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 正文

三个年一战役十竞赛简报第29期

作者:县重点战役办 来源:平和网 时间:2016-11-28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竞赛简报

五寨乡“四个精准”开展蔬菜产业助推精准扶贫

五寨乡位于平和县东南部,与漳浦县毗邻,西与云霄县交界,牛旧线贯穿而过。距平和县城27公里,漳浦县城26公里,总面积92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1个国有农场,45个自然村,95个村民小组,5736户,22075人,贫困村2个,分别为前岭村、埔坪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8户、447人,贫困人口达2.03%。

一是产业选择精准。今年来,该乡充分发挥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其中选择寨河、前岭、新美蔬菜产业相对发达的优势,历来就有种植蔬菜的传统,结合蔬菜产业周期短、见效快、覆盖广、带动强,为此,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利用其村自由流转土地和旧村复垦土地,充分利用其蔬菜产业优势,并针对这3个村贫困户较多的现状,精准施策,确定在这3个村发展蔬菜产业扶贫基地,促进农业增效、贫困户增收,提高贫困村“造血” 能力,积极探索扶本扶根的精准扶贫新模式,创新举措,采用的蔬菜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经济欠发达乡镇在发展扶贫产业中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该乡采用“对口帮扶扶贫资金+乡扶贫专项资金+产业扶贫贷款”的方式,拓宽产业扶贫融资渠道。借助县农业局对前岭、寨河的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各10万元,建立这两个村的蔬菜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作为蔬菜基地前期修整、购买种子、农资的启动资金,解决前期建设的资金困难,打开了蔬菜产业扶贫的新局面。同时发挥金融扶贫的政策效应,将3个蔬菜基地纳入乡扶贫产业项目库,积极协调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借助“产业扶贫贷款”为基地业主和贫困户申请到最高限额的产业贷款,解决资金后续困难问题。目前,寨河村积极流转闲置土地13亩,并已修整好,挂钩10户贫困户,准备耕作包菜和花菜;前岭村利用旧村复垦土地5亩,并已修整好,挂钩6户贫困户,准备耕作花菜;新美村利用富美乡村项目活动已修整好3亩土地,挂钩6户贫困户,现已种植花菜、包菜等蔬菜,年底每户挂钩贫困户可增收4000元。

二是经营方式精准。通过产业发展激发生产经营活力、确保贫困户受益的关键,既事关生产力发展,也涉及生产关系调整。该乡通过与“平和县文美果蔬专业合作社”合作,采用“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经营模式,鼓励村干部、党员、致富能人率先参与专业合作社的经营,吸纳贫困户为社员,雇佣贫困户务工种植,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在管理上,以合作社作为经营管理主体,蔬菜基地经济独立核算,乡政府为监督主体,乡统一建账监管。在种植上,按照标准化蔬菜基地的要求进行管理,立足健康、规范、科学的要求,统一提供场地、基本设施、种苗、农药、化肥、蔬菜种植技术等,由贫困户负责管理日常种植管理及采摘,合作社负责产品收购、储存、销售,实现了统一采购种苗和农资、统一管理种植、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从而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三是分配方式精准。村集体和果蔬专业合作社分别签订为期3年的经营协议,期满建设的基地归为村集体所有。在经营收益上,采用“六四”的分配机制:专业合作社收入占40%、挂钩贫困户占60%。贫困户收益采用保底收益,不足部分由合作社支付,超出的利润归合作社所有。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工资采用“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方式计发,每人每天为80元,年底根据个人表现及收益情况,每人可再得到500-1000元不等的绩效工资。这样,既能有效调动致富合作社带头人、村干部、贫困户的积极性,又能避免因收益分配不均而造成矛盾纠纷,致使产业发展半途而废。

四是技术服务精准。在蔬菜产业发展中,该乡联合乡老科协成员,按照标准化种植的要求,实施以为老科协成员帮扶2户的安排,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乡农业站长担任技术顾问,定期到蔬菜基地建成蔬菜种植情况,并做好日常防病虫害工作。乡还通过为合作社购买财产保险,联系漳州、厦门的果蔬企业做好对接包销工作,帮助合作社将各类经营风险降低最低,同时做好扶贫政策解读与指导,收益分配、财务、管理制度的监督,主动提供资金借贷、技术支撑、品牌打造、市场营销、保险兜底等服务,促进蔬菜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五寨乡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