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幺台
作者:半坡散人(冉鹏) 来源:且听风吟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2年07月27日
在记忆里的童年,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左邻右舍办酒席或者是跟着大人们一起走亲戚。除了能吃到很多好吃的,还能捡几个爆竹来玩。而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我们当地“三幺台”饮食风俗。
在黔北娄山深处名叫三桥的这个小镇,当地婚丧嫁娶时摆宴席,是有很多风俗的。最有特色的就是“三幺台”饮食习俗。三幺台宴席分三步进行:喝酒、喝油茶、吃饭。第一轮是喝酒,摆上卤菜、凉拌菜等作下酒菜,然后摆上酒水,开始喝酒。待酒喝好之后,收拾完桌上的盘盏,然后摆上干果、糖果、油炸食品等,开始第二轮--喝油茶。油茶喝完后,最后一道就是端上菜吃饭。整个宴席的流程分为这三个部分,这就是“三幺台”(在当地,“幺台”就是“结束”的意思)的由来。
“三幺台”除了在流程上有讲究外,安排入席和用餐也是很有讲究的。主人家事先要找一位族人中威望较高、交际较广的中老年人,在摆宴席当天负责招呼客人入席,当地称为“吼喊”。找来的这个人,一般对主人家的客人大多都比较熟悉,了解来的客人与主人之间的关系和辈分。当地的房屋一般建筑都是背靠山、面朝外,长三间或长五间,正中为堂屋。设宴的桌子宽的一边正对堂屋,称为上席。宴席摆好后,第一轮上桌的,一般是女主人娘家来的客人。“吼喊”按照来的客人的辈分,招呼辈分高的客人坐上席,然后找一个男主人族戚中辈分威望高的人作陪,两边坐的是辈分低的客人。酒水上好后,专门负责劝酒的人会提着酒壶给客人斟酒。陪客人的族人会招呼来客,挑选菜肴进行品尝。没有招呼品尝的菜,客人哪怕想吃,也会因为礼数而不会动筷子的。
“三幺台”中,最具特色的食品是油茶。这里的油茶并非是人们所熟知的油茶树,而是一种用当地的土茶叶经煮熟、研碎后制成茶羹,再加上炒酥的绿豆或炒米以及适量的食用油、盐、花椒烧制而成的茶汤。喝油茶的配料也因季节和节日不同而变化,有干果、红薯条、土豆片等油炸食品,还有脆脆的自制苞谷麻糖、荞皮等。吃起来不仅香脆可口,满齿茶香,而且能充饥、清热、提神,增进食欲,极具地方特色。
据史料记载和考证,早在南宋前,贵州土家人就有了喝油茶的习俗。南宋冉守忠转战湖北,经湘西时,由于水土不合,士兵战斗力大损,在当地土家人的帮助下,士兵们喝上擂茶,解决了水土不合的问题,使战斗力大增。后冉公转战蜀中,将这一习惯带到了那里。战事平息,土家后裔在蜀中繁衍生息,油茶随着土家后裔传到珍州(今贵州省道真自治县),演变成现在三桥一带的喝油茶习俗,成为当地百姓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文化的交流,油茶已不只是土家人特有的饮食了,它已经成为黔北乡村中不可缺少的养生之道和生活习俗,并使“三幺台”饮食风俗在贵州饮食文化中独具特色。
而今,随着人们生产生活习惯的改变,乡村摆“三幺台”宴席已逐渐减少。在民族文化保护和发掘中,当地政府采取积极保护的态度,在民族风情旅游点里专设了“三幺台”宴席特色进行品尝,让来贵州旅游的客人们充分领略到“三幺台”独特的民族饮食文化之趣和贵州人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情怀。
在黔北娄山深处名叫三桥的这个小镇,当地婚丧嫁娶时摆宴席,是有很多风俗的。最有特色的就是“三幺台”饮食习俗。三幺台宴席分三步进行:喝酒、喝油茶、吃饭。第一轮是喝酒,摆上卤菜、凉拌菜等作下酒菜,然后摆上酒水,开始喝酒。待酒喝好之后,收拾完桌上的盘盏,然后摆上干果、糖果、油炸食品等,开始第二轮--喝油茶。油茶喝完后,最后一道就是端上菜吃饭。整个宴席的流程分为这三个部分,这就是“三幺台”(在当地,“幺台”就是“结束”的意思)的由来。
“三幺台”除了在流程上有讲究外,安排入席和用餐也是很有讲究的。主人家事先要找一位族人中威望较高、交际较广的中老年人,在摆宴席当天负责招呼客人入席,当地称为“吼喊”。找来的这个人,一般对主人家的客人大多都比较熟悉,了解来的客人与主人之间的关系和辈分。当地的房屋一般建筑都是背靠山、面朝外,长三间或长五间,正中为堂屋。设宴的桌子宽的一边正对堂屋,称为上席。宴席摆好后,第一轮上桌的,一般是女主人娘家来的客人。“吼喊”按照来的客人的辈分,招呼辈分高的客人坐上席,然后找一个男主人族戚中辈分威望高的人作陪,两边坐的是辈分低的客人。酒水上好后,专门负责劝酒的人会提着酒壶给客人斟酒。陪客人的族人会招呼来客,挑选菜肴进行品尝。没有招呼品尝的菜,客人哪怕想吃,也会因为礼数而不会动筷子的。
“三幺台”中,最具特色的食品是油茶。这里的油茶并非是人们所熟知的油茶树,而是一种用当地的土茶叶经煮熟、研碎后制成茶羹,再加上炒酥的绿豆或炒米以及适量的食用油、盐、花椒烧制而成的茶汤。喝油茶的配料也因季节和节日不同而变化,有干果、红薯条、土豆片等油炸食品,还有脆脆的自制苞谷麻糖、荞皮等。吃起来不仅香脆可口,满齿茶香,而且能充饥、清热、提神,增进食欲,极具地方特色。
据史料记载和考证,早在南宋前,贵州土家人就有了喝油茶的习俗。南宋冉守忠转战湖北,经湘西时,由于水土不合,士兵战斗力大损,在当地土家人的帮助下,士兵们喝上擂茶,解决了水土不合的问题,使战斗力大增。后冉公转战蜀中,将这一习惯带到了那里。战事平息,土家后裔在蜀中繁衍生息,油茶随着土家后裔传到珍州(今贵州省道真自治县),演变成现在三桥一带的喝油茶习俗,成为当地百姓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文化的交流,油茶已不只是土家人特有的饮食了,它已经成为黔北乡村中不可缺少的养生之道和生活习俗,并使“三幺台”饮食风俗在贵州饮食文化中独具特色。
而今,随着人们生产生活习惯的改变,乡村摆“三幺台”宴席已逐渐减少。在民族文化保护和发掘中,当地政府采取积极保护的态度,在民族风情旅游点里专设了“三幺台”宴席特色进行品尝,让来贵州旅游的客人们充分领略到“三幺台”独特的民族饮食文化之趣和贵州人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