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611期>正文

平和:改革突破 推动发展提质增效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张艳珍  日期:2025年10月27日

一年来,平和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省委对漳州提出的“五个走前头”要求,以“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争先年”活动和“三比一看”竞赛为抓手,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坚持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难题、解新题,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提质增效。

聚焦动能转换

产业根基更稳活力更强

一年来,平和县坚持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引擎,全力构建“1+N”产业格局,推动园区集聚、企业提质、动能增强。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由2022年的147家增至当前的212家。

园区建设提速提质。谋划实施园区建设提升专项债项目5个,累计总投资46.3991亿元,已发债3.7075亿元;平和县科技产业园、黄井工业园区、安厚机械产业园、五寨生态木业产业园等基础设施项目稳步推进,道路、管网、电力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为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筑牢基础。

招商引资精准发力。组建招商项目全流程服务保障工作专班,开展靶向招商,成功引进国翔航空低空经济产业园、国力涵纺织机械、中宝年产十万吨柚子饮品及果胶项目等一批产业链延链补链项目;同时,盘活闲置厂房2.3万平方米,成功嫁接中果农业、佰果味、柚之宝、茶王谷、中京闽宠物食品等12个优质项目,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上半年,平和县GDP完成121.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0.98亿元、增长8.7%;工业投资27.85亿元、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79亿元、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9.54亿元、增长10.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7亿元、增长7.7%。

深化改革开放

发展环境更优格局更宽

一年来,平和县以改革破题、以开放聚势,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拓展发展空间。

改革攻坚成效显著。深化工程建设项目“五项制度”改革,推动“拿地即开工、验收即办证、竣工即投产”;全国首创在线存证技术、异地同步司法确认模式,入选全国专利行政保护典型案例;设立全国首个“净土法官工作室”,建立“三审合一”生态审判机制;在全省率先实行“互联网+交通事故”处理机制,创新构建“1+N”劳动人事争议联动调解机制;成立漳州市首家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调处中心,推动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

开放合作稳步推进。1—7月,平和县进出口合计完成3.64亿元,同比增长7.94%。2025年8月,平和蜜柚成功出口新西兰,实现中国柚类水果进军南半球市场“零的突破”。积极推动“福品卖全球、全球买闽货”,组织9家企业参加德国柏林果蔬展、日本国际食品饮料展、菲律宾国际食品展、马来西亚国际食品饮料展等境外重点展会。

统筹城乡发展

人居环境更美福祉更实

一年来,平和县坚持城乡一体、均衡协同,努力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平和县实施13个城建项目,总投资7.68亿元。打通东环路、北环路和三林路等多条“断头路”,推进县城区综合管线下地、道路“白改黑”等项目,推进市政道路等级全面提升。出台《平和县房票实施细则》,加快西林片区征迁改造,城市更新步伐加快。累计拆旧拓新13.3万平方米,创建“五个美丽”255处,完成3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建设,“新建村经验启示”入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福建实践》。

民生福祉更有温度。27个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9亿元。加强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开展招聘活动19场次,城镇累计新就业1123人。全县中小学组建11个教育集团,第六实验小学等9个教育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县医院迁建工程医疗综合楼主体基本完工,县中医医院获评2025年县级中医医院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单位。创新“幸福院+N”运营模式,实施60个幸福院质量提升工程。持续推进殡葬改革,建成94个生命公园。

践行“两山”理念

生态底色更亮优势更显

一年来,平和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花山溪整治成效显著。52个点位水质达标率94.02%。官峰水库建设加速推进,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74.4%,大坝填筑33.4万立方米。梨仔坑应急水源工程在已通水验收的基础上,持续发力周边环境整治,连续六个月水质达标,呈稳定趋势。1-8月,长乐葵山国控断面水质均值达Ⅱ类标准,9个省控断面及6个省考小流域水质优良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8.5%,综合指数全省排名有所提升。

农业生态转型加快。加速推进退果还林还耕,累计完成退果还林8.49万亩,退果还耕11302.8亩。化肥使用量连续三年下降。大力推行无人机植保作业,全县植保无人机作业超31.93万亩次,效率达人工15倍以上,并创新推出全国首单“无人机蜜柚果树全周期病虫害防治险”。积极调优种植结构,发展粮食作物、高优果蔬、中药材等,推动“菜稻菜”“稻鱼共生”等生态模式。建设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一批“中小循环”示范点,涌现出国强月子鸡、芦溪“蛙田米”等一批生态农产品。

依托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种养加一体化产业园,推广“立体高效种养、自循环不污染”模式。引进巴威生物科技果胶降解技术,年处理废果超1万吨;运用联南强粪污资源化、微生物菌种、黑水虻养殖等生态处理方式,实现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

深耕文化根脉

文旅名片更响融合更深

一年来,平和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巩固提升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创建成果,重点发展“朝圣游、生态游、乡村游、红色游、人文游、土楼游”六大特色旅游,持续擦亮“行旅世界、心归平和”文旅品牌。

平和“龙艺”斩获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引流“爆点”,2025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335.55万人次、增长14%,旅游收入35.48亿元、增长12.7%,成为县域经济强劲增长极。

打造语堂文化IP。平和县在原有林语堂故居、林语堂文学馆基础上,建成平和林语堂故居文化园,增设林语堂生平展览馆、作品展览馆、林语堂文化剧场、文化长廊、5D剧院、国学馆等设施,并以语堂文化为纽带,策划开展“语堂世界·心归平和”系列活动。

文旅品牌持续擦亮。成功举办“古今穿越话平和”“花的海洋·香的世界”等主题活动,“龙艺”巡游、高峰谷景区等登上央视,高峰谷、绳武楼频登国家级精品线路,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仰圣山庄改造提升完工投用;三平风景区、灵通山风景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正在加紧推进中。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平和县累计接待游客104.5万人次、比增31.53%。其中,乡村旅游表现突出,高峰谷景区累计接待游客同比增长402.62%。

◆产业集聚能级提升:一年来,平和县全力构建“1+N”产业格局,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由2022年的147家增至当前的212家,并成功引进国翔航空低空经济产业园、国力涵纺织机械、中宝年产十万吨柚子饮品及果胶项目等一批产业链延链补链项目。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今年1—7月,平和县进出口合计完成3.64亿元,同比增长7.94%。8月,平和蜜柚成功出口新西兰,实现中国柚类水果进军南半球市场“零的突破”。

◆低空经济创新引领:大力推行无人机植保作业,全县植保无人机作业超31.93万亩次,效率达人工15倍以上,并创新推出全国首单“无人机蜜柚果树全周期病虫害防治险”。

◆绿色循环树立标杆:推广“立体高效种养、自循环不污染”模式,引进巴威生物科技果胶降解技术,年处理废果超1万吨;运用联南强粪污资源化、微生物菌种、黑水虻养殖等生态处理方式,实现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

◆文旅融合引爆流量:平和“龙艺”斩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并获央视等媒体多次关注,高峰谷、绳武楼等景区景点频登国家级精品线路,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国庆中秋“双节”,平和累计接待游客104.5万人次、比增31.53%。其中,高峰谷景区累计接待游客同比增长402.62%。

站在新的起点上,平和正以实干争先的昂扬姿态,将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生态治理、民生改善与文化建设的协同成果,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为漳州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由赖桂碧张芯昕采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