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化走廊>正文

清明散记

作者:熄灭的灯火  来源:且听风吟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2年05月01日
    上学的时候,为了学业,很少回家,那时常说工作了就能经常回家了。如今工作了,回家的次数却更少了,家好像变得更远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家的距离也在增长,以前温暖的家,慢慢变成心底一丝不敢触摸的回忆。

    清明节,难得三天假期,本来不想回去的,因为奶奶一个人在家,这才下定决心回家看看。人越大越懒惰,这是真的。

    回到家,已经下午了,远远看见奶奶一直打望着路口,确定是我回来了,才回厨房烧菜。奶奶说:“怕你回来迟了,菜凉了,不好吃。”听到这短短几个字,我差点呜咽了,眼睛里好像有了泪花。都说养儿防老,奶奶儿孙满堂,如今老了,却没有一个人陪在身边。我不知道奶奶一个人在家是怎么度过的,漫漫长夜,不知她老人家又是怎样的盼望着儿孙的。

    奶奶住叔叔家的,我家很久没有人居住,地上积满了灰尘,墙角蛛网交错,走进空空的屋子,一丝落寞感油然而生。晚饭后,收拾完屋子,整理好床铺,感觉有点累了,家里没有电视,也无其他事可做,便早早地睡了。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一声惊雷惊醒了睡梦中的我,嗡嗡的雷声震动了天空,感觉房屋也在风中微微颤动。睁开惺忪的双眼,闪电忽明忽暗,树影在窗前随风晃动,像似鬼魅的幻影,飘过荒凉的村庄,亦如我孤寂的灵魂,在寻找一方宁静的安息。风透过门缝,吹来一阵阵寒意,拿起手机,时间定格在05:03分。因为有点劳累,瞌睡虫还纠缠着,感觉头有点疼,晕乎乎的,懒在床上,听着雨声和雷声,不知什么时候,又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隐隐约约听见有人唤我,奶奶已做好了早餐。起床时,雨还在下,雷声好像比先前更密集了。这是今年的第一声春雷,春雷的声音,打破了村庄的宁静。侧耳倾听,雨滴打落在瓦片上,顺着瓦槽从屋檐流下,哗哗的,流进了田间地头。春天最宝贵的是雨水,水是万物之源,有水,也就有了生机。田里的蛙声,时起彼伏,交相呼应,奏响了春天的交响曲。听着这雨声,蛙声,我想,沉睡了一冬的村庄,小草定会探出它可爱的头,挺直它的腰,给村庄披上了绿色的新衣;酝酿了一个冬的花朵,一声惊雷,也定会唤醒它沉睡的梦,在枝头抖擞抖擞,慢慢睁开眼睛,然后一枝,一树,满山遍野地争相绽放。

    屋檐的雨水哗哗地流着,半夜雷雨,春水初涨,稻田里积满了水,远远望去,山间的梯田,像极了夜空里的一弯弯月亮。农忙的时节到了,稻田将被耕牛一个个犁开,犁得透亮透亮的,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年的希望便从这里开始盼望着。如遇春雨来得反常,人们就得着急了,稻苗种不下去,错过了季节,一年的希望也就没了。风调雨顺,这是美好的愿望,这场春雨来得及时,来的正好,但愿今年会有一个好的收成。

    奶奶又在催我了,没拿伞,冒着雨往奶奶家跑去。雨滴打在身上,有点冷,虽说“吹面不寒杨柳风”,但昨日暖暖的春意早已褪去。已是清明,山色也见绿了,雨丝洒落,和着春色好似一根根绿线穿梭在空气里。晨雾萦绕在山川之中,随风起起伏伏,时儿拥抱这个山头,时儿亲吻那片梯田,春色在雾里变得更妖娆美丽了。烟雨如梦,我想是的,假如没了这雨这雾,山川春色又有什么诗意呢?

    雷声慢慢远了,停了下来,雨丝也渐稀疏了。雨停了,雾更浓了些,弥漫了整个村庄。春雾就像是诗人的灵感,构思了一个冬季的村庄,忽然被唤醒,油然的诗意,流溢在田间地头。

    天开云散,又是一个好天气。麻雀在屋后的树山叽叽喳喳叫着,几个老人拄着拐杖下地干活去了。远去的几声狗吠,叫破了村庄的寂寞。

    吃过早餐,我又得赶回城里了,看着奶奶留恋的眼神,我的心感到隐隐地疼痛。站在村头,我的心跳久久不能平息。岁月流逝,曾经喧闹的村庄如今变得安静了,老屋上空的袅袅炊烟,留不住远行的游子,寂寞的随风飘着。

    如今年轻人大都在外地打工,进了城里,到了海滨,只剩下老人留守在村庄里,继续着村庄的生活。热闹的院子,一家一家搬走了。不知几年,或是几十年之后,当这一辈的老人相继离去,这个村庄还会不会有人来耕种,燃起袅袅炊烟,延续村庄的生命,回归游子儿时故乡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