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专栏展示> 最新报道 > 正文

发挥优势福建再出发:开海兴闽,海峡蓝色经济扬帆启航

作者:郑昭 来源:东南网 时间:2013-03-10
编辑:何丹丹 点击数: 字号:

发挥优势 福建再出发

开海兴闽,海峡蓝色经济扬帆启航

东南网-福建日报3月10日报道(记者 郑昭)

2月27日,连江可门港。面对宽阔的罗源湾,全国人大代表、华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戴仲川思绪飞扬。再过3天,他就要启程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此刻,是他赴京前的最后一次调研,题目是“海洋经济发展”。

戴仲川眼前,是可门港往南沿海岸一线开山、填海、造地的火热场面。按照规划,可门港将于2030年完成全部建设项目。届时,可门港将成为拥有30万人口,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的工业港口园区,成为我省新兴的港口工业新城。

眼前的景象,让戴仲川看到了未来福建的蓝色之梦。

福建有30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海域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拥有优越的海洋区位条件和“港、渔、景、油、涂”五大海洋资源优势。勤劳的闽人依海而生、因海而兴。开海兴闽,是闽人的梦想和希望。

从耕海牧渔到发展临港工业,从海水产品深加工到开发游艇码头发展滨海旅游业,“十一五”期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7%,居全国第五位,海洋经济成为福建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就在戴仲川在可门港调研的同一天,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焦念志正在西沙主持召开中科院院士咨询项目“陆海统筹研发海洋碳汇的战略布局”调研会议。他的随身电脑里,还有仍在修改完善、准备提交大会的建议,主题是“关于发展海洋碳汇,在闽设立海洋碳汇国际合作基地”。作为一名海洋专家,他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有着专业的思考。

“国务院赋予了福建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的使命,福建有很好的基础,是大有可为的。”焦念志说。

如何更好地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3月2日,两位代表带着同样的思考抵达北京。

“从更深层次、更广空间来拓展海洋产业”

位于福建沿海中部的莆田,自古就是江海相连的繁华之地。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是莆田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全国人大代表、莆田市委书记梁建勇多次在不同的会议上提出,要做好“海”的文章,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3月5日下午,福建代表团全团会议召开前10分钟,梁建勇已早早来到会场。

一放下公文包,梁建勇就开始最后一遍浏览他即将提交大会的建议——《关于在福建省南日群岛海域开展全国“海洋牧场”试点工作的建议》。觉得一切妥当后,他在绿色建议纸上最终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梁建勇多次赴南日岛调研。“凭借风电基础设施,在南日岛建设规模化的鲍鱼、海带、紫菜养殖基地,兴建海上牧场,走出‘风行海西,鲍打天下’的路子。同时,要从更深层次、更广空间来拓展海洋产业。”梁建勇这样定位南日岛未来的发展。

从推进港口整体连片开发,加快发展临港产业,到构建海峡西岸重要的钢铁基地、国家级LNG战略储备和海西重要能源基地、湄洲湾大型煤炭中转基地……莆田,这些年发展海洋经济的路子越走越坚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这让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市市长刘可清深有感触:“厦门因海立市、因海开放、因海发展。”对发展海洋经济,厦门人有自己的定位:做大海洋贸易、做优海洋运输、做强海洋产业。

“发展海洋经济,重在高标准规划、高起点推进。”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说,同为沿海城市,同为海洋经济发力,泉州出台八条配套措施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泉州港畔的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业、滨海旅游业等传统产业势头正劲,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风生水起。

目前,全省以环闽江口、湄洲湾、厦门湾等海洋产业集聚区为代表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迅速。2012年,三大海洋产业集聚区海洋生产总值已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80%以上。

“必须给老百姓留下干净的港湾”

十多年前,戴仲川没有想到,福建的海洋经济会发展得如此之快。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健康发展?这也是戴仲川关注的焦点。

一年前,戴仲川在北戴河参加一个会议。他看见他心目中的海滨度假胜地,却出现了让他触目惊心的海水污染。不仅仅是北戴河,在他到访过的青岛、秦皇岛等环渤海湾城市,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海水污染。

“绝不能以牺牲海洋环境的代价来发展海洋经济。”亲眼所见所感,引发了戴仲川的深深思考,正是这样的思考催生了他一次次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调研。

当梁建勇准备提交建议时,在会场里坐在他后排的戴仲川的建议也已成型。经过多次的调研,戴仲川认为,应该及时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

“科学用海是关键。虽然我们发展之心迫切,但仍然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要想海洋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更需要法律制度保障。”戴仲川说,岸线开发、围海填海都要围绕需求科学规划,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海域使用,在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前提下,引入科研机构,开展环境评价、风险评估。

戴仲川和焦念志所想的,梁建勇也正在实践。

记者采访时,梁建勇展开莆田市的地图,用手比划着说:“莆田有‘三湾’,我们在布局考虑的是深度开发湄洲湾、全面启动兴化湾、有效保护平海湾。”

湄洲湾北岸,与LNG燃气接收站相邻的,是综合利用LNG及冷能形成的具有节能环保的示范园区。目前,园区内共有冷能空分、精细胶粉、鞍钢冷轧等10个项目。LNG释放出的冷能得到有效利用,不需要排放入海,既能节约能源,又可大大降低对海洋生态的破坏。

“发展海洋经济和保护海洋环境不可偏废,我们必须给老百姓留下干净的港湾。”梁建勇说。

也正如焦念志所言:“我们应当以低碳经济思维为指导,将环境影响、生态效应、低碳技术等指标纳入考评体系,将低碳经济、绿色港口的理念落实到港口规划、建设和管理中。”

率先在全国开展排污口监测,率先实行沿海设区市海洋环保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开展海漂垃圾、重点景观海滩整治,推行海陆环保一体化……福建,“生态用海”的蓝色航船正在启航。

相关链接:

2012年

■全省海洋生产总值预计达5220亿元,同比增长18.1%,占全省GDP的26.5%,比“十一五”末增长41.74%。

■全省水产品产量达628.61万吨,同比增长4.1%,继续保持全国第三位。

■水产品加工产值546.8亿元,同比增长19.3%,比2007年增长150.41%,5年实现翻番;产值亿元以上企业突破100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10家。

■水产品出口额达47.8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3.2%。

2012年

■全省海域使用确权发证面积5487公顷。

■全省外派远洋渔船数量增加到276艘。

■通过招标挂牌出让海域使用权46宗,面积2282公顷;开展海域使用权抵押登记54宗,面积2930公顷,抵押贷款金额15.55亿元。

■全省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面积比例达62.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数据整理:张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