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人文典故> > 正文

冷峻的石头

作者:▱黄荣才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16-03-31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从鸡蛋碰石头这句话,就似乎应该明白,石头是硬的;而且,更为关键的是,石头应该是冷峻的。

从文字中,感受到石头的冷峻,是悬崖峭壁、壁立千仞等等,但这仅仅是从文字的转换。真正看到冷峻的石头,是在灵通山。在半山腰,司机把车停下来,指指点点,说那是灵通巨佛,头是头,鼻子是鼻子,令人赞叹。真正让我震撼的,是在半山悬空寺,石壁并非光滑,但可以感受到那种硬,无言的硬。灵通山的石头有语言,却不说。忽然就想起保镖的形象,黑色风衣,黑色墨镜,不说话,可是那股阳刚之气,还有冷冷的煞气就在那。

抚摸石头,有种冷顺着手臂上来,很想抓一把,看看是否能有别样的温度,但没有,就是那么一种冷,上来。站在栏杆边,看对面的石壁,从峡谷升腾起来的雾气,更衬托了灵通山的硬汉,一种侠气的冷。就是那些树和杂草,也仅仅是种掩映。半山腰那个洞,据说是黄道周曾经读书和藏书的地方,忽然就感觉到和谐。明朝的黄道周,他的那份风骨和硬汉,和灵通山的石壁,就有了融为一体的气质,那就是冷峻。

灵通山的名气太过于显赫。就在我老家浮坪村的旭山岩,那几块石头之下的小小庙宇,按照道理,应该是小家碧玉的温馨,因为小,容易被温情融化。但实际上,那庙宇之上的石头,和旁边的虬枝嶙峋的百年桂花树,已经曾经存在土匪的传说,给予的依然是冷峻。顺着旭山岩庙宇后面的山路,如今杂草丛生,但依然可以看到小路的存在。这条路上去,到了山顶,有块大石头,就在山峰的最高处,石人山因此得名。当年喜欢和小伙伴们爬到山顶,躺在那块巨石之上,没有什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也没有“人到山顶我为高”的释怀,只是惬意而已,任自己躺卧石头之上。不过,只要一离开石头,石头的冷峻就逼过来,就是自己的敬畏,是下一次的距离,甚至不容抵达的高度。

其实,所有能成为目标的,最终都是参照物而已。真正的冷是毫不知情。就在石人山那块巨石旁边,有个池,我们称之为天坑,其实就是个四角的坑,只是不知道因何形成。到什么都无法解释的时候,归结为天总归是无法求证对错的办法。我们对天坑的认知源于春天的竹笋,这种笋不大,手指头大小,一尺左右长就是最适合吃的时候。我们顺着山坡往上,一个人就那么几米宽的“势力范围”,搜索前进。有个同行的,年纪大点,心机比较深。他错开我们,他知道天坑里有几丛竹子,那里的竹笋比较肥嫩。只是他刚离开一会儿,就连滚带爬地过来,脸色苍白。他用一种极度恐惧的声音让我们回去,不等我们明白,就顺着小路往山下跑。我们不知道怎么回事,也只能跟着他跑。到了离家很近的地方,他才缓过劲来:“蛇,很大的蛇,”在他不成调的叙述中,我们明白他滑下天坑,还没高兴,看到天坑的角落里,一条巨蛇盘在那儿。他手脚并用,才顺着那几个石坎爬上来,幸亏,那天那巨蛇根本没动,就在那卧着。他成为唯一看到那巨蛇的人,没有人敢再靠近。巨石的冷峻从很远的地方就飘过来,类似于武侠小说里,高手不用出现,很远的地方就有杀气存在。

冷峻许多时候是和神秘紧密相连的,因为神秘,因为无法解释,所以有了冷峻的气场。有些石头,其实其貌不扬,但因为有了附加的符号,有了神秘感,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看过不少石敢当,并不起眼的石头,因为刻了那三个字,陡然有了神秘感,就有了别样的气息。还有的是古宅老院的碑记,字迹模糊或者清晰,关键是那些字一看就有了时光摩挲的味道,都老熟圆滑,没有簇新的棱角。碑文或者能够解释来路,或者影影绰绰,让真相若隐若现,小小的石碑,顿时沧桑或者荣光,厚重或者单薄,都没有了界限。有的,仅仅是一种冷峻。不太喜欢说话的老人一般。

竖立的石头,那些牌坊,因为不易触摸,冷峻就飘在天空,每每从牌坊之下经过,就有要挺直胸脯的感觉,总是感觉有一种气盘旋身侧,让人不敢掉以轻心。而走到平和南胜太极峰,那些石头在天地之间或者庄严,或者散淡,或者慵懒,唯有刻有太极峰的那块巨石,给了我冷峻的感觉。“太极峰”其实不是根源,关键的是那行小字“乙未年秋吉日开山僧道宗勒石”。这块石头的留字和一个和尚有关,不是哪个调皮的小孩或者无聊的游客,这个和尚叫“道宗”,也就是“万五道宗”。万五道宗不是普通的和尚,他创立了天地会,这个世界上庞大和神秘的帮会。这块巨石顿时就占据了头脑,伴随的是神秘,是无法穷尽的内幕,冷峻的气息弥漫。

石头,也就不仅仅因为大小,附着的许多气息,很重要,也很关键。看一块石头,目光或许就可以有许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