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604期>正文

阿山同学

作者:⊙林国华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张艳珍  日期:2025年09月08日

402.jpg

今年春节,老同学阿山利用回家的空隙,准备联系村里的乡贤,共谋乡村发展大计,邀我陪他一道走村串户,在另一同学家,我们偶遇了另一位阔别的同学阿香。

说起来那是小学四年级的事了,那天,班主任发现阿香已经两天没来上学了,叫同学去问个究竟,原来阿香的父母准备把她嫁到山上去。她在家里准备择日完婚。这消息如同水滴掉进油锅,炸翻了。

大家很难想到,这个身高不到一米五的阿香已经是大姑娘了,更难以把她和“结婚”两个字联想起来,毕竟她是我们四年级的同学,大家说得义愤填膺。阿山第一个站起来,他说,我们要阿香同学回来读书,大家一起去叫她回来。于是,一帮同学和他一起来到阿香家和他父母理论。阿香的父母却拿出喜糖分给大家,大家不买账,坚持要叫阿香同学回校,后来还是阿香出来劝解,大家才散去。没想到四十多年后,阿香已是一个幸福的阔奶奶,我和阿山都说,幸亏我们当年没搅浑这桩美事。

当年,阿山对数学有着极高的天赋,有一次他嘚瑟地对我说,前晚他爸奖励了他一块肉饼。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块肉饼可是天大的犒赏呀!在我无比赞叹中他道出原因,原来是他做出了他爸给出的一道堪比奥数的数学题——韩信点兵。原题是这样的:“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束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我一听更蒙了,太深奥了,这么高深的古诗数学题对我来说听都没听说过,更别说做出来了。而阿山却能娓娓道来,他说韩信是古时候的一个军事家,擅长行兵布阵,带兵打仗,他点兵的效率特别高,整一下队伍就能马上算出士兵的人数。这首诗就是他点兵的一道算术题。接着,阿山便解题给我听——“三人同行七十稀”表示一个数除以三余二时,可以取七十的二倍一百四十作为计算的一部分,“五树梅花廿一枝”表示一个数除以五余三时,可以取二十一的三倍六十三作为计算的一部分,“七子团圆月正半”表示一个数除以七余二时,可以取十五的二倍三十作为计算的一部分,“除百零五便得知”表示把上述三个积加起来,减去一百零五的倍数,所得的差就是答案,结果是二百三十三减去百零五乘以二,答案是二十三。“当然,当余数变化时得数也跟着变化,这首诗其实就是一个数学公式。”

阿山的数学天赋太高了!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这道现在是小学五年级奥数题,被数学界称为“中国余数问题”的难题,在我们那个年代,五年级学生能悟出其中的奥妙,那是多么了不起。这或许得益于他的家学渊源,小山的父亲是生产队的会计,是个很博学的人。阿山的数学天赋加上父亲的指导,使得他的数学成绩无人能比,再难的题目他一眼瞄过去,思索片刻便能轻松解答,并且能很有条理地讲解给同学听。

学习拔尖,也使得阿山同学心高气傲起来,他几乎不把谁放在眼里,老师们就想治治他的傲气,那次初中期末时,许多同学高高兴兴领到奖状,唯独这个学霸两手空空。结果,他还是很不服气,就到书店买了一张空白奖状,自己写,拿到班级去展示,以发泄心中的不快,阿山就是这么自负的人。

然而,从此过后,阿山同学还是收敛了一些。阿山同学上高中时恰逢国家恢复高考,当时的学校里聚集了许多优秀教师,他们没日没夜地加班补课。阿山同学以他的聪慧,加上刻苦,让他成为全校唯一的应届大学生,他终于去追逐小时候的数学梦。大学毕业后,阿山在外头混得风生水起,成为我们村的乡贤。

春日暖阳打在身上,从阿山身上回想起诸多童年的趣事,忽然就觉得时光如金色的溪流般奔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