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专栏展示> 芝山网评 > 正文

科学定位 集约高效 优化服务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工业园区

作者:林益生 李春源 来源:漳州新闻网 时间:2019-07-19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主战场,在增强发展动力、集聚要素资源、建构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漳州工业园区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8年全市工业园区共规划面积1175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84.6平方公里,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3595.7亿元、工业投资695.75亿元、税收收入65.9亿元。工业园区以9.3%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64%、工业投资的79%、税收收入的67%。其中,园区规模工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的有2个、200亿-500亿元的有4个、100亿-200亿元的有7个、100亿元以下的有8个。

目前漳州大部分园区已基本实现水、电、路、气、通信等“五通一平”,服务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建成。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工业园区建设竞赛”活动推动下,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加大,不但建设了一大批水、电、路、管网、污水处理、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同时还配套建设了一批工业邻里、公租房、检测中心、众创园等公共服务平台。2018年,工业园区累计建设基础设施、环保设施、公共服务平台项目518个,完成投资510.4亿元,园区服务企业的能力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园区产业聚集度不高,产业发展仍存在“泛”而“不精”;软硬件配套不齐全、不完整,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土地资源日益紧缺,供需矛盾加剧等问题,应进一步按照集约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生态效益好的要求,从加快产业集聚、强化招商引资、注重集约高效、优化服务配套等方面入手,推动我市工业园区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一是突出园区发展定位,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实施分类提升。可按三种类型实施分类指导,引导园区整合提升。第一类是产城融合园区。对金峰开发区、蓝田开发区、漳州高新区、漳州台商投资区等位于主城区,或是承担较多城市功能的园区,按照产城融合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实现园区向城市综合功能区或现代服务业园区转型。第二类是标准化工业园区。在各县市区分别规划建设一个工业核心区,按照标准化示范园区的要求,特别是在投资强度、产业强度、税收贡献等进行严格要求,辐射带动工业园区发展。第三类是整合提升园区。重点对小、散、乱比较突出,或是选址不当、产业层次低的工业园区,通过整合提升,促使其逐步退出,甚至撤销、依法关闭。

合理培育主导产业。每个工业园区都有自己独特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都有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环境容量。工业园区要分别明确各自的主导产业,围绕产业定位,不断引进上下游关联企业和关联产业,逐步形成有产业特色、有合理分工、有发展张力、有效益潜力的产业园区。

加强园区产业发展的联动指导。建立全市工业园区发展联席工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园区产业项目引进、审批落地、要素资源保障、跨区域产业布局等进行统筹协调,并及时发布全市鼓励投资项目的产业目录,分成优先发展、提升发展、限制发展三类并实施不同产业政策,引领产业按规划集聚。

二是注重招商引资效率,提升项目引办水平

改变招商引资理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招商重点确定在与规划产业关联度高、经济互补性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能给地方带来较大效益的项目,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坚持“亩产论英雄”理念,考核评价时不单单是看数量,而是更加看重质量、综合效益,倒逼达不到亩产投资、贡献等指标要求的项目不得引进。

推广招商引资新模式。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地区园区招商经验做法,探索专业化招商新模式,从主导招商变为指导招商。比如公司化招商模式。园区管委会逐步从具体的招商活动中脱离出来,招商活动由专业化公司进行运作。产业链招商模式。依托已引进的行业龙头企业“以商招商”,吸引高关联配套企业集聚,形成完整的产业耦合关系。委托招商模式。充分发挥我市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商会作用,挂牌成立招商联络处,或者与驻外商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精准招商、高效招商,提高招商专业化水平。

建立项目落地利益共享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项目落地共享机制,全市范围内不同园区之间通过“飞地工业”形式引进产业项目的,双方按协议分享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税收收益等指标,市内开展相关考核评价时,相关指标将“飞地”双方各按100%纳入统计,激励园区项目引进积极性。

三是强化集约高效,提升土地利用水平

推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在全市开展已批未开发土地和低效用地清理,并依据不同情况研究制定我市具体盘活办法,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缓解了项目供地困局。

严格土地利用管理。严格执行土地出让制度和用地标准规定,在招引项目签订土地出让协议时,将投资强度、税收强度、环保节能等准入指标以及监管措施、违约处理等条款列入招商协议和土地招拍挂公告,由园区与土地竞得人签订产业准入标准及监管协议。

探索土地差别化供地模式。用好用活工业厂房产权分割政策,探索由园区根据产业项目的正常生命周期和行业特点,在工业用地法定最高土地出让年限内合理确定地块的具体出让年限,对届满符合续期使用条件的,采用协议出让方式续期,甚至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方式供应除住宅项目以外其他各类产业用地。

积极推行多层标准厂房。鼓励企业在符合规划、安全要求和不改变用途前提下,在原有建设用地进行厂房加层改造,增加建设容积率,从政策上进行鼓励和支持,进一步提高土地空间资源利用率。

四是优化设施配套,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进一步完善园区内道路、交通工具、供水、电力、信息、通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园区功能相配套的公共生活配套设施,为入园企业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拓宽园区建设融资渠道,统筹设立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基金,重点用于园区公用设施、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工业园区与市工业园区建设基金合作设立子基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支持运营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吸引各类投资基金或专业园区建设机构参与园区开发。

完善园区管理机制体制。建立与市、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协同服务机制,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保姆式”“一站式”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园区财政预算和独立核算制度,给予园区与所在县、区(管委会)财权、事权对等的税收和土地收益分成,用于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公司发展。建立市级工业园区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和督促各成员单位按联席会议要求推进工作开展。建立考评内容报送机制。指定专门机构和配置专门人员做好辖区内工业园区日常统计和报表报送工作。开展工业园区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