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漳州新闻 > 正文

我市倾力打造海峡西岸“钟表名城”综述

作者:佚名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07-04-23
编辑:李润南 点击数: 字号:
    海峡西岸经济建设热浪劲拍,涛声贯耳,“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为漳州钟表产业带来了发展的良机。漳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把握住了这天赐良机,引导漳州钟表企业自觉融入海西战略格局,积极创造条件,倾力打造海峡西岸“钟表名城”。漳州钟表产业开始步入飞速发展的时期,“钟表名城”这一漳州人的夙愿指日可待。钟表,将成为漳州经济的又一支柱产业。 
  中国“石英钟城”的重生之路 
  漳州钟表工业源远流长。清朝年间,漳州即与广州、苏州、南京、扬州并列为中国钟表五大制作中心。漳州当时生产的自鸣钟至今仍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漳州钟表产业在历史发展中几经波折,几度兴起。漳州钟表行业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物美价廉的优势,迅速地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市场,上世纪90年代初辉煌之时,漳州大大小小的石英钟生产企业多达160多家,中国每四只钟就有一只是漳州生产的,漳州曾被誉为中国的“石英钟城”,成为全国石英钟的主产地。到了90年代中期,发展开始出现波折,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规模小、竞争无序,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再加上当时国内市场不景气,最终导致该产业发展势头减弱,曾一度处于低迷。进入二十一世纪初,经过市场经济洗礼的漳州钟表行业,另辟蹊径,以开拓国际市场为切入点,获得重生,逐步走上复兴之路,尤其是市委、市政府把钟表业作为特色产业加以扶持,使之得到快速、稳步、健康的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02年底,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漳州钟表产业迎来一个发展的高潮。2003年初,市委、市政府不断优化和改善企业发展环境,搭建政企沟通平台,成立市家具、钟表促进办公室,积极服务企业,为企业争取广交会的摊位,并予以相应的广告补贴,指导组建同业公会,使漳州钟表产业跃上新的台阶。 
  如今,漳州生产石英钟成品及机芯的厂家有四十多家。海关注册备案有出口权的生产型、贸易型企业59家,与钟表有关配套厂家有100多家,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芗城区、龙文区,从业人员五万多名,龙头企业有华艺钟表、恒丽电子、宏源表业、吉邦电子、众辰机芯等,企业产品主要以石英钟机芯、石英挂钟、闹钟、手表机芯、万年历、电波钟、电波表、LCD、智能计时器等系列为主,产品98%%以上出口。目前行业中获福建省名牌3个,省著名商标2个、省出口名牌1个、省高新技术企业5家。2006年完成全部工业产值15.7亿元,完成规模工业8.5亿元,比增17.5%%。虽然产值在漳州工业所占比重不高,但由于其产品特殊性,石英钟机芯产量占世界石英钟机芯的50%%以上,石英挂钟占全世界石英钟20%%左右份额,已出口至世界12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亚洲占31%%,欧洲占30%%,北美洲占16%%,非洲占12%%,南美洲占10%%。漳州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石英挂钟、石英钟机芯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临近漳州市的厦门港已成为中国第三大出口钟表的港口。小钟表成就“大文章”漳州钟表名城产业的迅猛扩张吸引了中国钟表管理高层的关注。中国钟表协会理事长孟可人,副理事长吉勤之、赵领素,轻工业钟表研究所所长张放,国家钟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岩民,哈尔滨市工业大学设计研究所所长王晓溪等高层人士前来漳州考察、调研,对漳州钟表产业的发展充分肯定,对市委、市政府对该产业的重视与扶持深表赞赏。同时经中国钟表管理高层首肯,中国钟表标准委员会于2006年在漳州顺利召开。漳州钟表同业公会第二届会长邵跃明先生日前已接到中国钟表标准委员会邀请,作为中国钟表标准委员会代表之一,参加2007年6月于法国召开的“国际钟的标准研讨会”,并参与制定钟的国际标准(ISO-TC114)。此举,将为漳州钟表产业的持续良性发展提供极其优越的条件。 
  随着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这为漳州工业发展腾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战略机遇。漳州要在海西建设中凸显地位,除发展临港工业、支柱产业外,还应抓住特色产业,寻找台湾产业转移、漳台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成就更大的作为。 
  漳州市副市长谭培根指出,在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浪潮中,漳州完全可以依托区域地理优势,分析台湾产业结构,主动推出几个合作亮点和平台,外向度极高的漳州钟表等计时电子智能产品可以作为其中一个亮点,以小搏大,做出一篇“大文章”,力争打造“海峡西岸(漳州)钟表名城”。 
  漳州钟表同业公会会长、漳州恒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邵跃明说,我们将利用当地的地理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主动加强与台湾钟表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产业升级。漳州钟表同业工会于年初组团赴台湾考察、学习,与钟表业进行密切交流,签订合作交流备忘录,并已有台湾企业来漳投资办厂。钟表名城呼之欲出 
  孟可人先生在漳州调研时感触良深地说:“漳州市委市政府,党政一把手领导如此重视这样一个行业的发展,这样倾听一个行业的声音,这是很少见的,希望我们钟表行业的同仁们要珍惜!”在我市党政高层的积极推动和引导下,更多的有识之士已经看到,只要把握机遇,因势利导、倾斜政策、适度资助,漳州钟表业才能在质变的基础上真正地实现腾飞。 
  漳州钟表业积聚着强烈的扩张冲动和求新图变的动能。漳州市钟表同业公会提出,在漳州钟表工业腾飞的大道上可“开辟三条车道,实现三轮驱动”。“三条车道”———海西战略、打造名城、产业升级,三道并行;“三轮驱动”———台资钟企、民营钟企、各级政府,三轮齐动。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构想,我市钟表同业公会指出,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丰富海西内涵,从土地规划、服务政策、搭建两岸合作交流的平台等方面入手,营造吸引台资落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漳州市不仅成为中国钟表的生产基地,也成为台湾中高档钟表的生产基地;企业要自觉融入海西战略,积极开展海峡两岸的合作交流,认真借鉴台湾钟表行业的管理理念,虚心学习台湾钟表业设计精良、制作精细、专于创新、注重环保、严格检测,善于行销等优点,使漳州钟表业乘“海西”东风再上台阶。 
  令人欣喜的是,把漳州打造成一个文化、艺术、高新技术相结合的具有漳州特色的钟表名城已成为政府和行业共同的心愿。业内人士建议,可在漳州各主要交通要枢、各标志性建筑、各公交、汽车站,请国内外著名设计师前来设计上百款风格各异的塔钟、楼钟、站牌钟,并以此申请城市用钟最多的世界吉尼斯纪录,以塑造漳州特色和提高漳州知名度;充分利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优势,积极向上争取申请建立漳台钟表技术促进中心和钟表出口工业园区,承接台湾及港澳和周边地区钟表产业转移,做大做强漳州钟表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政府规划、企业出资,建立海西钟表及配件专业批发市场,抢占国内钟表市场份额。另外,还可以举办一场世界级的钟表行业高峰论坛,举办漳州首届国际钟表博览会,建立一个中国石英钟表博物馆等,着力塑造独具特色、鲜明亮丽的漳州钟表城市形象,把钟表制造业提升到文化的层面,从而强化漳州钟表对内对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最终达到钟表名城品牌树立的目标。漳州钟表行业致力发展的呼声已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日前,省科委已表示漳州钟表可以争取申报2007年度国家级产业基地,省经贸委表示继2004年把漳州列为闽港钟表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明年将研讨设立与台湾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 
  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是行业发展的驱动器。我市钟表企业表示,要在海西的框架内,加强技术创新、加快设备更新、壮大品牌经济、完善行销通道、恢复国内市场,在提高中低产品品质的同时,努力寻求中高档产品的突破,以产业升级推动产业规模的扩大,推进产品价值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