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平和新闻>正文

南胜镇法华村“五事”工作机制: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乡村振兴密码

来源:平和网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25年08月19日

今年来,南胜镇法华村以“五事”工作机制为抓手,构建起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从邻里纠纷的调解到乡村发展的规划,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也更有效率。曾以古窑遗址闻名的法华村,如今正通过“五事”机制焕发新生。

随访听事:干部下沉,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在法华村,法治公园是村民茶余饭后休憩散步的好去处,也是村里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然而随着村民对休闲空间需求的提升,一些问题逐渐显现。“法治公园里的长椅太少了,夏天傍晚乘凉的人多,去晚了都没地方坐。”“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学习到更多法治知识?”针对群众的呼声,村干部拿起随访笔记,专门收集大家对法治公园升级改进的意见建议。

不久后,村党支部书记林伍建便带着设计师到法治公园实地察看现状,并向设计师一一传达群众反映的修缮升级基础设施、增加法治宣传元素等需求。这是法华村通过入户走访了解群众需求,并付诸实践的一个缩影。

“以前是干部拍板,现在是群众点单。村两委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工作导向,及时研究讨论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的群众诉求,制定实施方案,确保事事有回音。”村党支部书记林伍建说。今年以来,村干部累计走访群众100余户,收集道路硬化、助农增收等民生诉求20余条,一件件民生实事正在从群众“需求清单”变成“满意清单”。

民主议事:群众唱主角,共绘发展蓝图

在法华村,不仅是公园热闹,议事厅里也从不缺人,村两委、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经常围坐在一起,就村里的各项工作展开讨论。“我觉得人居环境整治不能仅仅局限在打扫卫生,可以试试打造统一、美观的沿街立面。”村民林大哥话音刚落,其他人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补充细节,村两委手持纸笔一一将大家的想法记录下来。

经研究讨论,决定实施法华村南安组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并创新探索出一系列务实举措:建立党员示范带头包挂机制、统一规划设计商铺招牌、统一购置垃圾桶等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村两委听民意、汇民智的做法,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参与议事的热情,曾经“干部干、群众看”的局面,如今已变成了“大家事、大家议、一起干”的生动实践,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图景正在法华村徐徐展开。

多元理事:共建共享,凝聚治理合力

法华村的“多元理事”机制,核心在于打破基层治理“单打独斗”的局面,让各类力量在乡村治理中各展所长、协同发力。拥有悠久历史的林氏宗祠从寻根谒祖的场所转变为弘扬优良家风、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平台,在调解邻里纠纷、化解家庭矛盾、倡导孝老爱亲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桥梁纽带作用,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鲜活载体。

为革除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陋习,法华村红白理事会依据村规民约制定具体操办标准和流程,主动上门宣传引导、提供服务,既让村民省心省力,又有效遏制了攀比之风,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

“以前办个喜酒,面子压力大,开销也大。现在有红白理事会帮忙张罗,既体面又省钱,大家都说好!”村民林大姐的称赞道出了实效。通过有效整合多元力量,法华村将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格局,凝聚起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合力,让乡村治理更有温度、更具活力。

公开晒事:阳光运行,筑牢信任基石

在深化乡村治理的过程中,法华村始终把规范权力运行作为关键抓手,通过“线上+线下”双公开机制,让村务政务在阳光下透明运行。线上利用“小微权力监督群”实时公示惠民资金发放、项目建设进度、各项补助政策等信息;线下在村务党务公开栏定期更新张贴三资明细表、党费收缴情况表,让群众更加全面地了解全村的大小事务。在法华村下楼组到猪母塘1500米的道路硬化项目中,从决策到施工,全程公开接受监督,群众满意度达100%。

“公开晒事让干部清白,让群众明白。”村监委会主任林武峰说。村民们通过微信群、公示栏随时看进度、提建议,疑虑少了、干劲足了,纷纷表示“这样的公开透明,咱信得过、支持得更有劲”。

群众评事:闭环管理,提升治理效能

“下楼到猪母塘的道路硬化完成后,我们上山干农活更安全、更方便了,必须点赞!”“这也是饭后散步的好去处!”在法华村的项目评议会现场,村民们踊跃发言。村里定期组织群众评事活动,邀请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对村两委开展的工作、实施的项目进行评价打分,村两委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工作方向、优化项目细节,形成“群众点单、两委接单、评事验单”的闭环机制。

“群众满意是我们工作的标尺。”村党支部书记林伍建表示。今年来,法华村已开展群众评事活动2次,促使村干部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

法华村通过“五事”工作机制,破解了基层治理的堵点难点,让党建引领的“红色引擎”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这场以“五事”为笔、以民心为墨的基层治理实践,正让法华村在共建共治共享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续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通讯员:杨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