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612期>正文

平和红柚亦是宫廷贡品

作者:◎马乔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张艳珍  日期:2025年11月03日

在许多当代人的认知中,平和蜜柚是清朝时的朝廷贡品,但那指的是传统的白肉蜜柚,亦即平和琯溪蜜柚!其实,这样的认识并不全面。在清代,不但平和琯溪产的白肉蜜柚是贡品,产于平和县的红肉蜜柚亦是宫廷贡品。

据《清代贡品档案全集·宫中朱批奏折·福建巡抚定长进贡单》(见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七册第215页)披露: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十月,“漳州府平和县红柚二十颗……恭进皇太后、皇上御览。”此为目前查到的官方最早明确记录平和红柚进贡的文字。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目前查到的官方最早明确记录平和红柚进贡的文字,意思是这一记录不敢对平和红柚进贡时间进行断代,随着历史档案的公开,有可能发现更早就有平和红柚进贡了。其实,关于平和红柚第一次进贡于何时,目前查到的还有两个史料记载,时间点都比上列进贡时间早:其一,在福建布政使司主持编纂的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福建通志·物产志》[福建省图书馆藏木刻本(卷二十八·物产·果属)]上,就出现了“康熙间始充贡”的记载。全文为:“柚产漳州平和者佳,红瓤甘脆,康熙间始充贡,乾隆初岁进二十枚。”这段史记虽未直接点明平和红柚,但“柚产漳州平和…与红瓤甘脆”已足以揭示其指的就是平和红柚。更让人震撼的是最后的“康熙间始充贡,乾隆初岁进二十枚”。这样的文字岂不是将平和红柚的进贡断代判给了康熙朝。然而,笔者最终还是决定采信平和红柚进贡始于乾隆二十七年。因为关于康熙年间平和红柚即为贡品说,尚未发现更多历史档案佐证,尤其缺乏宫廷档案的证明,而乾隆二十七年始供说的证据则直接来自贡品的接收者,这等于是清宫打给进贡人的收条,证据效力最强。故而康熙年间进贡说只能暂且存疑,等待新历史记录的佐证。

在已公开的清宫档案里,平和红柚的进贡记录还有不少,比如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的《内务府·御茶膳房档案》(2005年版的《清代宫廷饮食档案汇编》第3册第89页)里有“福建巡抚黄检进琯溪红蜜柚四十颗……交御茶房收讫”。这一记载第一次把平和红柚称为“琯溪红蜜柚”。这个史料记载还反映了一个事实:进贡数量比乾隆二十七年翻了一番,说明红柚比白柚更受宫廷青睐。

再如嘉庆十年(1805年)的《福建布政使司奏销册》的记载,也佐证平和红柚贡品比平和白柚贡品更受宫廷欢迎:“漳州府解送平和县贡柚:红心蜜柚三十颗,白心柚二十颗……”平和红柚贡品比平和白柚贡品更受宫廷欢迎的原因,在道光年间由漳州知府魏茂林主持编纂,道光十年(1830年)刻本的《漳州府志·卷九·物产》的记载中可窥一斑:“柚以平和琯溪为最,红心者甘芳胜蜜……”

平和红柚的最后一次进贡发生在什么时候?据王庆成所撰的,由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清代福建贡品研究·第四章·晚清贡品变迁》披露:“琯溪红柚的最后进贡记录见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此后因驿递成本过高及新政改革逐渐停止。”而在曾泮水等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重新纂修的《平和县志·卷五·物产志》上,也有“琯溪柚有白肉、红肉二种,红柚尤珍,光绪季年尚入贡,宣统初罢”的记载。最具证据效力的史料则为“福建巡抚臣许应骙谨进琯溪红柚六十颗(朱批:准进四十颗)”的记录,因为其记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光绪朝宫中进单》上(见《光绪朝贡品档案汇编》第7册,第89页)。由此可知平和红柚最后进贡时间比传统平和琯溪蜜柚(白柚)迟了十一年。

从光绪二十三年以后再没进贡的原因,在以上所列的《清代福建贡品研究》和《平和县志》上都有提及,但最为权威的证据则来自宣统皇帝在宣统元年(1909年)颁发的一道诏书上:“诏裁各省鲜果贡,福建荔枝、柚、橄榄等悉停进”(见民国初年铅印本《宣统政纪·卷十二》,台湾华文书局1968年影印版第2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