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化走廊>正文

校庆归来说废兴

作者:陈默  来源:且听风吟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2年04月12日
    三月阳春,风和日丽,是引发人们出游出行的兴奋剂。尽管像我年近花甲的人们,想必也不例外。

    (一)如潮思绪

    更何况,2012年4月2日那天的风和日丽非同寻常。因为它是我的母校七十周年校庆的日子,所以我起个大早,略作漱洗便赶到宁明桥头与同学们会合,准备一同前往参加盼望已久的首届校庆活动。

    当我踏入母校校园的时候,目之所及,全是一片亮丽——高高飘动的彩球彩带,鲜艳夺目的标语横幅,以及树上吊挂着的灯笼,绿肥红胖,相映成趣,都一律彰显出欢庆的氛围。尤其是天公作美,更给此次校庆增添了许多不可人为的绚丽色彩。阳光照耀,是最热烈的庆贺与希望;春风爱抚,是无比深情的关爱和祝福,就像我对母校的衷心祝福一样……

    毕竟是阔别四十年的母校啊,不然我怎能沉积成那魂牵梦绕的眷恋!那种怀旧情绪与心结,对于久经世事沧桑的我来说,就有如孩提时想念母亲的那一口甘甜乳汁那样地刻骨铭心。尤其是加上春天特有风物的撺掇和诱惑,我早已将这颗激动的心贴到了母校的胸膛,去感受那内在搏动的亲情。为此,我一路飞驰,一路遐想涌动一路心潮,任凭鸟语吱喳、花香扑鼻,全然无暇顾及和无需享受……

    是啊,母校是我人生的重要驿站,是她开启了我智慧的源泉,是她丰满了我知识的双翼,教取我自强不息,走出充满挑战的别样人生。而今,当两鬓斑白而学会反刍过去的时候,我不因生活恬淡而懊悔,也不因经历坎坷而愤懑。相反地,我依然永葆一钟随遇而安的心态,去面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即使我知道自己正在一步步地走向西山斜阳,但能够老有所乐,也同样获得“为霞尚满天”的自信自如。如今的我,对母校的那种情思,就更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趋迫切了。

    (二)似梦年华

    我的母校——海渊中学位于海渊镇西街的西侧,始建于1942年4月1日。《思乐县志》记载:“窃维兴邦建国,首重教育,生聚教训,古有明章。诚以充实群众生活,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而使国家民族永远适合世界者也。本县尚无中等学校之设立,各乡青年于中心校毕业后,多数无力向外升学,以致文化落后,人才缺乏,若不亟谋文化水准之提高,而在此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之时代,难保不受天演公例之淘汰。同人等有鉴于此,爰于本年秋季,遵照法令,筹办县立国民中学一所”。……“校址在县城(笔者注:思乐县所在地海渊镇)西街外,民国三十一年八月二日,点奉绥靖主任公署,批准将前龙州区民国指挥部思乐县行营公舍(笔者注:兵营)拨用”。

    母校的建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民族振兴的希望。数十年来,它历经战争的洗礼、贫穷的煎熬、革命的折腾,在苦难中生存发展。直到接近“文化大革命”尾声的1972年,校园里那一栋栋砖瓦结构的平房校舍,那一棵棵高矮繁枯的桃树李树芒果树,乃至于那一处处少经修剪的杂草野花,依然是我高中阶段所拥有的学习环境,依然是我树立理想、锻炼意志的简朴摇篮。

    母校占地面积111.3亩,呈梯形,东宽西窄。自2010年起停招高中之后,全校教职员工86人,在校生共600多名。尽管目前的办学条件比起上世纪七十年代来已经优越得多,但办学规模的日趋弱小,总是给人一种逐渐走向衰败的感觉。

    记得在我就读的时候,学校大门开在东北面,一条沙面公路紧贴着学校泥土舂就的围墙横穿而过。大门是传统的拱形门,门前是一马平川的田畴,驻足眺望,那田野有时绿得惹你的眼,有时黄得撩你的情。而滚滚东来的榕江河流经东北,在北面环绕经自西北或北面流出,给学校形成了一个明堂宽阔、来水环抱有情的风水格局。每当课余饭后,站在大门远眺,人们就会顿时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迈过小斜坡走进校门,便是一条笔直的校园大道。大道两旁种着两排高大而不失婆娑的凤凰树。夏秋季节,满树的花朵开得热烈,一团团、一簇簇,红红火火,色彩鲜艳,映射出一种激动人心、催人发奋的色彩。穿过校园大道之后右拐,便可到达学校办公室。那是一幢坐北朝南的设有走廊的“U”字形砖瓦结构平房,它掩映在校园中央偏东南的绿树红花里,显得格外幽雅、庄严。作为学校的首脑中枢,学校办公室位于东南巽宫则代表着名声、名气,这实际在预示着这所学校的声望和办学成就。

    办公室西侧的池塘,呈偌大的“L”字形,荡漾在校园中央。池塘四周的凤凰树、杨柳树、大麻竹倒影其间,宽阔的塘面在阳光月华的照耀下姿态万千,给人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审美愉悦。一阵轻风吹来,水面波纹粼粼,那简直就是色彩缤纷的富有动感的巨幅水彩画。特别是各种鱼儿偶尔扑通跃出水面,更给迷人的鱼塘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鱼塘四周树荫下,安放着石桌石凳,是师生们看书、休闲的主要去处。……

    西南方是一排十间砖瓦结构的教室,我们在那里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数理化、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一到课间操时间,各班便在教室门前列队做操,锻炼身体,张扬生气,那也是校园里一道常见而百看不厌的人文景观。

    教室前面是绿草如茵的宽阔运动场,西北乾位的运动场,设有单双杠、跳马跳箱、一百米赛跑、投手榴弹、掷铅球、打排球、踢足球等各种体育活动场地。上体育课时,那里的虎跃龙腾、雀跃鼠窜,是青春少年的激情勃发,令人流连忘返。而学习之余,同学们经常三五成群来到草坪上,或围坐或仰卧,海阔天空地聊,信马由缰地想,把白天紧张的学习情绪作个彻底的放松,换取整个身心的愉悦。西北方同样建有一长排师生宿舍,红砖青瓦,整齐划一。风水理论认为,乾为天,“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乾宫的刚健之气特别养人。所以但凡人们在那里休息,都会更容易吸纳天地的吉气而成才。

    校园的东南面,是一片菜地,那其实就是我们的学农基地,各个班级的劳动课大都在那里进行。在那里,老师卷起裤筒,教我们如何种菜、施肥、嫁接;同学们争先恐后,干得不亦乐乎。待到收获季节,各班把自己的劳动果实卖给食堂,既增加班务费收入,又改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学校把这项工作视为评选优秀班级的重要内容,借以推动班级之间“比、学、赶、帮”活动的持续开展。而丰收的喜悦,又使我们的思想得到净化与升华。

    东北面是师生食堂,一栋高大的砖瓦结构房屋,在粗大圆木组成大三角架的支撑下,房屋更显得宽敞明亮。食堂里摆放着十几张大圆桌,是同学们用餐之处。每到开饭时间,同学们争相拿着饭碗饭盒跑步冲进食堂,帮着厨师搬出饭菜,然后麻利地分饭分菜,最后各自找个地方狼吞虎咽起来——那是不堪回首时代的“饥饿特色”所使然!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食堂里的那一口水井,井水冬暖夏凉,每当汗水淋漓、排队打水的时候,我们互相帮助摇着轱辘,尽快将水打上,以便共享淋漓尽致的快感……

    (三)茫然今日

    今天,记忆里的校容校貌业已荡然无存,哪怕是一栋建筑、一块菜地、一段小道,也早已无从寻觅了。唯独那棵矗立在学校办公室前的高大香樟树,依然枝繁叶茂,阅看着母校的变迁,才让我想见到当年校园的倩影。而从那汪漂浮着垃圾、杂草的荒塘水面,我又不由联想起当年波光粼粼、群鱼游食幽雅的校园景观。

    校庆大会在明媚阳光下进行,固然开得热烈。主持人以及贵宾们热情洋溢的讲话,也曾撩拨起我瞬间的亢奋。但轮到那些得意校友作秀的时候,那声情并茂而拖沓冗长的演讲,却不禁让我从感动到平静再到厌烦,最后竟然生出某些厌倦来。于是,我便徜徉在焕然一新的校园,力图摆脱那不该产生的厌倦情绪。但我随之发现,我的想法做法居然亦属徒劳。因为眼前的高楼、绿树、大道、池塘——一切的一切,同样使我产生一种不可言状的感觉。是的,变了,我阔别四十年的母校彻底变了。变得那样道貌岸然、脱胎换骨,就像过去衣衫破旧而风韵丰盈的村姑猛然变成了现在西装革履而神情冷峻的庄稼汉一般,使人感到陌生乃至黯然神伤。不知过了多久,尽管文艺表演的歌声嘹亮激越优美动听,校园里的彩球彩带依然鲜艳耀眼,但我的思绪不由纷乱和黯淡起来。先前那种情思也随着晌午的阳光慵懒了。这是因为:

    母校的校容校貌,不再是我心中的那种模样了。先是由东北面改向东南的校门,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原有靠山面水的风水格局。尽管其建筑风格很有现代设计特色和风格,显得大方高调,但却因此使母校变得面目全非、似曾相识了。特别是校门紧贴着横穿而过的海思大道,且不说这种设计容易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也不说那尘土飞扬容易造成校园环境遭受污染,单说大门对面那排居民住宅楼所造成的逼压和门前气场所受到的冲击,必将使学校充斥煞气、元气大伤。虽然,大门内侧竖立的那块刻着“校训”的石碑可权当屏风,但由于石碑过于矮小,是难以阻挡冲入大门的各种煞气的。而由此造成校园坐空朝满的格局,委实是风水设计上的一大禁忌。

    至于整个校园的布局,更是缺乏人文关怀理念的随心所欲。这种布局设计,如果不是政府横加干预的后果,就是官员自作聪明的败笔,抑或是校方急功近利的盲动。它将直接影响到母校今后的发展壮大。想起这些,我愈加默然戚然了。

    看吧,作为文昌位东南方巽宫,一般而言,高则才华横溢,低则才智低弱。而今在那里偏偏是一个铺设地砖的“法制广场”,则原本有些缺角的文昌不就更加影响了学子智慧的发挥吗?好在靠近东南的2号教学大楼有所裨益,不然就更加学业无望了。

    西北方呢,是学生食堂,是厕所。有道是阳宅三要门、房、灶。人居环境大到房屋选址,小到家居布局,都需要十分讲究的。西北乾位,乾为天为君为父为金,在下元八运中是将旺的吉方,所以在那里建造食堂、厕所,无疑是风水设计的又一大忌。好在那里同时建有几幢学生公寓,让同学们在那里休息,还能吸纳到不少天地的灵气吉气,添补些成为国家栋梁的基因。

    刚过晌午,摆放在校园林荫大道下的两排大圆桌渐渐丰富起来,校友们感知到校庆活动即将结束,便纷纷亲自动手,搬来凳子准备入座进餐。转眼间,大家围坐起来,杯来盏往,共叙阔别情谊,颇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热闹态势。但我却发现,在叽叽喳喳的交谈中,几乎没有听到关于母校如何、教育质量怎样之类的话题。是忽略、不屑、麻木还是“欲说还休”抑或是“不足为外人道也”呢?既然如此,所谓的校庆活动意义何在?贵宾们的光临、官员们的演讲和捐资并由此寄托的希望何在?想起这些,我只能在酒杯中寻找答案了。

    (四)易卜前程

    有道是,人有三衰六旺。人的运程、运气如此,天地事物亦然。因为在玄学界看来,天、地、人三才,可谓三位一体。所以,天运、地运、人运的兴衰同样具有相似相关的规律。母校的兴衰,其实除了受到国家教育政策和时代发展诸多因素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与校门改建、校园的内部布局这个因素息息相关。

    无须赘言,风水作为人居环境的哲学选择,其对人的运程所产生的作用时不可小觑的,不容置疑的。母校七十年来的兴衰成败,想必已经足以成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例证。

    参加七十周年校庆,使我走过了一段由激动到喟叹、从忧郁到沉思的感情历程。在归途中,同行的校友谈及母校的现状和未来,无不异口同声地否定母校目前的风水布局,无不对母校的前途表示出深深地忧虑与关切。至于我,更是在忧虑与关切中转入苦苦地思索……但不管怎样,为了心中那份四十年的情思与心结,为了祖国的未来,我都将理所当然地给留下母校一个美好的祝愿,寄托一个殷切的希望。有诗为证:

    其一

    祝酒声催念旧时,愿将心语赋新诗。

    海纳百川怀远大,渊藏万类孕神奇。

    中华聚瑞文明久,学府呈祥凤凰栖。

    振奋精神今日事,兴邦重教固根基。

    其二

    校庆归来说废兴,怀旧惜新热泪盈。

    救国安邦学子志,传道修身师父情。

    名成功就云间月,苦尽甜来水里萍。

    花样年华何日再,纳吉迎祥是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