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平景区> 祖师文化 > 正文

禅宗巨匠——三平和尚“格调高峻”

作者:蓝雪辉 来源:三平风景区 点击数: 字号:

《祖堂集》由南唐泉州松庆寺静、筠二禅师编写。曾在中国流传100多年后佚失,是日本学者于1922年在朝鲜庆尚南道伽耶山海印寺调查收藏在斯的《高丽大藏经》的版本时发现的,它在中国佚失970年。本书于南唐952年成书,比《宋高僧传》(公元988年)早36年,比最盛名的禅宗灯录《景德传灯录》(公元1004年)早52年,比《联灯会要》(公元1183年)早231年,比最有代表性的禅宗史书、编写于南宋淳祐十二年的《五灯会元》(公元1252年)早300年,是早于《景德传灯录》半个多世纪完成的禅宗史书,在史料等方面有其特殊的地位、深受学界高度重视,它的重新发现,被称为“可与敦煌古籍媲美”。书中记述了唐五代时期六祖慧能门下禅宗马祖系、石头系两大禅系发展及所传各系诸师传记的历史,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编写从佛教主释迦牟尼佛,至禅初祖大迦叶尊者…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和尚禅宗祖师…第三十三祖六祖慧能…第三十七代三平和尚(三平义中禅师、三平祖师)的生平、行历、偈语、禅诗记载。祖堂集为研究禅宗三平义中禅师及其积极出世、积极入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以下主要根据《祖堂集》典籍记载三平和尚与唐百代文宗韩愈,在潮州儒释交辉两宗师交往的历史,从中印证了三平和尚出世中积极入世的历史情景及其禅学造诣。

百代文宗韩愈(768-824),宋神宗追封韩愈为昌黎伯、并准其从祀孔庙、刺史、国子博士(广收门生)、监察御史(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发表-‘监察御史韩愈’文章)、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礼部尚书。公元819年,韩愈因为写了《谏迎佛骨表》而触怒皇帝,后因裴度、崔群乃至国戚诸贵代韩愈哀请, 才贬官为潮州刺史。韩愈情绪十分低落,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春节间从长安出发上任,当时大雪皑皑,走到蓝田关口时,写下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给侄儿韩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去时已交代侄儿为其收尸计划,途中爱女夭折,可见此事件对其打击程度之大。韩愈莅潮后,发现“此州学废日久”,读书人少之又少,问“此间有何道德高行禅流?”便拜访大颠和尚(三平和尚的师父),时三平和尚为大颠首座。即韩愈问佛的禅宗公案,韩愈乃问:‘弟子军州事多,佛法中省要处,乞师指示。’师良久,侍郎罔措。登时三平造侍者,在背后敲禅床。师乃回视云:‘作摩?’对曰:‘先以定动,然后智拔。’侍郎向三平云:‘和尚格调高峻,弟子罔措,今于侍者边却有入处。’礼谢三平,却归州”(《祖堂集》卷五)。所谓“省要处”,指禅宗“第一义谛”,禅师对于此类问题常不做直面回答,这既是禅宗“不立文字”理念的直接应用或禅宗“体用不二”的观念,大颠和尚良久不言(或已入定),三平禅师敲禅床是示之以用、因用而达体。三平禅师只好告以“先以定动,然后智拔”,韩愈有所收获,礼谢三平和尚高兴而回。星云大师对此公案的解读为:“你已经用禅定打动他了,现在要出定,用智慧、说法来开示他。韩愈听了说:‘不必了!我已经从侍者(三平和尚)的口中,了解到入道之门,再见了。’他不要再等大颠和尚出定了”。这就是三平和尚出世时积极入世与韩愈交往之一,从中可窥探出三平和尚的禅风及禅学造诣。过去的文人又如白居易他们与禅宗也有相当的来往,白居易在杭州当刺史时也问过鸟窼禅师“什么是佛法大意”鸟窼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一听:这两句话也太简单了吧,“师父啊,这两句三岁小孩都知道啊!”鸟窼禅师说:“三岁小孩说得,八十老翁行不得。”知道这两句话很容易,但是要把这两句话做好,八十岁的老头子都不一定能做到。

国学大师陈寅恪在《论韩愈》讲到“禅学于退之之影响亦大矣哉!”,赵朴初先生颂韩愈“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正所谓有传说必有传奇、自有其渊源。以至后人留下了三平祖师助韩愈“潮州除鳄”、“仙佛造桥-广济桥”(韩愈刺潮后,时常登东山门即今韩山游玩,但深感过江之苦,便请他的侄孙韩湘子和广济和尚既三平和尚一起造桥)的美丽传说。后世潮汕百姓对韩愈及三平和尚则是无比的敬仰及追念,揭阳灵山寺里就并列供奉着韩愈及三平和尚(三平义中禅师、三平祖师),据明漳州地方志载时三平禅院也有韩文公祠供奉着韩愈。

韩愈英伟卓然,才名冠世,词彩灿烂,为一代文宗,他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政治家。他所著《师说》为我国高中语文教材,其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禅宗巨匠三平和尚的禅诗:“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个中若了全无事,体用无妨分不分。”则可回答韩愈问佛公案中的“先以定动,然后智拔”、韩愈为何赞三平和尚为“格调高峻”问题。三平寺为您解读更多历史事件、人文内涵及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