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人文典故> > 正文

初夏游学余姚

作者:张山梁 来源:平和网 时间:2015-06-10
编辑:匿名 点击数: 字号:

余姚,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我第一次了解余姚,是从中学历史课本上介绍河姆渡文化遗址那里得知的。最近游学余姚,却是因为“余姚四贤”中的王阳明。正因为有了王阳明的两度上疏章奏,平和才得以肇名置县,中国的版图上也因此而有了一个“平和县”的名称。

子夜时分,我走进余姚,下榻宾馆。一入住房间,最先映入眼帘的是4本由余姚市社区教育学院编写,介绍“山高水长严子陵、真三不朽王阳明、胜国宾师朱舜水、名邦献遗黄宗羲”的《余姚四贤的故事》读本,那浓浓的文化味扑鼻而来,正合这次游学余姚的口味。我便如饥似渴地浏览了《王阳明的故事》,个中兴奋着实让人难于入眠,一下子就感受到余姚这座历史文化城市的厚重和“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崇文崇德”精神。

次日清晨,我早早就漫步在两侧绿柳摇戈的余姚街道上,感受到宁绍平阳上这座城市婀娜多姿的风情;细雨微风中,我也体认了江浙水乡中这座城市刚毅决绝的性格。我猜想,正是有了如此这般柔媚与刚硬的完美结合,才孕育了这座让人景仰的历史文化名城。

车子沿着城区道路几经辗转,不一会儿的工夫就到了“王阳明故居”。 一座正、背面分别书写“新建伯”、“柱国”的牌坊,矗立在故居门口的正前方,向过往的人们诉说故居主人曾经的荣光和高贵。

心学宗师王阳明文韬武略,成就卓著,堪称学界巨擘、“百世之师”,被誉为“真三不朽”,然而他的一生却是无比坎坷,历经磨难,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从他的弟子钱德洪等人编纂的《王阳明年谱》来看,故乡余姚永远是王阳明心中的定盘针和万化根源的所在。王阳明无论是少儿时期随祖父进京,带着故乡的灵气,途中以“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纱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和“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两首诗,初露不凡的气质和高远的眼界,令人惊异不已。还是正值年富力强时被贬赴谪贵州龙场驿途中折至钱塘,带着故乡那“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的万丈豪情和坚贞品性,毅然踏上生死未卜的西行之路,并在那蛇虺魍魉,蛊毒瘴疠的万山丛棘之中,悟出“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在中华思想史和文化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令世人俯首。乃至步入知天命时,因“平宁功伟,操持坚守,不屈附人”而受到谤议,加上丁忧守孝之故,远离官场,王阳明依然是回到老家余姚传道讲学,传播心学,以致桃李芬芳,终成“明第一流人物”。可以说,余姚始终是王阳明建功立业的加油站,遭受挫折的抚慰点,传播思想的主阵地。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到,故乡余姚那柔情与刚硬兼并、灵秀与旷达相容的区域人文气息,给了王阳明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也才造就了这位“状元门第好奇男”。

粉墙、黛瓦、马头墙、青石墁地。走进这富有浙东地区特色的书香门第宅院,王阳明的生活场景复原、生平事迹陈列展现在面前,让我再一次系统地了解圣人的生平事迹,无不感到:节概刚贞,壁立千仞,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是阳明先生之立德;精诣力造,探宇宙之奥理,发前人所未发,人闻其说,莫不悟而入焉,各得其乐,是阳明先生之立言;身经戎行,平贼定难,扶社稷之将倾,抒朝廷之南忧,解苍生之倒悬,惠政施而万民苏,是阳明先生之立功。领悟到阳明先生那任何人都可以接受“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的“人人心中有良知”的精辟论述。同时,更进一步见识了阳明先生“博大昌达”的文章,“秀逸有致”的诗词,“拟形于心”的书法,感叹:王阳明,神一样的男人。

在参观王阳明故居时,还有一个细节让我的印象颇为深刻:当讲解员介绍到“王阳明巡抚南赣汀漳,平定漳寇,奏请置县,于正德十四年三月设立平和县”时,那张九峰镇区的照片引起我的注意。那可是一幅九峰镇最近的新貌图片。带着疑惑询问,讲解员告诉我们:2013年10月,余姚市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水灾,城区大面积受淹,王阳明故居也被浸泡在泽国之中,展厅所有图片全部报废,只好重新布展。那张照片,是她们故居管理人员带着专业摄影师到九峰镇实地拍照回来的。她就是当时的亲身经历者之一。王阳明故居工作人员如此脚踏实地,执著干事的工作态度,让我心生敬佩,这不正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精神在现代余姚人身上具体体现吗?可见,余姚市“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思路正发挥独特的“软实力”作用,让GDP不再只有“含金量”,更多的是“含文量”。

走出故居,我伫立在王阳明塑像面前,心中静静默想,此行游学余姚,收获的是满满励志的正能量。我深深懂得,唯有坚持“知善恶,明是非”,做到不求尽善尽美,但求知行合一,就一定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