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畔·语堂情
“我是漳州府平和县人,是一个十足的乡下人”。这是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先生在他的《我的家乡》中说的一句话,他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家乡在他心中的分量,以及自己对家乡生活的眷念。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满怀虔诚地向我们介绍:“有一位世界文化大师,他是我们平和人,他出生在坂仔镇,他叫林语堂。”老师的介绍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我们平和也有世界级的大师!为此,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初冬的暖阳洒在花溪畔,如金子般闪闪生辉,与文友采风前往语堂故居。漫步林语花溪,放眼望去,远山、近野,任由黄绿与深红肆意渲染。鸟儿自由地在溪间飞翔,偶尔掠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煦暖的阳光在溪间徜徉,花儿竞相开放,有认识的,更有叫不出名字的,虽是冬日,犹是芬芳迷人。风儿捎来信笺,在溪畔低声耳语,轻扑蝴蝶嬉戏,沉醉、迷离、羞涩地相望在归途中,抑或寻找乌篷船的踪迹。
故居是闲适的,踏进大院,参天的大树,宁静的绿地,重现了大师当年生活的画面,到处充满文化生活的气息,遂感闲适、平和。午后,馆长招待了我们,泡一壶清茶,馆长口中的故事就像茶壶嘴里的茶汤,源源不断,茶香四溢,茶烟袅袅。“中国人有一壶茶,走到哪里都是快乐的!”我想,馆长的心境与我们是相通的,我也喜欢茶。如此闲暇时光,有一群文人墨客,坐在庭院里,翻书、品茶,聊身边的人和事,时光是快乐的,心情更是惬意的。
故居院子里的几棵大树都上了年轮,那菩提和红枫都有百年树龄,它们枝繁叶茂,根已深深扎进大地,有的裸露在地面,盘根错节,仿佛在倾听大地母亲的教诲。林语堂有三个女儿,对于女儿们的教育,林语堂支持她们多到外面见识见识,不要只局限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他甚至支持女儿林太乙不用去上大学,而要她跨入社会做事,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支持她去耶鲁大学做中文教员,并说,“教外国人的中文,程度很低。最要紧的是国语发音正确,要懂得点中文文法,懂得拼音。”在林语堂的眼中,自己中学毕业的女儿完全胜任去耶鲁大学教中文。但是,治学一定要严谨、认真。作为父亲,他就像水和阳光一样,浇灌、陪伴着她们快乐成长,并谆谆教诲。
在远方石起山云雾缭绕的映衬下,在花溪岸边的语堂文化长廊,雕塑着大师的一把大烟斗,它装进无数人间的喜与悲。那些悲喜随着青烟,带着多少诙谐与幽默飘向天际,云烟散处无烦恼,终是个快乐的人。
溪畔,品一壶白芽奇兰茶,在大烟斗里品读生活的艺术,品味大师的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