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平和新闻>正文

【闽南日报】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像蜜柚一样甜

作者:罗龙海 罗奇伟  来源:闽南日报  编辑:朱国文  日期:2025年11月26日

平和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实干精神,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助推蜜柚产业转型升级——

“祝愿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像金柚一样又甜又美。”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梅州雁洋镇南福金柚种植基地考察时的殷切祝愿,在“世界柚乡、中国柚都”的平和引发强烈共鸣。

回溯1996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平和县果树良种场,高瞻远瞩指明走特色现代农业之路,为蜜柚产业发展播下希望的种子。

一颗柚子的清甜,串联起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足迹;一片土地的蝶变,辉映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履痕。

时下,平和广大党员干部紧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十五五”目标,以实干担当破解发展难题,在蜜柚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勇挑重担、攻坚克难,让这颗“黄金果”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惠及万千农户的“幸福果”。

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插上翅膀

金秋时节,平和74万亩柚园硕果累累。沉甸甸的柚子,折射出乡村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

与往年不同的是,一片片柚园上空,无人机穿梭忙碌,机械臂精准勾住蜜柚袋,沿预设航线平稳升空,越过山间沟壑将果实运至山下货车。这是平和党员干部破解产业发展难题的生动实践。

平和是全国最大的柚类生产基地,每年蜜柚采摘季都需要大量人工,传统“棒棒军”挑运模式曾是产业“最初一公里”的支撑。但近年来,老一代挑工逐渐老去,“用工难”成为果农心头之痛。

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平和党员干部在一线随访了解群众所想所需后,响应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积极引入低空经济新模式。文峰镇率先与国翔航空等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党员干部代表农户与企业谈判议价、统一服务标准与价格。面对种植大户担心租赁与操作成本高、小农户认为地块小而散“用不上”等问题,党员干部牵线搭桥,由党支部牵头整合无人机、农机等资源,提供“采收+吊运”一体化服务,降低单户对接成本,逐一打消农户的顾虑。现如今,平和已有400多台无人机投入蜜柚吊运,单机每次最多可吊运80公斤,4人操作两台无人机,一天即可完成3万公斤蜜柚运输,效率较传统人工提高一倍,成本却降低10%。

无人机不仅解决了吊运难题,更在植保领域大显身手。党员干部牵头组建技术服务专班,联合蜜柚科技小院推广无人机“飞防”作业,通过高精度遥感定位实现农药精准变量喷洒。小溪镇果农蔡江滨种植400多棵红心蜜柚,以往靠人工喷洒农药需耗费一天时间,现在无人机20分钟即可完成作业。目前,平和已拥有7家专业无人机植保服务组织,无人机保有量达63台,累计作业面积超18.2万亩,有力推动种植业绿色转型。

生态种植绿色转型注入动能

产业发展的同时,过度种植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也曾让平和陷入“甜蜜的烦恼”。平和党员干部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踏石留印的劲头推进生态转型,打响化肥减量增效攻坚战。

“一面牌就是一份军令状”,党员干部率先亮出“减肥”承诺。全县15个乡镇240个村,1024块“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党员、干部示范户公示牌”立在田间地头,清晰标注户名、种植亩数及施肥定额。面对群众对蜜柚管理的困惑,原平和县农业农村局干部、农艺师蔡荣生主动靠前服务,做好轻剪轻肥技术指导,上网传授蜜柚管理新技术。小溪镇溪州村妇女主任林洋丹带头示范,将自家20亩果园的化肥施用量从每株4公斤减至1.5公斤。在党员干部带动下,“以地定产、以产定肥”的科学种植理念深入人心,全县化肥施用量下降31.24%,亩均施肥成本降低28%。

为推动绿色转型走深走实,平和对接高校、科研机构,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坂仔镇党员干部化身“果园情报员”“技术推广员”“培训辅导员”,依托全国首个蜜柚科技小院,深入田间地头收集种植难题,联合福建农林大学专家研发推广“减肥压酸”技术,将每株年施肥量从8公斤减至2公斤,蜜柚产量提升5%、糖度提高超20%。山格镇党员干部加快推进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协调13家生猪养殖场建成智能沼液处理系统,将畜禽粪污发酵成有机肥,通过管网输送到柚园,年可处理沼液4万多吨,替代化肥500多吨。

退果转型是生态保护的关键举措。面对部分柚农不愿退、不敢退的顾虑,党员干部带着账本进村入户,算清“生态账”“收益账”。山格镇三美村党支部书记林志彬带领村干部率先流转自家果园,打造1050亩退果还耕示范片,推广“水稻+四瓜一椒”智慧轮作模式,两季苦瓜亩均收益突破4万元,比种蜜柚更划算。各乡镇也因地制宜,霞寨镇引入“稻蛙菜”立体种养模式,崎岭乡引导高海拔地区改种白芽奇兰茶,国强乡打造“花溪梦田”农文旅项目。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退果还耕1.13万亩、退果还林8.49万亩,实现生态与效益双赢。

党建赋能全链激活发展活力

产业要振兴,党建是引领。平和组建琯溪蜜柚产业链党委,打破地域、行业、层级界限,将党组织嵌入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构建“党委统筹+支部引领+党员示范”三级联动机制,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在种植端,产业链党委推动建立“党政产学研用”六方协同机制,打造“实验室+示范基地+云课堂”培训体系。深化与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基地,组建“金柚导师团”,常态化开展技术轮训,累计培训果农9600余人次,培育“新农人”960余名。

在加工端,党员干部聚焦产业链延伸,推动蜜柚产品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协调集美大学师生团队开展公益技术帮扶,研发蜜柚脱苦技术,引导企业开发果脯、精油、柚茶等40多种产品。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叶林殷的全程对接帮扶下,中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琯柚汁、琯柚茶等产品,成功进驻各大景区、高速服务区及厦门、泉州等地商超。平和还引入福建巴威生物科技公司,筛选出高效降解蜜柚废果的优势菌种,年处理废果超1万吨。

在销售端,党员干部带头探索电商新模式,拓宽营销渠道。小溪镇厝丘村党支部书记蔡伟河在柚园里搭建直播间做“吃播”,手持测糖仪现场演示,用朴实的闽南话做介绍,一个多月便帮果农卖出红柚20多万公斤。在他带动下,全县越来越多党员干部加入助农直播行列。

此外,党员干部还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打造“花的海洋·香的世界”等文旅活动,开发采摘体验、农耕研学等项目,让柚乡实现“一季卖果到四季进账”的转变。

当年习近平同志在平和县亲手种下的蜜柚树,已亭亭如盖,见证了丰收与希望。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平和党员干部将继续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把初心写在田间地头,把使命落在产业一线,在这片土地上深耕细作,努力让百姓的幸福底色更鲜亮,让乡亲们的日子如总书记祝愿的那般越来越甜。

⊙罗龙海 罗奇伟 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