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夷山
还没到武夷山之前,就知道武夷山的九曲溪是必玩景点,有“不坐竹排,等于白来”之说。于是,到武夷山的第一天,朋友就先安排了这个景点。
我们一行只有四个人,按规定,一张竹排可坐六个人。票买好后,须自行把人数凑齐了才可进去。我们找到了一对夫妻愿意和我们同坐竹排。
我们一上竹排,艄公就朝我们喊道:“小孩坐前面,女人坐中间,男人坐后面”,我们依次坐好。来之前,朋友就交代我们要先备好零钱,沿途有许多好景致,可以花点钱请艄公讲解下,一路不会太过单调。
果然,竹排撑出没多久,艄公就对我们说,需要他讲解的话我们每人要付10元钱。我和老公答应了,问同行的这对夫妻,他们表示不需要这项服务。艄公于是无话,看得出他的脸上甚是落寞。过了一会,老公幽默地打趣:“这样吧,就对我们讲解吧,他们不听就是,行吗?”老公的话引来一阵笑声,艄公也表示同意。于是,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解。
坐在竹排上,身穿救生衣,脚上踩在竹排上,水细细地从竹排缝隙涌进来,我索性脱掉鞋,将脚泡在水里。此时,正午的太阳从天上直照下来,我们每人撑着一把雨伞,却也感觉不到炎热,清冽的溪水带来阵阵凉爽的风,再沐浴着两岸的绿意,顿感心旷神怡。
艄公不愧是吃这碗饭的,沿途的景致的讲解朗朗上口。先是九曲溪平川一带,关于那火焰山的来历,那白云岩的典故,那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的诗句,以及人面石上和尚背尼姑的动人传说。
在接下来的几曲中,艄公仍是边撑着竹篙边讲解,我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周围的景致,享受着大自然的风光,听艄公讲各个山峰的典故,讲朱熹的题字,讲武夷岩茶。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小九曲的“卧龙潭”,艄公告诉我们“西游记中小白龙腾出水面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两个孩子欢呼着,谈论着西游记里的情节。
到终点了,远远望去,朋友已在终点等我们了。我们跟艄公告别,上岸来,有人大声喊着要不要买照片?原来是我们坐竹排的时候被摄影师抓拍了,一张卖10元,买不买随你,我找到了我们的合影,看看效果不错,掏钱买了两张。看着照片,想着武夷山的青山绿水,仿佛自己又置身在竹排上,又一次感受到“竹排水中流,人在画中游”的意境了!
其实,武夷山还有一句有名的俗语:不游天游峰,等于白游。于是,第二天上午,我们一家开始了天游峰之旅。
天游峰海拔409.6米,有828级石阶。在山脚下,我们就已做好了攀登顶峰的思想准备。天上下着小雨,我们撑着雨伞,跟在浩浩荡荡的一群游客后面,从茶洞起步,开始攀爬天游峰。
石阶一级级迈上去,前面是人,后面是人,所幸不会人挤人,一个个秩序井然地前行。也是的,这么多级石阶,可得慢慢走着,留点体力在后面。走了一段,转弯处有个用栏杆围起来的一处空旷地,许多游客倚在栏杆上忙着拍照,只能排队等候,一个个轮下去。四周烟雨蒙蒙,云雾缭绕,有如置身人间仙境。
拍完照片,我们继续前行,老公指着前面的一条石阶路说,小时候的他们就是走那条路登上天游峰的,可谓有惊无险。我定睛一看,此时还可以看到一级级向上的台阶,台阶小,路也陡,走在这样的路上攀爬,四面是悬崖峭壁,的确会惊出一身冷汗。再看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一级级石阶整齐地排列着,一直到顶峰,石阶两边都有绳索保护。走一段,都会有一处空旷处让游人休憩,然后继续攀爬,内心踏实很多。
我们跟着队伍继续前行,这时,雨停了,我们走到旁边休息,欣赏四周景色,雨后的空气清新,山上树木青翠欲滴,四海涌动,峰岩沉浮不定。再往下看,九曲溪蜿蜒如一条带子伸向远方,溪上几艘竹排悠闲地顺水漂流,竹排上的游客朝着我们大声喊叫,山上有人跟着回应,甚是有趣。站在这里,想起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对这个绝佳观景点的盛赞:“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封固应第一也。”
走到半路的时候,从前面下来几个人,有游客问他们为什么要返回,对方说,他们已经爬到山顶了,如果从另一边下山,听说有几千级石阶,他们担心吃不消,所以从原路返回。听了他们的话,我们跟着发愁,担心会太过劳累,所幸老公以前来过,他说不怕,那边下山的石阶平坦多了,我们可以慢慢走回去,于是我们继续前行。想着这些半途而返的人,因为胆怯,所以无法领略全程美景,未免会有遗憾。就这样我们坚持走完全程,我们走走停停,不让自己太过劳累,最终登上了天游峰。峰顶上有“天游峰”的石碑,游客轮流站上去拍照留念。我们拍完照往前面走,看到一座仿古建筑,飞檐翘角,古朴、庄严,门上竖着一块匾,写着“遨游霄汉”,原来这就是“天游阁”。听说楼上是宋美龄舞厅旧址,我们走了上去,看到几间营业的店面,还看到了朱熹和宋美龄的雕像,花10元钱可与宋美龄的雕像合影,20元钱可与朱熹雕像合影。
我们从舞厅旧址下来,再次站在天游峰上俯瞰山下,倍感神清气爽。幸亏,我们没有原途返回,原来在另一面的沿途美景同样美不胜收,令人大饱眼福。此时想起郭沫若先生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顿时觉得不虚此行了!
游武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