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远方驶去
作者:莫嘉离 来源:且听风吟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2年04月07日
几乎每次上路前,心中都充满了忐忑与不安。提行李,进候车室,检票再到上车,我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行李和厚重的行人。在出发的前几天,这种忧患就开始了,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徒劳地忙来忙去却什么事也没做成。可是我还是拒绝别人的帮助,拒绝与别人同行。
有时候不禁回过头来质问自己:为什么要到这个离家千里之遥的地方来?高考后有点一根筋,因为冬天手生冻疮所以不去北方,因为要走远点所以不留省。别人只是无心地建议,就来了现在的地方。再抱怨行路难时,就有点自打嘴巴了。妈妈说,你小时候就是个“张宝”(爱四处跑,闲不住),吃饭了还喊不回来。是幼时看大么,所以从鄂中南来到了川西南?不是很远的距离,只不过跨越了横塬其间的秦巴山脉;不是很复杂的变化,只不过从平原腹地来到了盆地内的小丘陵。
第一次坐火车过来,因为隧道施工晚点了五个小时。天亮时车停在地图上的秦巴山地,光秃秃的险山陡壁,半腰有两三户居住的人家,可以依稀辨出上山的小道,山脚是清澈无比的江水,偶尔会有小股泉水自山上流下。汉江的上游,水还是碧绿的,这是第一次看到如此纯粹透彻的水源,着实惊叹了一番。然后见到山城,进入盆地。
因循守旧地在这条线路上大概走了一年多,重复着经冬复历春的景色,凭时间能推测出下一站会停哪儿,闭上眼睛会浮现出上一次经过时当地的模样。喜新厌旧一般地疲倦了,想要另辟新战线。
再往西走吧,去看川北。兴冲冲毫无准备地就去买回家的票。在考试完班级聚餐后的第二天早上,顶着衣服上的火锅味排队,在春运堪挤的时刻居然买到了两天后的票。赶快回寝洗衣收拾,发车的前一天为避免半夜收拾行李投奔了另一校区的一个女生。中午搭公交过去找她,和下班回家的人一起挤在车厢里,手机没防备地放在外衣兜里,下车到了校门才发现丢失。校区在一座小山上,眼前是充满历史感长着腻滑青苔的石阶,行李箱是不可能拖上去的了。萧索冬日的校园里人不多,虽然刚放假,也已显得冷清。无奈地在校门口等过往的行人,运气还算好,问的第一个人就是学校的,借了手机给那女孩打电话。行李放她寝室,剩下的半个下午就用来找移动大厅补卡和去超市买吃食了,我记得转回校园的时候天都尽黑了。因第二天要早起赶车,简短的谈话和洗漱过后就准备睡觉。远行或者开学前一晚,总不能安然入睡。半醒地迷糊着,在闹钟响起来之前就惊醒了。老校区的洗手间是楼层公用,在一面开口的回字形凹面中间空旷地亮着灯。刷牙时总觉得后面有声响,却不敢回过头去看,最后才逃也似的奔回了有人烟气的寝室。她下午两点的火车,自己大冬天深更半夜的也不好意思让别人送,于是挥别后一个人转身下山。首先是叫醒阿姨开宿舍大门,这才进入漫天的黑夜。
现在回过头来看,也只不过是绕了一些的环路而已,不知道为什么当初就是害怕得要命。要过教学楼前无路灯有了些岁月的石板路,周围还有挂着藤蔓的长廊,白天看倒是挺有意境,夜里就有些毛骨悚然了。轮子在凹凸不平的路上碌碌地滚着,只有自己的呼吸。再到盘山路时,有了相隔甚远的昏黄路灯,只是隐藏在行道木茂密的枝叶中,也失去了应有的效果。有老师的车辆三三两两地停放在旁边,批了外挂防下雨,远远看去像是横卧的什么野物。就这样一路疑神疑鬼地到了校门口,又发现外面正停了一辆黑色面包车。门卫披着衣服起来开校门,怯怯地问了他才知是奔丧的殡仪车。心放下了,只是有些皱眉头:怎么凌晨就遇到这种事,难不成是真走霉运了?出了校门还有一段路才到马路口,远远地看见有人影在飘,顺势停在灯火辉煌的派出所门口(兴许是寻找心理安慰),等那个可疑人(事实证明是起早挑菜卖的小贩)过去了才敢走。
到马路上心才定了些,拦了出租车去火车站。司机故意趁着黑夜故意绕着远路,依往常的个性必定是要据理力争的,这时却失去了一切争论的精力,只想着到了目的地就好。六点的火车票,五点到的站,冬日的天总是开得慢,实在忍受不了独自在漆黑中等待的感觉,进候车厅放下行李就出去了。找了家小面馆,墙壁的一边是整面的镜子,抬头可以看见钟表——对于我这种失去手机就没时间的人真是贴心之举。坐在边上慢慢等,吃完了就看镜子里的行人。指针走到五点四十五,还是回到了广场对面的大厅。进去吓了一大跳——方才放置的行李全无踪影!正在四处张望时,被一个男声引过去了:“幺妹,你的行李在我这儿,那么久不回来,我怕被别人拿走了。”是个中年男人,坐在服务台旁边取暖。这时吁了口气,大大方方地坐他旁边了。要是我的行李又被人提走,那可真是霉得可以了。再回想昨下午的公交经历,不过一午一晚,这个城市已经让我感受了两种极端。老站台都要搭高高的台阶才能上火车,踏上去有种胆颤感,提着箱子歪歪斜斜地往上走,年轻的女列车员夺过箱子把我推上去,十分看不来我地说:你人先上去噻!这是妈妈责骂似的关切。至今为止我依然觉得成都的列车员是我所遇过最好的。
进成都站过安检时遇到了麻烦,挂在脖子上的手套线和斜跨的包包袋子搅成一团,越急忙弄就越乱。检查人员十分冷漠地站在一旁斜观,索性安下心来慢慢理,把所有东西放上传送带后十分安然地走过去,走给那个检查员看。不多时就上了回武汉的火车,才走到月台就寒了一半心:难怪还能买到票,居然是绿皮慢车。放假的、回家的,挤了一满车厢,心情也挤得不怎么好了。座位在窗子边,旁边是抱着小男孩的妇人,对面有鹤发童颜的老爷爷、带着大包小包的男人(看样子是旁边这位的丈夫)和短发大妈。长途旅行总是不到最后就能使陌生人变得熟稔起来,尤其是有小孩子做媒介。最先开口的好像是那位爷爷,陕西汉中人,来自最原始的天府平原,谈起育儿经,讲起美容之道,说起自己的家乡:惹得暴君烽火戏诸侯的褒拟、改进造纸术的蔡伦、通西域的张骞••••••无不是骄傲,却没有炫耀,言语中只是谦虚和淡然。好有修养的老头子,这样豁达,怪不得落得如此相貌!
大概九十点的时候,小孩子开始和我闹,或许是为了对得起头上戴的一顶虎头帽,不理他时就扮老虎吓我。装作受了惊吓的样子假哭起来,他立刻乐得不可开支。他妈妈问过年龄后让他叫我姐姐,只是由于自己又讨好地喊她姐,辈分乱来乱去,最后孩子他爸一锤定音给我安了“娘娘”(阴平调,四川一些地方的称呼,多表示亲昵意,同阿姨)的称谓。身份也定了,这个相貌忠厚老实的眉山男人开始变戏法般掏出一个又一个橘子来给我吃。据说他们夫妇在家承包了几百亩的橘子林,不知苏轼父子当初是否也有这么多橘子吃。这次是回陕西岳母家过新年。
半夜里年轻夫妇和老爷子都下了车,短发大妈很好心地给我铺开了座位,一觉睡到了天亮。第二天早上,这位大妈发挥了中国所有已婚妇女必备的爱闲话家常的能力,不到一个钟头就让你知道了她的平生经历,并开始机关枪似的向你灌输她的择婿标准(神情真仿佛你是她女儿)。本来是四川人,知青下乡时嫁给了湖北人,在武汉某个灯泡厂一待几十年,倒闭后又去闯荡珠三角。五十几岁的样子了,讲话已经十分武汉腔,继承了江城市骂的精髓,再配合起她的黑色短发,真显得精神抖擞让人不敢接近。
她开始吃早餐时,车进入十堰,湖北西北部的城市,隧道还比较多。偶尔一进一出之间,窥见了山脚的小谷地景色。有几户小人家,房子旁边矗立着稻草堆,被薄冰冻住的小溪停止了流动,通红的暖阳照在冰面上又投射出耀人的光芒,有缕缕炊烟腾腾升起,满是烟火气。原来湖北的冬天是要结冰的,远离这种生活多久了?地势慢慢平了,开始有平原的感觉出来,有了回家的喜悦感,欢呼雀跃地指着云梦的家养鱼塘给人看。
到站时天气不错,湖北的冬日总用阳光来迎接我,与盆地的阴冷到底不同。晚上到家,至此定心。
想起以前读过的一个年轻女诗人,她曾说:朝你追求的远方伸展枝桠。往远方去需要交通工具,而火车总给人别样的时间感。多想轻装上阵未带任何思想包袱地开始行程,随便一个心意就下车。
有时候不禁回过头来质问自己:为什么要到这个离家千里之遥的地方来?高考后有点一根筋,因为冬天手生冻疮所以不去北方,因为要走远点所以不留省。别人只是无心地建议,就来了现在的地方。再抱怨行路难时,就有点自打嘴巴了。妈妈说,你小时候就是个“张宝”(爱四处跑,闲不住),吃饭了还喊不回来。是幼时看大么,所以从鄂中南来到了川西南?不是很远的距离,只不过跨越了横塬其间的秦巴山脉;不是很复杂的变化,只不过从平原腹地来到了盆地内的小丘陵。
第一次坐火车过来,因为隧道施工晚点了五个小时。天亮时车停在地图上的秦巴山地,光秃秃的险山陡壁,半腰有两三户居住的人家,可以依稀辨出上山的小道,山脚是清澈无比的江水,偶尔会有小股泉水自山上流下。汉江的上游,水还是碧绿的,这是第一次看到如此纯粹透彻的水源,着实惊叹了一番。然后见到山城,进入盆地。
因循守旧地在这条线路上大概走了一年多,重复着经冬复历春的景色,凭时间能推测出下一站会停哪儿,闭上眼睛会浮现出上一次经过时当地的模样。喜新厌旧一般地疲倦了,想要另辟新战线。
再往西走吧,去看川北。兴冲冲毫无准备地就去买回家的票。在考试完班级聚餐后的第二天早上,顶着衣服上的火锅味排队,在春运堪挤的时刻居然买到了两天后的票。赶快回寝洗衣收拾,发车的前一天为避免半夜收拾行李投奔了另一校区的一个女生。中午搭公交过去找她,和下班回家的人一起挤在车厢里,手机没防备地放在外衣兜里,下车到了校门才发现丢失。校区在一座小山上,眼前是充满历史感长着腻滑青苔的石阶,行李箱是不可能拖上去的了。萧索冬日的校园里人不多,虽然刚放假,也已显得冷清。无奈地在校门口等过往的行人,运气还算好,问的第一个人就是学校的,借了手机给那女孩打电话。行李放她寝室,剩下的半个下午就用来找移动大厅补卡和去超市买吃食了,我记得转回校园的时候天都尽黑了。因第二天要早起赶车,简短的谈话和洗漱过后就准备睡觉。远行或者开学前一晚,总不能安然入睡。半醒地迷糊着,在闹钟响起来之前就惊醒了。老校区的洗手间是楼层公用,在一面开口的回字形凹面中间空旷地亮着灯。刷牙时总觉得后面有声响,却不敢回过头去看,最后才逃也似的奔回了有人烟气的寝室。她下午两点的火车,自己大冬天深更半夜的也不好意思让别人送,于是挥别后一个人转身下山。首先是叫醒阿姨开宿舍大门,这才进入漫天的黑夜。
现在回过头来看,也只不过是绕了一些的环路而已,不知道为什么当初就是害怕得要命。要过教学楼前无路灯有了些岁月的石板路,周围还有挂着藤蔓的长廊,白天看倒是挺有意境,夜里就有些毛骨悚然了。轮子在凹凸不平的路上碌碌地滚着,只有自己的呼吸。再到盘山路时,有了相隔甚远的昏黄路灯,只是隐藏在行道木茂密的枝叶中,也失去了应有的效果。有老师的车辆三三两两地停放在旁边,批了外挂防下雨,远远看去像是横卧的什么野物。就这样一路疑神疑鬼地到了校门口,又发现外面正停了一辆黑色面包车。门卫披着衣服起来开校门,怯怯地问了他才知是奔丧的殡仪车。心放下了,只是有些皱眉头:怎么凌晨就遇到这种事,难不成是真走霉运了?出了校门还有一段路才到马路口,远远地看见有人影在飘,顺势停在灯火辉煌的派出所门口(兴许是寻找心理安慰),等那个可疑人(事实证明是起早挑菜卖的小贩)过去了才敢走。
到马路上心才定了些,拦了出租车去火车站。司机故意趁着黑夜故意绕着远路,依往常的个性必定是要据理力争的,这时却失去了一切争论的精力,只想着到了目的地就好。六点的火车票,五点到的站,冬日的天总是开得慢,实在忍受不了独自在漆黑中等待的感觉,进候车厅放下行李就出去了。找了家小面馆,墙壁的一边是整面的镜子,抬头可以看见钟表——对于我这种失去手机就没时间的人真是贴心之举。坐在边上慢慢等,吃完了就看镜子里的行人。指针走到五点四十五,还是回到了广场对面的大厅。进去吓了一大跳——方才放置的行李全无踪影!正在四处张望时,被一个男声引过去了:“幺妹,你的行李在我这儿,那么久不回来,我怕被别人拿走了。”是个中年男人,坐在服务台旁边取暖。这时吁了口气,大大方方地坐他旁边了。要是我的行李又被人提走,那可真是霉得可以了。再回想昨下午的公交经历,不过一午一晚,这个城市已经让我感受了两种极端。老站台都要搭高高的台阶才能上火车,踏上去有种胆颤感,提着箱子歪歪斜斜地往上走,年轻的女列车员夺过箱子把我推上去,十分看不来我地说:你人先上去噻!这是妈妈责骂似的关切。至今为止我依然觉得成都的列车员是我所遇过最好的。
进成都站过安检时遇到了麻烦,挂在脖子上的手套线和斜跨的包包袋子搅成一团,越急忙弄就越乱。检查人员十分冷漠地站在一旁斜观,索性安下心来慢慢理,把所有东西放上传送带后十分安然地走过去,走给那个检查员看。不多时就上了回武汉的火车,才走到月台就寒了一半心:难怪还能买到票,居然是绿皮慢车。放假的、回家的,挤了一满车厢,心情也挤得不怎么好了。座位在窗子边,旁边是抱着小男孩的妇人,对面有鹤发童颜的老爷爷、带着大包小包的男人(看样子是旁边这位的丈夫)和短发大妈。长途旅行总是不到最后就能使陌生人变得熟稔起来,尤其是有小孩子做媒介。最先开口的好像是那位爷爷,陕西汉中人,来自最原始的天府平原,谈起育儿经,讲起美容之道,说起自己的家乡:惹得暴君烽火戏诸侯的褒拟、改进造纸术的蔡伦、通西域的张骞••••••无不是骄傲,却没有炫耀,言语中只是谦虚和淡然。好有修养的老头子,这样豁达,怪不得落得如此相貌!
大概九十点的时候,小孩子开始和我闹,或许是为了对得起头上戴的一顶虎头帽,不理他时就扮老虎吓我。装作受了惊吓的样子假哭起来,他立刻乐得不可开支。他妈妈问过年龄后让他叫我姐姐,只是由于自己又讨好地喊她姐,辈分乱来乱去,最后孩子他爸一锤定音给我安了“娘娘”(阴平调,四川一些地方的称呼,多表示亲昵意,同阿姨)的称谓。身份也定了,这个相貌忠厚老实的眉山男人开始变戏法般掏出一个又一个橘子来给我吃。据说他们夫妇在家承包了几百亩的橘子林,不知苏轼父子当初是否也有这么多橘子吃。这次是回陕西岳母家过新年。
半夜里年轻夫妇和老爷子都下了车,短发大妈很好心地给我铺开了座位,一觉睡到了天亮。第二天早上,这位大妈发挥了中国所有已婚妇女必备的爱闲话家常的能力,不到一个钟头就让你知道了她的平生经历,并开始机关枪似的向你灌输她的择婿标准(神情真仿佛你是她女儿)。本来是四川人,知青下乡时嫁给了湖北人,在武汉某个灯泡厂一待几十年,倒闭后又去闯荡珠三角。五十几岁的样子了,讲话已经十分武汉腔,继承了江城市骂的精髓,再配合起她的黑色短发,真显得精神抖擞让人不敢接近。
她开始吃早餐时,车进入十堰,湖北西北部的城市,隧道还比较多。偶尔一进一出之间,窥见了山脚的小谷地景色。有几户小人家,房子旁边矗立着稻草堆,被薄冰冻住的小溪停止了流动,通红的暖阳照在冰面上又投射出耀人的光芒,有缕缕炊烟腾腾升起,满是烟火气。原来湖北的冬天是要结冰的,远离这种生活多久了?地势慢慢平了,开始有平原的感觉出来,有了回家的喜悦感,欢呼雀跃地指着云梦的家养鱼塘给人看。
到站时天气不错,湖北的冬日总用阳光来迎接我,与盆地的阴冷到底不同。晚上到家,至此定心。
想起以前读过的一个年轻女诗人,她曾说:朝你追求的远方伸展枝桠。往远方去需要交通工具,而火车总给人别样的时间感。多想轻装上阵未带任何思想包袱地开始行程,随便一个心意就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