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英勇善战的“老虎团”团长
漳州籍战斗英雄林少克:
英勇善战的“老虎团”团长

1917年,林少克出生在平和县五寨乡东楼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他年幼时,亲生父母都不幸去世。他由亲戚们抚养长大。
多灾多难的困苦生活磨炼出林少克刚正坚韧、勇敢顽强的品格。1933年,林少克和家乡青年一起参加了闽南红三团。林少克被分配在红三团一连,从此开始他的战斗生涯。
1934年冬,国民党反动派在闽南地区大肆抓捕壮丁,从诏安等地强行掳走300余名群众,企图押解至龙岩充当挑夫。获知情况后,林少克等30名红军指战员在九龙岭设伏。经过周密部署和英勇作战,红军成功击毙敌兵2名、俘虏20余人,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10余支及子弹2000余发,并将300多名被掳群众全部解救。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闽南红三团被改编为闽粤边保安独立大队。然而,国民党顽固派背信弃义,公然破坏抗战大局。1937年7月16日,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以点名发饷和整训为由,在漳浦县城将保安独立大队近千人的武装强行缴械,并关押至孔庙,制造震惊社会的“漳浦事件”。为了保存闽南红军的力量,事变发生的当晚,在卢胜、王胜组织下,林少克等近百名干部战士分批从孔庙突围出来,集中于清泉岩,重新组建了红三团,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发展革命力量。
1938年初,红三团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一营,林少克被任命为三连连长,开赴皖南抗日前线。部队改编为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后,林少克先后任七团二营副营长、营长,七团团长。
1943年,林少克率领部队在江苏宝应县东望直港成功伏击伪军部队,并一举攻克战略要地王家营伪军据点。次年3月,在车桥战役中,他不顾生命危险,组织突击队架设长梯强攻城垣,从城南方向突入敌阵,连续攻克十余座敌军碉堡,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成功夺取了日伪军苦心经营的车桥重镇。
1944年底,苏中新四军三旅在粟裕司令员指挥下渡江南下,发起了皖浙地区的孝丰战役。面对部队指战员多来自苏中平原、缺乏山地作战经验,熟悉山地地形的林少克主动承担起训练重任,组织各连队开展针对性山地攻防演练。战役打响后,他指挥二营指战员迅速攻占山地,抢占制高点。他在战斗中展现出非凡的勇猛作风和顽强意志,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最终歼灭国民党顽固派第五十二师。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2月,林少克率部参加了攻克高邮的战斗,解除了高邮伪军武装和陇海伪军武装。解放战争初期,林少克参加粟裕领导指挥的苏中战役,他率领的七团英勇善战、敢打敢拼,七战七捷,战功显赫,被誉为“老虎团”。
在宣泰战斗中,林少克率领各营干部在枪林弹雨中完成敌情勘察,战斗打响后,他指挥部队灵活穿插,一举歼灭国民党嫡系部队83师56团及1个山炮营,成功攻克宣家堡。
在如南战斗中,林少克不顾指挥所的屋顶已被敌人的炮弹打穿两个大洞的危险,沉着果断地指挥二、三营向敌核心阵地出击,不仅快速击溃49师防线,更生擒敌少将胡琨,赢得华中野战军司令部表扬。
在如黄路战斗中,面对敌军调兵增防的企图,林少克带领部队采取多路攻击、分割歼敌的战术,歼灭从黄桥开往如皋增防的99旅。当如皋守敌闻讯溃逃时,他又率部乘胜追击,与兄弟部队合力歼敌近2个旅。
1946年9月,在海安战役中,敌军密集的炮弹如同凶猛的巨兽,让大地震颤。林少克不顾敌军猛烈炮火,不顾警卫员多次提醒他隐蔽,坚持在指挥所继续向前线部队下达命令。战斗中,一排炮弹在林少克身边爆炸,他中弹牺牲,时年29岁。
林少克的一生短暂而壮烈,从九龙岭初露锋芒的游击战士,到威震敌胆的“老虎团”团长,这位从闽南山村走出的贫苦少年,将青春与热血献给了崇高的革命事业,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