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597期>正文

南粮岁月稠

作者:⊙苏丽芬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张艳珍  日期:2025年07月21日

打开微信,南粮班级群里又有同学分享彼此见面的照片,感叹岁月匆匆,一晃,已经毕业20多年了。大家也从曾经的青春少年走到了现在的不惑之年,每每忆起,心里汹涌澎湃,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我们把热血洒在了南平那片土地,那里留下了我们青春年少的懵懵懂懂,也留下了我们的酸甜苦辣。

上世纪90年代,我中考上了中专统配线,辛劳半辈子的父母为我感到欣慰的同时,却不懂报考哪所学校,哪个专业才好。在那个媒介不发达的年代,从未出过远门的我,对自己专业的选择也是一脸茫然。我们请教了班主任,问他报考粮食学校可好?班主任说那可以的,将来即便大家都没饭吃,粮食学校也不怕没饭吃。我在班主任展望的蓝图中第一次远离家乡,坐上闽北的那趟列车到了南平粮食学校就学。

一晚的火车,次日清晨抵达南平,当时学生票半价,才9块钱。一下火车,就有学校的学姐学长过来迎接我们,校车拐了几个弯后就到了南粮。南平地势高,学校就坐落在山脚下,新建成的女生宿舍也是背靠着山。至今让我心存感动的是南粮的老乡们,这所学校在我们县每届只招一个学生,我们那届开始才多了几个自费生和委培生,三位学长跟我说,我是学校往县里招来的第一个女生。他们帮我整理了床铺,带我们到学校转了一圈,这是教室、这是食堂、这是澡堂,学长们好似我们的哥哥,无微不至。开头几天,生怕我们想家,每天都自掏腰包带我们到食堂吃饭,挤出时间陪着我们。那时大家都不富裕,学长们也是把自己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零花钱请我们吃饭的。虽然学校有分发粮票,但不够我们一日三餐的开销,还需要家里接济。几个姐姐经常到邮局汇些零花钱给我。

闽南到闽北有几百公里,其实班级里的同学来自全省各地,我们一般寒暑假才会回家。宿舍八个姐妹,周末常相约到市区逛街,散心并买些日常零碎。而我买得最多的是三毛的著作。我在《雨季不再来》中感受三毛最纯真的青春情感;在《哭泣的骆驼》中看到了残酷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悲苦生活;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中看到了三毛失去荷西后走出阴暗的日子,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在三毛诸多作品中我如痴如醉,甚至梦想着有一天能如三毛般洒脱,走遍天涯海角,感谢三毛陪我度过了在南粮的日子。

在南粮的三年求学生活,对我影响至深。还记得哲学老师在课上语重心长地跟我们说:“南粮三年,是你们一生取之不尽的宝藏。”老师的话一下在我们心里燃烧起来,每位同学似乎都有一个美好的远方。

学校有个小舞厅,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班热衷于跳交谊舞,学校小舞厅一到周末总是人挤人。我们也爱唱歌,每周一歌里,王杰、齐秦、黄家驹、刘德华等专辑,都是我们百唱不厌的。我想,这是我们那代人最难忘的记忆。学校还经常组织接力赛、篮球赛、足球赛、歌咏赛等课外活动。对文学有浓厚兴趣的我,还加入了学校文学社,偶尔写写散文,经过简易的排版和粗糙的印刷,看到自己的文章在学校各个班级传阅,心里有一股自豪感。

记得有一年的国庆节,去顺昌一位同学家里,我们几个男女同学一同前往,一人一个旅行包,说走就走,坐了一个多小时火车,再转一次巴士,同学的家在一个僻静的村庄,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禾苗,淳朴的叔叔阿姨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还有一年的五一劳动节,我们去了三明,至今还记得三明同学妈妈做的早餐特别好吃,她爸爸在钢铁厂上班,勤劳的阿姨一大早做各种各样的早餐招待我们,让我们足足过了一把瘾;还有一年的周末,我们坐了两个小时的火车,去了福州逛了西湖这座古典园林,还逛了开元寺、左海公园等,青春年少真好,在南粮的三年,我们迎来一段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生长在闽南地区的我,原本并不喜辣,但在南粮求学期间,闽北舍友都是无辣不欢,每次跟她们一起吃饭,看着她们在饭里或者面条里倒入大半罐的辣椒,我也跃跃欲试,后来却慢慢上瘾,不放辣的饭菜食之无味。直到现在,我对辣椒仍情有独钟,而每次吃辣,都会自然而然想起南粮那段难忘的求学时光,想起同宿舍的其他七位姐妹们。

三年时光稍纵即逝,校园里的凤凰花依旧开得火红,我们却开始忙着拍毕业照,写纪念册,语文老师在我的纪念册上洋洋洒洒:“挥洒你的才干,相信你的未来不是梦!”班主任知道我喜欢写点随笔,在留言册里写道:“愿你继续发挥文学方面的潜质,不要轻言放弃,生活是文学的源泉。”学校广播那首《萍聚》播个不停:“别管以后将如何结束,至少我们曾经相聚过……”同学们互相在留言册上留言、签名,原本我们说好只谈未来,不言悲伤,但在最后一次聚餐后,准备收拾东西离校时,还是忍不住抱头痛哭了。三年的同窗情,是最纯真的,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我们把足迹都洒在了南平这片热土上,这一别,再相聚、再回乡,已不知是何年何月。

正如老师所说,毕业后同学们从事了各种职业,有的当了辛勤的园丁,有的在政府部门工作,同学们奔赴各行各业。我被分配到粮食部门,不到两年单位就倒闭了,我也下岗了,但我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如今,走出校园已近三十年,其间也有几次同学聚会,中年的我们,眼睛暗淡了些,头上的黑发间夹杂着银丝,少许的皱纹慢慢爬上我们的眉梢,从二十几岁到四十几岁,其中的经历只有自己知晓,再次举杯,忆往昔,南粮岁月永藏心底,望前方,长路漫漫亦灿灿。

4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