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人文典故> > 正文

十里窑烟

作者:黄水成 来源:平和网 时间:2020-06-10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曾经,克拉克瓷是一个重大的谜团,像山腰上的雾霭,笼罩了几个世纪。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琯溪蜜柚被大力推广种植,平和各地村民纷纷上山开荒种柚。泥土中一种坚硬的物质,一次又一次硌伤了锄头,震痛了村民的虎口。平和南胜、五寨各地山头接连响起清脆的碎瓷声。越来越多的瓷片从泥土中现身,散落在各地山坡上。泥土之下竟藏着宝贝,消息不胫而走,聚焦了世界的目光。

纯朴的乡下人或许有一时的惊讶,却不会有更多的联想,否则,这些无名无姓的残片不会被任意散落在山野间而无人问津。当年的柚农绝对想不到,日本、欧洲各地专家学者已为这些残片苦苦寻找了几个世纪。

在欧洲,中国瓷器素有“白金”之称。这些泥土结出的“果实”,洁白釉下施以青花图案,从中透出的神秘光芒令王公贵族们心驰神往,成为上层社会最奢侈的珍玩,也鼓动一些野心家们铤而走险。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这些海上强国,为争夺东方的陶瓷,不惜兵戎相见。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截获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船上装有大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器,因瓷器产地不明,欧洲人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不久,荷兰人又截获另一艘满载十万件中国瓷器的葡萄牙商船,船上瓷器被强行拍卖。这些劫来的中国瓷器,不仅数量多,而且风格独特,很快被疯抢一空。荷兰人从海上抢得盆满钵满,但这些瓷器究竟产自哪里,几个世纪来一直是个谜。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阿姆斯特丹举办了题为“晚到了四百年的中国瓷器来了”的大型拍卖会,拍卖品均是从十六世纪至十七世纪沉船中打捞出来的中国瓷器,其中不乏被称为“克拉克瓷”的青花瓷。

国外专家一直苦苦追寻“克拉克瓷”的产地,却始终不得。二十世纪50年代,国内也开始寻找“克拉克瓷”的原产地,足迹遍布江西、广东、福建数省,几十年来毫无结果。恰巧,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在平和南胜、五寨各地山头上,常有一些残片被村民挖出。当时,为了寻找一种“漳州器”的米黄色釉小开片的瓷器及窑址,故宫博物院还派出一个专家组到平和考察。考察中,专家们意外发现平和南胜、五寨的几处古代窑址,当时还出土一些与克拉克瓷形制相仿的残片。然而,谁也没把它们和海外热炒的克拉克瓷联系起来。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山种柚,又有几处古窑址相继问世,才重新引起国内外陶瓷界的注意。

巧的是,当时日本关西地区也出土了一批“产地不明”的青花和彩绘瓷器。二十世纪末某一天,平和南胜和五寨突然来了大批“番客”,他们在山野里四处探寻。乡下人露出惊异的目光愣愣打量这一口“番腔”的客人,却不知他们在自家田园探寻什么。这支由中日两国专家组成的考古队,对平和窑遗址进行历史性勘察。在三次大型考古发掘中,南胜华仔楼窑址、田坑窑址、五寨洞口窑址等一百多个窑址陆续出土,结果令人喜出望外,平和窑口烧制的瓷器,其装饰题材、纹样、工艺与“克拉克瓷”完全一致。曾经震惊西方世界的克拉克瓷终于露出它的光彩。山野迷雾中的十里长窑露出了头角。克拉克瓷,在经历了近四百年的漂泊后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家乡,诸多历史悬疑得以印证。

素有“日本陶瓷之父”之称的縨崎彰一先生闻讯率团前来实地考察。在平和五寨洞口陂沟窑前,这位“陶瓷之父”长跪不起。他哪能不激动?在日本,青花瓷器、素三彩香合等被称为“汕头器”“吴须手”“吴须赤绘”“交趾香合”等,但这些名瓷的产地始终不明,他为之耗费大半生心血,执着的日本人更是为它们足足寻找了四百多年。平和古窑群的发现,彻底解决了他们心头的谜团,先前陶瓷界的诸多疑问也水落石出。平和窑的发掘被国际陶瓷学界视为世纪之交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平和窑也在一夜间跻身世界名窑的行列,它证实了“克拉克瓷”的故乡在福建平和。

在老人们的传说中,南胜、五寨曾现十里窑烟相望、千帆锁江运瓷的热闹景象。这延绵起伏的山丘上,至今无法估计还有多少古窑群被深埋地下。但可以想象,当年这漫山遍野的蜜柚园中,窑厂林立,窑烟相接,水车如钟摆般日夜不停转动,轱辘声、夯土声、揉搓瓷土的拍打声、窑工们的嬉笑打骂声……此起彼伏。制瓷成了最大的营生,家家户户以瓷为生。当年的南胜、五寨,巨大的窑厂连成一片。一框框新瓷呼啸出炉,带着窑口的余温,从山坡上被小心抬上小舢板,顺流而下,几经辗转,踏上陌生的国度。或许,连窑主都未必清楚,他们的瓷器有一天将惊动异国城邦的贵族,成为竞相追逐之珍品;更令他们想不到的是,他们的窑场会成为后世的谜题,令人苦苦追寻了几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