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茶约” 大芹山上话发展 台湾阿里山茶业协会赴漳州参访交流,共同探讨两地茶业融合发展之路

秋日的平和县,茶山叠翠,游人如织。秋茶不仅吸引了茶商前来采购,也引来了众多游客,爬茶山逛茶园采茶叶,农旅融合展现新画卷。
在秋茶采收时节,10月26日,台湾阿里山茶业协会一行50多人,在平和县九峰镇相关负责人和九峰茶叶协会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九峰镇大芹山参观交流,共同探讨两岸茶业融合发展之路,加快两岸茶科技转化运用。
好生态养育“金叶子”令台湾客人惊叹
大芹山海拔1544.8米,得益于其茂密的山林和清澈的山泉,大芹山成为“福建省森林康养基地”。群山之中,雾气氤氲,茶叶冒着嫩绿的尖,茶农在茶园忙碌着,抢抓晴好天气采茶。在半山腰的茶厂里,新采摘下来的白芽奇兰茶叶经过晒青、晾青、摇青、摊凉等一系列制作工序,茶香溢满了整个车间。这里出产的茶叶泡起来香气更足,回甘更好。特别是秋高气爽时节,吸收了雾气的茶叶冲泡后清香四溢。
大家边走边看,惊叹于这里的茶业种植生态环境。台湾阿里山茶业协会会长林建村说,大芹山海拔高,气温低,尤其是这里植被茂盛,为茶树提供独一无二的生态基础。白芽奇兰茶品质很好,兰花香悠长,喝起来滋味清爽。“我是第二次来到平和,七八年前来过一次,当时也是参观交流茶业种植技术。希望以两岸茶王争霸赛为契机,多交流多活动,共同促进茶业发展。”
一脉茶香不分地域两岸茶产业合作空间广阔
漳州与台湾的名茶,都是以乌龙茶为主。台湾阿里山茶业协会的客人说,漳台两地的茶产业与茶文化一脉相传,两地茶乡非常相似,茶产业合作空间广阔。
早在300多年前,福建人就把乌龙茶的品种、种植和制作技艺带到台湾。作为福建重要产茶区之一,漳州产茶历史悠久。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两岸加强农业合作,漳州就开始从台湾引进茶叶良种、栽培技术、先进设备、制茶工艺,大大推进了全市茶产业发展。
漳州名峰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曾清玉说:“我们有1.1万亩(一市亩约等于666.7平方米)有机茶基地,其中经过有机认证的茶园2000多亩,台湾客人对我们的种茶环境了解得十分详细,对平和白芽奇兰茶有了更深的了解。”
平和县是“中国白芽奇兰之乡”,种植面积约6万亩,产值超20亿元,白芽奇兰茶成为平和县仅次于琯溪蜜柚的另一大农业支柱产业。

名片:漳州是中国乌龙茶的重要产地,平和白芽奇兰和诏安八仙茶的发源地。清道光十三年修编的《平和县志》中有一句“茶出大峰山者良”,其所指的大峰山便是大芹山脉。
漳州乌龙茶是茶中瑰宝,其韵清扬,其味绵长,突出特点是形美、香高、味醇、绿叶红镶边,条索紧结、匀整,色泽乌油润或砂绿油润,香气浓郁,花香高锐持久,滋味醇厚甘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