餐饮的收入,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村民朱财发今年便尝到了“茶旅融合”带来的甜头。

以茶兴旅,以旅促茶。崎岭乡正致力打造全域生态茶园,推动茶产业和特色旅游、风情茶文化、绿色餐饮产业融合发展,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茶旅融合新局面。

山水相融

释放生态红利

山里清晨,鸟鸣清脆,溪水哗哗,引来山顶的太阳。晨光揭去夜幕的轻纱,黎明的澄溪村清亮透净。

曾清森蹲在农庄的小溪边,专注地拍摄溪中游来游去的溪鱼。他将拍到的游鱼短视频传上网络。网友说:“这里的水真干净啊。”

鱼“红”了,农庄也“火”了。

农庄名字为印象半径,因其坐落在与泰山齐高的“闽南第一高峰”大芹山脚下,与大芹山只有半径的距离而得名。在这里,森林、瀑布、溪流、竹林、果园、房屋被重新规划布置,一一被赋予阳明山瀑布沟、彩虹岭、月亮湾欢乐岛、大芹山漂流、冷泉水世界、梦幻森林、半山度假酒店等新的身份,成为集旅游度假、生态漂流、农业观光、团建党建、亲子研学、体验游玩等于一体的综合休闲旅游度假区。

在曾清森心中,印象半径不仅是家乡,也是一种象征、一个梦想。

跟万千农家子弟一样,为改变命运,大学毕业后,曾清森曾决绝地走出大山去创业打拼。

商海沉浮,事业顺风顺水,可曾清森心中牵挂的,依然是故乡。每次回来,看到风景如画的家乡,却是冷冷清清,心里满是失落:村里,留守老人的眼神,像针扎一样刺疼了他。

“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一起致富。”这个念想浮现,曾清森找到了他奋斗的方向。

澄溪村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闽粤边陲古镇、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立县所在的平和县九峰镇,平梅高速九峰出口15分钟直达景区,是名副其实的“闽粤1小时”高速旅游圈,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何不利用山里的天然优势规划建设出可供人前来游玩的农庄?“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大会报告;大会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中明确指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这些话字字句句都敲打着曾清森的心。

不搞大开发,共唱大保护的生态经成了曾清森的内心底线。曾清森没有大兴土木,只把家乡未经开发的山水稍加点缀——在自家的房前屋后造一幢房子,精心修建几处小木屋,在自家的菜园边挖几个水池,再从山间引来一渠溪水,有了这“源头活水”,山间一隅瞬间被盘活了。

走进农庄,水渠里鱼儿嬉戏,养的是中华倒刺鲃,这鱼肉质鲜美,在当地有着浪漫的名字:“初恋”。紧挨着水渠是露天泳池,引入活水,供游客畅游。顺着山丘有两条浅浅的漂流渠,只要把上方水闸打开,游客顺流而下,一道道水花飞溅,伴随一串串尖叫,欢乐充斥着整个山谷。顺着漂流渠拾级而上,几座精致的小木屋搭在密林深处,供游客入住。最值得称赞的是,建设木屋的过程,竟然没毁坏一棵树,高大雄壮的椎树穿出屋顶,与木屋融为一体,尽显原生态。

原本是人迹罕至的山林,经过规划收拾,竟成一处可休闲养心的清幽之地,人与自然拥抱得如此紧密。

青山柚海、绿水嬉戏、林间民宿……吸引了大批游客,除了镇里周边的游客,在口口相传下,漳州、厦门、泉州以及潮州一带周边游客也纷纷前来休闲度假。

乡村休闲旅游,讲究体验互动。曾清森在自然美景的基础上,增加月亮湾竹林欢乐岛、彩虹滑道、千人捕鱼场、摇摆桥、捉泥鳅、生态KTV、篝火晚会等精彩的体验项目,为游客带来乡村旅游深度体验。

曾清森介绍说,印象半径严守生态保护原则,遵循景区与村庄无缝衔接的经营理念,合理有效地整合了当地的资源。如利用当地的鹅卵石路改做健康步道,把山沟改造为漂流滑道,做到汛期排洪和平时漂流两不误。

“经营山水,展现乡村原生态之美。”曾清森做到了。可他的眼里不止这片山水,他还把乡亲们的柚园与田庄都利用起来,变成游客的采摘园、天然养殖园、游乐园,让乡亲们都来参与,带领全村乡亲致富。

不仅如此,创业初期,农庄还与村民签订协议,开展帮扶工作,通过村企融合模式,持续开展结对共建,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同时提供高于市场价或保护价收购村民生产的农产品,与村民建立起可持续的供求关系,直接提供就业岗位,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

40多岁的村民曾春花在印象半径农庄当卫生保洁员,加上售卖自家的竹笋,一个月收入3000元。丈夫因病不能干重活,母亲也身体不好,能在家门口谋到一份工,可解决了他们家的经济大问题。

共同富裕,澄溪村完成了第一阶段。乡村振兴是时代的呼唤,如何再谱新篇?

今年,曾清森在景区道路两边增设了九峰景点建模以及景点介绍,将目光放到了全镇上。“九峰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曾经是平和县的县治所在地,有文庙、武庙、城隍庙等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厚重。澄溪村附近还有中共平和县委旧址、黄田土楼群、九峰崇福堂等旅游景点,都值得我们向游客推荐。”

年轻人群体也被纳了进来。澄溪村是“闽南师范大学的导游训练基地”,印象半径农庄是“集美大学创新创业体验教育基地”,大学生加入后,往村里一拨拨领客人、搞营销,与村民互动,组织村民诚信经营、规范服务。曾清森还聘请村里大学生回乡,建立直播团队,借助“乡村网红”粉丝,将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卖出去,也将家乡的青山秀水推介出去。而乡村景色的原始清新、乡村生活的质朴简单,不断刺激着人们心中共通的乡土情怀和田园梦想,带火乡村旅游。

近年来,澄溪村先后被评为“福建省森林村庄”,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印象半径景区乘势而上,先后斩获“福建最具休闲创意农场”“福建省最具人气乡村休闲品牌”等荣誉。曾清森被评为“2021年度福建省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曾清森表示,对照党的二十大乡村振兴战略,他将围绕九峰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总要求,从城乡融合发展入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丰富乡村业态,把家乡建设成为更美好的旅游景区。

缔造新生态碧水青山,打造新格局跨越发展。回程路上,汽车掠过平和大地,山青,水秀,道路宽敞……一幅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铺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