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596期>正文

文峰小伙勇闯“蜂”口 走出山区增收新路径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张艳珍  日期:2025年07月14日

本报讯(张伟芳陈小平刘俊杰)胡蜂,又称马蜂、黄蜂,民间俗称“葫芦包”。其蜂蛹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烹饪后香酥脆嫩,备受食客追捧。然而,这种昆虫的攻击性令人望而生畏,谈之色变。文峰镇柴船村的年轻小伙林伟鹏却不惧“蜂”威,凭借对胡蜂养殖的热爱与执着,历经数年钻研与实践,成功攻克胡蜂驯养难题,开启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增收之路。

近日,记者走进林伟鹏胡蜂养殖场,只见一排排蜂箱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支架上,嗡嗡的蜂鸣声此起彼伏。林伟鹏穿梭其间,小心翼翼地观察蜂群生长情况。林伟鹏告诉记者,他自幼跟随父亲上山捕捉蜜蜂、采集蜂蜜,对蜂类生长习性耳濡目染。一次偶然机会,他得知野生胡蜂也能人工养殖,这激起了他的好奇心。

“有几个云南朋友他们过来我们这边找野生虎头蜂要拿去留种,然后我就很好奇这个东西怎么也能养,他们说他们有去学习过,有去和云南最早养马头蜂那个叫黄国忠,跟他学习过。他们刚开始没有找到,我就帮他们找到一些种蜂,让他们去留种,后来他们开春开始培育,我好奇就经常去看他们怎么去培育马蜂。”林伟鹏胡蜂养殖场负责人林伟鹏说。

2017年,林伟鹏小试牛刀,养殖200多群胡蜂。然而,胡蜂习性复杂,养殖技术要求高,蜂群的疾病防控、繁殖季节的管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钻研。但林伟鹏没有退缩,通过查阅资料、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在不断摸索中积累经验,逐渐掌握了胡蜂养殖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温控,早期就是温控要控制好,到后面温控也要控制好。接下来就是卫生方面,要做好清理,保持通风,这样可以减少虎头蜂生病,要不然养殖马蜂,卫生没有做好,空气不好,很容易得掉蛹,掉蛹就不好救了,救好了也没什么用,人家拿去放养都会影响。”

眼下,林伟鹏共养殖了1000多群胡峰,主要销售蜂王、种蜂蜂群及蜂蛹。凭借品质优良、蜂蛹洁白饱满、存活率高的优势,产品供不应求。如今,林伟鹏借助抖音推广,将山区的“蜂”口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年收益达数十万元。“一月份到二月份这段时间卖蜂王,一只蜂王大约价格在20元—30元左右,全国各地可以发货。四月份、五月份是大家大量放养蜂群的时候,价格按照大小一窝大概在400元—600元,这种价格销售,人家买去山上放养去剥蜂蛹。到七八月份,大部分养殖户都在割蜂蛹,蜂蛹的价格一般一斤在150元—200元左右。”

林伟鹏说,当前市场对胡蜂产品需求旺盛,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但在养殖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两大核心原则:第一主要是要远离蜜蜂,不要去和蜜蜂有冲突,第二是安全,要在周围拉警戒线、围黑网,保证安全。“养虎头蜂不会有污染,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大量放养。”

从最初的“门外汉”到如今的养蜂能手,林伟鹏以勇气与智慧,将令人生畏的胡蜂转化为山区增收的“甜蜜事业”,今年林伟鹏还将继续扩大胡锋养殖规模,对于胡锋产业他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