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593期>正文

课间十分钟

作者:⊙周安平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张艳珍  日期:2025年06月23日

我们五年四班的教室挨着教师办公室,这片少有人经过的瓷砖地走廊,不知何时被班上的孩子们悄悄“圈”出了专属的游戏天地,成了他们的“秘密绿茵场”。他们不用粉笔画线,只消把办公室的前后门默认为“球门”,一场游戏便有了边界。

下课铃是冲锋号,十来个孩子踢踏着运动鞋涌来,约4公分大的塑料瓶盖在掌心里被颠得“嗒嗒”响,转眼就成了脚下的“足球”。周裕林嗓门亮,往门框边一站,裁判兼计分员的活儿就落他身上;周宇豪和卢育明自觉蹲在“球门”两侧,活像两尊小门神。剩下的孩子自然分成两队,连猜拳都透着股郑重——这可不是寻常游戏,是他们用十分钟搭建的绿茵场。

脚尖轻点,瓶盖便贴着地面飞出去,划出一道银亮的弧线。守门员单膝跪地,眼睛死死盯着“足球”,鞋底在瓷砖上急刹,带起细碎的回声。有人为了救球整个人扑出去,校服裤腿沾满灰尘,膝盖蹭得生疼也顾不上;有人追着滚动的瓶盖连蹦带跳,活像只撒欢的小鹿;有人弓着背调整角度,像极了罚点球的职业球员。短短十分钟,瓶盖在脚尖、脚跟间来回穿梭,偶尔撞上墙面弹回来,引得一阵惊呼。围观的孩子跺脚助威,“好球”的欢呼和“可惜”的叹息此起彼伏,甚至引来过路老师们的驻足观看。

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时没有手机,没有补习班,放学后就往野地里跑,掏鸟窝、捉泥鳅,疯玩到天黑。挨了打骂也不记仇,跑跳的风一吹,烦恼就散在田埂上。再看前些年风靡的烟卡,孩子们为了一张闪卡争得面红耳赤,如今几个瓶盖却能让他们笑得眼睛发亮——原来快乐从来不需要昂贵的道具,只要有一方天地,就能长出最鲜活的趣味。

预备铃响时,孩子们总是恋恋不舍。有个男孩把瓶盖揣进裤兜,喊着“下节课带磨砂的来”,声音里裹着笑,连走廊里的风都暖了几分。我望着他们蹦跳着回教室的背影,忽然想起心理咨询室里那些紧锁眉头的孩子。被电子屏幕困住的课余,被课程表填满的周末,让太多童年失去了“放空”的间隙。而这十分钟的瓶盖足球赛,多像一场及时雨,浇湿了孩子们紧绷的神经,让他们在追逐瓶盖的轨迹里,重新找回奔跑的自由。

瓷砖上的细碎划痕是时光的印记,那些滚动的瓶盖,正无声地丈量着童年的宽度。或许真正治愈心灵的,从来不是精致的玩具或虚拟的积分,而是这份能在课间十分钟里,把烦恼踢向远方的勇气。当风掠过走廊,带着孩子们的笑声飘向窗外,我忽然懂得:最珍贵的童年,本就该藏在这些被大人忽略的“无用时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