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泉港打开回归创业“上升通道”

作者:肖咸强 蔡江彬 尤惠艺 来源:东南网 时间:2012-04-23
编辑:林瑞玲 点击数: 字号:

 

 

 

纳川公司工人在大口径高密度聚乙烯缠绕增强管生产线上操作生产。肖咸强 摄

东南网-福建日报4月23日报道(通讯员 肖咸强 蔡江彬 尤惠艺)

回乡创业如何避免“错爱”?如何把家乡变成创业乐园?乡亲们的“好邻居”如何培育?作为一座开发建设中的新兴绿色石化港口新城,泉州市泉港区面对返乡上项目、办实体,致力打通精确对接、“兜底”服务和培育社会责任 “三重门”,让回归创业者踏入 “上升通道”,实现“凤还巢”、再成长。

“回归工程”精确对接

从租用机器设备办厂起步,到成为拥有26项专利的国内最大塑料排水管生产商之一,再到成为泉州第一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9年时间,技术工人出身的陈志江完成返乡创业的精彩“三级跳”。

“泉港央企多、外资企业多,要敢于、善于和这些大公司相伴相生,共同成长。”在泉港区“二次创业”暨“第三产业发展年”推进大会上,福建纳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江将此作为返乡创业的“第一经验”,和现场企业家分享、交流。

2003年,陈志江计划在泉港投资生产污水管网建材项目,但经过返乡考察和市场调研后,将投资方向转向了大口径高密度聚乙烯缠绕增强管。“泉港是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有联合石化公司等石化产品大供应商,原料在当地购得;这儿大公司、大项目的基础设施需要高质量的大口径管道,产品又能就近销售。”用足紧邻原料、市场优势,纳川公司成为电力、石油化工、港口码头、冶金造纸等行业的供应商,并拥有三个大型生产基地。

纳川管材,正是“回归工程”精确对接泉港产业集群的一个生动缩影。

目前,泉港在厦门、福州、海南、深圳、西安等10个在外创业乡贤较集中区域,设立异地商会(联谊会),发展会员企业3000多家。为让回归创业能够用足家乡产业优势、把握发展机遇,泉港区建立泉港籍成功人士资料库,对企业在外有一定规模或有影响的企业家、从事科研工作的高级人才等乡贤进行普查,采集有关信息。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各异地商会参加推介会、座谈会,介绍泉港投资政策、建设规划、招商项目等,和本地企业、项目洽谈产业对接,让异地企业家了解家乡,更好地回归兴业。

精确对接机制,让泉港在外创业者回乡上项目能够“门当户对”、优势叠加。厦门泉港商会会员企业联合泉港石化工业区建设发展公司、盈德气体集团在南山片区投资约12亿元建设工业气体生产装置;海南泉港商会会员企业“抱团”入股参与投资20亿元、年产20万吨的石化项目以内酰胺项目;福州泉港商会会员企业回乡投资4.6亿元参与总部经济区和界山镇小城镇建设;西安泉港商会会员企业投资1亿多元发展物流业;深圳泉港商会会员投资6亿多元参与涂岭镇小城镇和湄洲湾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企业家陈金辉返乡创建的泉州市远航科技有限公司与高校研究所合作研发“6·18”重点扶持项目——石化企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协作服务平台,还成为福建首个数字化石化市场。据统计,泉港区近年来引进返乡企业60家,累计引进投资80多亿元,为泉港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软环境是第一竞争力

在新建成的恒昂二期项目生产车间,工人有的在新投产的生产线上认真操作,有的则忙着调试设备,一片繁忙景象。“这是公司投产的第四个回归项目,年产值2亿元以上,主要生产海绵,为公司生产床垫、沙发提供原料。而生产海绵的原料聚醚,可就近向湄洲湾氯碱公司购买。”泉州恒昂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龙滨说。从2007年开始,该公司已有恒昂一期、二期及红星生态园一期、二期等4个回归项目在泉港投产,可提供就业岗位1500多个。“公司之前在深圳发展,主营家私、海绵生产等,回乡后不断扩大创业规模,就是看中这儿优质的创业服务环境。”他说。

刘龙滨回忆说,由于长期在外创业,2007年刚回乡时“人生地不熟”。“没想到区镇一年内平稳完成涉及近200户农民的120多亩征地,相关部门一个上午就帮助公司招到180多名工人。”他说,家乡人热心支持,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创业起步难题。

“兜底”服务,让泉港回归创业者一心一意上项目、办实体。为鼓励在外乡贤回乡投资创新型、就业型、高科技项目,泉港设立实施回归创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落实针对“回归工程”的土地、税费等方面奖励扶持措施,加快项目落地。同时,该区实施区领导和部门联系回归创业企业(项目)制度,提供“跟踪督办、限时快办、主动协办、预约办理、容缺预审”服务,并组织推进回归项目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帮助解决项目和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招工、融资、用地等问题,做好“人才回乡、信息回归、企业回迁、资金回流”文章。

在本月召开的泉港区项目准入评审会上,总投资3.69亿元建设的环保木塑项目通过专家论证,开始进入建设阶段。这让首次回乡创业的泉港籍客商陈良贵喜上眉梢。

去年,陈良贵带着投资计划书回到家乡实地考察后,泉港迅速着手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安排山腰街道、发改局、国土局等部门工作人员对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土地征迁平整、厂房建设、手续审批、水电供应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保姆式”服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家乡的支持,我们对今后的生产运营信心十足。”陈良贵说。据悉,该项目是属于绿色低碳产业,利用木材边料、农作物秸秆等原料,加工生产木塑建材用以替代传统木材,预计项目一期投产后可年产木塑复合材料3万吨。

良好的创业服务环境,吸引泉港籍在外企业家逐步将总部回迁。在泉港首批入驻总部经济区的6个总部单位中,有4席为泉港籍在外企业家(异地商会)。

乡情培育社会责任

郑良贤捐1600万元建泉港植物园,林勇捐500万元用于泉港中心敬老院建设,陈庆堂捐200万元用于泉港慈善事业,厦门泉港商会4年共捐113万元用于助学奖教,柯惠明捐100万元为村民铺设自来水管道……泉港回归创业者在逐渐成长为区域产业中坚的同时,用实际行动交上了一份份极富社会责任的答卷,向社会展示新时代泉港企业家的形象。

在海南创业的泉港籍商人连式林被评为首届“感动泉港·道德之光”人物。“回归,不单单是创业,更有浓浓归根情。”连式林说。2009年,他回乡创办公司的同时,决定以全额垫付资金方式,帮助家乡凤山村进行旧村改造,并承诺投资回收利润全部回报社会,用于建设养老中心、幼儿园、文化中心等公共事业。今年春节,他捐资300多万元建设的坝头老龄养老服务中心投用,让村里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贫困老人能安享晚年。像连式林一样参与新农村建设,成为众多泉港籍在外企业家反哺家乡的共同选择。仅泉港海南商会,近两年就牵头组织了在琼泉港商人参与泉港圭壁、新宅、陈庄、埭港、凤山等5个建制村改造。

“社会责任感不仅仅体现在热心公益事业,更体现在转变经营理念、创建和谐企业上,成为乡亲们的‘好邻居’。”泉港区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纳川公司将“五险一金”覆盖到了清洁工、保安等最基础工种,还有带薪假期、股权激励等多方面福利;恒昂公司七成以上员工是当地人,公司党支部与周边村党支部共建并联合成立劳资纠纷调解委员会;钟荣信回乡投资6000多万元创办泉港首家公益性民营医院——仁爱医院,医疗设备条件按二级医院标准配备,收费标准执行乡镇卫生院标准,对家庭困难的病人采取“先治病后付费”措施,并开展义诊和免费送医送药活动。

“要不吝啬地把掌声、荣誉送给回乡创业者。”泉港区相关领导表示,从今年开始,区委、区政府将定期表彰奖励一批回归创业成绩突出的“回归明星”,激发其返乡创业的热情,在全社会形成“以回归创业为荣、以热爱家乡为荣、以奉献家乡为荣”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