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598期>正文

漫话“交趾香盒”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张艳珍  日期:2025年07月28日

1912年,重病在床的日本实业家藤田传三郎委托其代理以9万日元(相当于9万银元)的高价拍下一件由平和窑生产的明代香盒——交趾大龟香盒(插图1),从中可见日本人对交趾香盒的喜爱和重视。

304.jpg

日本茶道自江户时代起,把一类用于盛放香料的素三彩瓷盒称为“交趾香盒”。“交趾”为古代地名,位于今越南北部;“香盒”则明确指向其盛装香料的功能。关于这一名称的由来,陶瓷界曾长期沿用的说法是:当时日本茶道界因不明确这类瓷盒的产地,商品来自越南交趾,便认为是交趾所产,故命名“交趾香盒”。

1590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发动侵朝战争,朝鲜国王向明朝求援,明朝两次派兵施援,史称“万历援朝战争”,此战历时七年。战后,日本实施锁国政策,而明朝晚期受倭寇残余势力与后金的威胁,也禁止与日本进行官方往来及直接商品贸易,中日官方关系彻底断绝,民间走私贸易由此应运而生,当时销往日本的中国商品途经越南交趾转运。

笔者认为这类外销性质的素三彩瓷器,产品从器型定制到交流贸易,当时的客户和经销商不可能对产品出处一无所知。明嘉靖年间浙江巡抚兼福建海道提督军务朱纨,因强硬手段打击走私,触犯利益集团遭弹劾被罢职而自杀事件。日本人本着“看穿不揭穿,看破不说破”的智慧,明知是“漳州造”,却言“交趾造”,于是“交趾香盒”这一称谓便见诸于相关书籍并在陶瓷界沿用了三百余年。直到上世纪末,漳州南胜田坑窑被发掘,出土文物赴日展览后,“交趾香盒”的身世才得以揭晓,明确为明末清初漳州平和县南胜、五寨地区所烧制。日本学者岩生成一在《新版朱印船贸易史的研究》中,引用明人何乔远的记载:“日本国法所禁,无敢通。然悉奸阑出物,私往交趾诸处,日本转手贩鬻。实则与中国贸易矣。”引文进一步印证了这一民间贸易史实。

这类由平和窑生产销往日本的素三彩香盒,既充当中日民间贸易的使者,更是一座中日文化交融的桥梁。

303.jpg

作为素三彩香盒的原产地平和县,民间仍有不少这类香盒的收藏爱好者。笔者家中收藏有一件明末清初平和窑瓷盒(插图2)。瓷盒通体施绿釉,盒盖中间留有涩胎,涩胎处印刻有麒麟纹,且涂有朱漆(因年代久远,朱漆已氧化为黑褐色,部分脱落)。该同款制造技艺日本学者在《槐记》中曾记载:“享保11年(清雍正四年)1月23日,茶会上使用的一款香盒,略长,呈素陶状,雕刻蔓草花纹,盖上饰剑状菱形纹并涂朱漆,此即为交趾香盒,精美绝伦”。还有部分香盒的涩胎留白不上漆,这同日本的“遗白美学”文化有关。日本遗白美学源于“侘寂”理念,崇尚不完美,于简约朴素中彰显精致与深意,留白处是特意为观赏者留下想象与思考的空间,是日本陶艺引入中国的历史见证。

该盒盖的麒麟纹四周环绕着月亮、云与火焰纹。麒麟作为中国传说中的瑞兽,象征祥瑞、仁爱,蕴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寓意;麒麟脚踏火焰,在鼓励人们勇敢面对挑战;回首望月,则寄托着对家庭团圆、生活美满的期盼,生动展现了人们对未来的憧憬。这件香盒与日本传世品(插图3)相比,除釉色有差异外,造型、纹饰、印刻工艺及尺寸均完全一致,契合中日传统美学风格。

302.jpg

素三彩香盒作为专注外销的商品,在国内存世与出土数量较少,而在日本的茶道馆、博物馆及私人藏家中却有大量收藏,倍受珍惜和钟爱。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

香盒以黄、绿、紫三色釉为主,纹饰设计丰富多元,造型上更是独具匠心,体现了日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吸纳与认同。盒盖纹饰既有“福、禄、寿”等吉祥文字,也有象征祥瑞太平的麒麟纹、腾飞升天的鱼跃纹、代表吉祥尊贵的螭龙纹、寓意八方来财的螃蟹纹。香盒造型既融入中日传统文化元素——象征吉祥如意、健康长寿的乌龟,代表多子多福的石榴,彰显威严的狮子等;也有迎合日本人喜好的设计——与茶道精神相通的当世具足阿古陀,寓意繁荣的南瓜,招财祈福的鸭子,象征生意兴隆的狸(貉),以及展现顽强坚韧的笠牛和松球造型。

日本江户时代权威香盒专著《形物香合相扑》一书把藤田传三郎所拍交趾大龟香盒摆在第一位,素三彩交趾香盒以其淡雅明快的色调,与日本崇尚和谐、敬意、清寂的美学理念相契合,能点化日本茶人的茶意禅心,在饮茶仪式中完美诠释精神内涵,正如中国文献《瀛涯胜览》中强调的“异域奇珍”属性。其精湛工艺与深厚文化内涵,早已超越普通贸易商品的范畴,成为东亚文化交融的载体,兼具丰富艺术价值与重要历史价值,所以备受日本茶道推崇,风靡日本三百年,在中日贸易与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

(陈联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