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599期>正文

鸡公碗

作者:⊙苏丽芬 文/图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张艳珍  日期:2025年08月04日

402.jpg

我家的菜橱顶层,珍藏着一个鸡公碗,鸡公碗比我们平常的碗要大,它的内侧和外表都有瑕疵,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图案上的公鸡圆溜溜的眼睛,尖尖的嘴巴,长长的尾巴翘起,身披油亮的花羽毛,像是穿着一件黑红相间的锦衣,头上火红的鸡冠,好似一团燃烧的火焰,它栩栩如生,威风凛凛,我与它对视时,感觉它随时要展翅飞出。因为担心不小心被打碎,父亲把它当成一件宝物珍藏起来,特意把他放在高处,这只鸡公碗陪伴我们已经有几十年之久,每次看到它,总有一种亲切感,好像奶奶还陪伴在我们身边。

鸡公碗的来处还得从父母结婚成家说起,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他们成了一家人。父亲家两兄弟,婚后就开始分家了,母亲现在谈及他们当年的分家情况,还忍不住暗自抹泪。一贫如洗的家,其实并没家产可分,奶奶归父母养老,还分到了五十斤稻谷的外债。母亲说,分家那晚看着家里仅有的一口锅,一斗米发愁,“这煮了饭也没碗装呀!”奶奶虽善良却也柔弱的,凡事都做不了主。看着发愁的父母亲,奶奶鼓起勇气去跟爷爷要来了这只鸡公碗,终于解了燃眉之急。那晚,一家人因为有了这只鸡公碗轮流吃饭,才填饱了肚子。

随着我们几个姐妹相继出生,奶奶在家帮忙操持家务,父母亲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我们家的生活条件也在日益改善。农家少闲月,每天清晨,在公鸡的“喔喔”叫声中,小乡村开始热闹起来:男人摆弄农具的声音,小孩子的吵闹声,妇人们的唠叨声,动物们的吼叫声,奏出一曲动人的交响曲。大人们拾掇完家里的活,赶紧拿起农具往田地里赶,小朋友们该上学的上学,学龄前的孩子就由家里的老人帮忙带着。我们的童年都是奶奶跟我们相依相伴,奶奶八岁就被太祖母带到爷爷家当童养媳,太祖母非常溺爱爷爷,却不待见奶奶,这让奶奶尝尽了人间疾苦。奶奶天生菩萨心肠,自己省吃俭用,总把好东西留给我们。邻居家如果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就会把年幼的孩子送到我们家让奶奶帮忙照看。田里的农活特别多,大人们往往到了饭点后还没回来,邻居家有的孩子放学回来也找不到家门,都跑到我家来了,奶奶担心孩子们饿肚子,就煮了一大锅饭,简单炒两个菜:有时是自家种的时令蔬菜,有时是炒萝卜干,每次给孩子们分饭,奶奶就拿起这只鸡公碗,一人一碗地分发过去,一派欢快祥和的景象,孩子们也吃得特别香。父母也是善良之人,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从不责怪奶奶浪费粮食,对邻居家的孩子们也视如己出。

在农耕时代,公鸡作为晨钟,叫醒人们开始新一天的劳作,我想,对于朴素、勤劳的乡亲们而言,鸡公碗的寓意也正在于此。岁月不经意间已走过了几十年,当年来我家吃过饭的孩子们,现在都已步入中年,但偶尔遇到他们,他们还会谈及奶奶,想起我家的这只鸡公碗,它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承载着奶奶的善良和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