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乡: “五事”工作机制提升乡村治理温度和活力
今年来,长乐乡以党建为引领,深入贯彻“五事”工作机制,通过随访听事、民主议事、多元理事、公开晒事、群众评事,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让乡村治理更有温度、更具活力。
随访听事察民情,广纳良言聚民智。“梅潭河风光这么好,不好好开发可惜了。”“要搞个游客可以歇脚的场所,不然游客游玩不方便。”在建南村村民老罗家的院子里,包村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正认真记录着村民的诉求。
为确保项目建设顺民心、合民意,长乐乡组织包村工作队与村干部组成“民情收集队”,深入各村家家户户,通过拉家常、坐板凳等方式,广泛听取村民对项目规划、施工安排、后期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已收集各类建议22条,其中15条被纳入项目优化方案,让项目建设更加贴合村民实际需求。
民主议事集众意,积分激励汇民力。“陈大叔,你这几个月参与村里环境整治得了200分,今天能在爱心超市兑换两袋米呢!”乐北村爱心超市里,村干部正在为村民兑换积分物资。
长乐乡在乐北村试点“爱心超市积分制”,将村民参与村务决策、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基层治理事务量化为积分,凭积分可在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这一举措激发了村民参与热情,今年来,村民参与议事决策次数同比增长40%,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层治理从“干部干、群众看”转变为“大家议、共同管”。
多元理事解纷争,协同联动纾民忧。“多亏了乡组织的联合调解,这起林地纠纷终于解决了!”乐北村村民张某握着调解员的手激动地说。此前,乐北村与联胜村因一片林地权属问题产生纠纷,双方各执一词。长乐乡立即启动多元理事机制,组织林业站、派出所、两村村干部及社会贤达等组成联合调解组,实地勘察林地、查阅历史档案、多次召开协调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不仅化解了矛盾,还为后期生命公园的使用扫清了障碍,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公开晒事亮家底,透明公开安民心。“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村里的收支明细,啥都清清楚楚,咱们心里也亮堂!”乐北村村民通过“小微权力监督群”查看村务公开信息时说道。
长乐乡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公开,线上依托“小微权力监督群”实时发布村务、财务、党务动态;线下在各村公开栏设置“三务”公开专区,每月定期更新内容。今年以来,全乡共公开各类信息300余条,接受群众咨询100余次,有效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群众评事断优劣,口碑衡量知民意。“村两委领办的张坑红色文化广场,不仅提升了周边环境卫生面貌,还丰富了我们业余生活体验,必须打满分!”在乐北村项目评议会现场,村民们踊跃发言。
长乐乡组织各村等村民开展群众评事活动,邀请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对村两委领办的民生项目进行评价打分。评价结果作为村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倒逼村干部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截至目前,全乡共评价项目9个,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
长乐乡通过“五事”工作机制,针对农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从问题突出的小切口切入,研究破解问题的办法,在有效解决这类‘小问题’的同时,让基层治理更接地气、更富成效,一幅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和谐宜居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通讯员:郑敏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