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专栏展示> 最新报道 > 正文

福建以“系统工程”推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3-09-04
编辑:何丹丹 点击数: 字号:

 

  新华网福州9月4日电(记者胡苏 涂洪长)两岸瞩目的平潭综合试验区建设如火如荼,日益勃兴的海洋经济成为又一新增长极,生态优势更上层楼,植树造林“见缝插绿、绿上加绿”……近年来,福建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引领,在发展路径选择上扬长“补”短,“抓龙头”与“铸链条”并举;在发展目标上瞄准做优做强,“百姓富”与“生态美”兼顾。

 

    梳理福建近年来的建设发展成就,“五大战役”“三维对接”“三群联动”等“新词”备受瞩目,这些融合区域特点和时代特征的系统工程,为福建实现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积聚起了丰沛的“正能量”。

 

    ——“五大战役”:跨越发展的“发动机”

 

    自2010年8月以来,福建省持续实施重点项目建设、新增长区域发展、小城镇改革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工程“五大战役”,力求抓住牵动全局的重点和关键,在加快发展上取得突破。

 

    今年1-7月,福建全省重点项目建设、新增长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分别完成投资2707亿元、3549.8亿元、2049.7亿元、765.5亿元,占年计划83%、73.9 %、95.1%和76.6 %。民生工程成效显著,省委省政府21项“为民办实事”事项加速推进,各类补助、配套资金陆续到位。

 

    “‘五大战役’的实施,为近年来福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卓祖航认为,“通过区域发展、小城镇改革、城市和民生建设等综合性工程,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今年4月,福建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直径6.28米的盾构机组装调试完毕。这台盾构机来自于福建省重点项目企业--中铁乾达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据公司董事长林学华介绍,6.28米盾构机的成功制造,标志着福建高端机械装备制造能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以投资促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是近年来福建经济发展的主线之一。”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文溥教授指出,福建省正努力通过投资导向,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提质提速。

 

    据福建省发改委统计,“五大战役”实施前两年,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额超过“十一五”的总和,完成和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比前五年总和还多33件,新增长区域发展势头良好,小城镇试点从22个增至43个,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据福建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五大战役”在加快重点项目、城市建设之外,更加强调系统化和实效性,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战役”全过程。

 

    “五大战役”实施过程中,福建持续开展了让森林进城、上路、下乡、入村的“四绿工程”。2010年至今,“四绿”工程已投入资金近240亿元,完成植树4.4亿株;加快推进重点工程的同时,福建各地不断强化节能减排力度,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1%。

 

    “产业转型、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绿色生态、民生共享,”卓祖航认为,“五大战役”目标始终一致,内涵有机统一:不仅保持一定增长速度,更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三维对接”:推动经济“量升质提”的加速器

 

    今年5月中旬,东风汽车公司与福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入股东南汽车,加快促进福建实现100万辆汽车的产销规模。

 

    “东风”牵手“东南”,是福建省近年来大力推进央企、民企、外企“三维对接”的代表之作。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省份,福建省在谋求跨越发展的征程中,将目光瞄准了自身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方面的不足:国有投资薄弱,重大项目短缺,现有民营企业体量小、规模有限,带动效应不强;而外资企业则更多聚集于加工贸易产业,难以适应当前扩内需、调结构的发展要求。

 

    要改变底子薄、基础差的不利条件,必须调整发展思路,加快发展步伐。为此,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和拉动,重点产业调整振兴不断深化,全力推进与央企、外企、民企三个维度的项目对接。

 

    截至目前,与福建签署合作协议或已在闽投资的央企已有90多家,投资项目达400项以上,总投资超过2万亿元。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在闽投资布局不断取得新突破。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文溥认为,众多大企业、大项目的落地,成为福建经济“量升质提”的加速器,之前较为薄弱的工业基础得以改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以大型工业项目铸造产业龙头,带动民营企业和海内外资本跟进投资,建立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是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坚持央企、民企、外企‘三维’推进,着力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打造大基地”的工业发展思路。

 

    按照这一思路,福建省近年来的招商引资呈现鲜明特点,即瞄准产业链的填平补齐,形成“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集群”的倍增效应。

 

    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福建民企纳川管材,先后与中石化、大唐、中交建等央企合作,按照央企的高标准研发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逐步成为国内十多家大型央企的管材供应商。2011年4月,纳川管材在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以大口径埋地排水管材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纳川管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荣旋认为,“与央企的合作,推动了省内企业跟进投资、产业配套和附产品综合利用,形成上下游互补的产业链,促进了产业集聚。”

 

    据福建省发改委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纳入全省“三维”项目跟踪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共3625项,总投资约3.93万亿元,累计已完成投资6144亿元。其中,今年续建和开工1936项,总投资2.05万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这些三维对接项目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等领域。将为推动福建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建设发挥投资拉动作用,为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群联动”: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7月26日,记者走进福建海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闽北“武夷新区”的厂房。这里的工人正在加紧调试公司自主研发的压模机生产线。

 

    “我们生产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可替代市场上的木模、钢模,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环保可回收等诸多优点。”海源新材料公司运营总监张志龙说。

 

    记者了解到,海源新材料公司从去年10月动工,到今年5月首条生产线投产,项目落地到产生效益,只用了短短8个月。

 

    截至目前,武夷新区已入驻产业项目85个,总投资270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50个。以产业集群带动城市发展,这仅是福建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三群联动”增长路径的一个缩影。

 

    今年9月底,连接内陆省份江西和东南沿海福建的向莆铁路即将建成通车,届时从南昌到福州的铁路车程,将从10小时缩短到3.5小时。

 

    长期在福建发展的江西商人熊少清告诉记者,“向莆铁路的建成,不仅将为江西增加一个新的出海通道,还将打通沿线多个内陆城市的交通动脉,带动闽赣两省老区、山区经济的发展。”

 

    今年7月,福建省政府进一步推出加快海西港口群发展的十条措施,明确提出“加快重点港区建设,积极拓展海向、陆向腹地,强化省级统筹协调”,目标是着力打造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海西港口群。

 

    李文溥分析,通过“三群联动”,陆续“激活”港口、岸线、海洋等优势资源,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龙头”省份的带动和辐射能力将全面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