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587期>正文

福建省农技协茶王谷学会服务站进站专家开展技术服务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张艳珍  日期:2025年05月12日

4月30日,福建省农技协茶王谷学会服务站进站专家、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主任郝志龙副教授,深入茶王谷公司春茶加工一线,针对白芽奇兰茶的传统工艺优化及生产技术提升开展专项指导,为企业春茶品质升级注入新动能。

郝志龙副教授是福建省茶学学科带头人之一,担任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与品质评价岗位科学家团队成员、福建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等职,曾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首届中国茶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等荣誉。他长期从事茶叶加工与品质调控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其研究成果在乌龙茶、红茶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助力福建的茶产业提质增效。

白芽奇兰作为漳州特色乌龙茶,以兰花香馥郁、滋味醇厚著称,但其传统工艺对茶青成熟度、做青时长及烘焙火候要求极高。郝志龙副教授深入企业加工车间,从做青环节入手,深化“看青做青”的加工理念,建议企业根据茶青嫩度、含水量差异,制定合适的摇青时间,达到最佳的摇青程度。以此同时郝志龙副教授还引入"环境因子动态监测"技术建议,指导企业加装温湿度传感器,实时调控摇青力度与静置时长。他指出:"适度加重摇青力度,配合温湿度的检测,把控好白芽奇兰做青过程中适宜的温湿度,能更高效促进香气成分转化。"他一边查看设备中青叶的做青程度,一边向工作人员讲解做青过程中酶促氧化与机械力作用的协同机制,让科学的加工知识与机理深入人心。

302.jpg

“郝老师的指导让我们对工艺细节有了全新认知!”茶王谷负责人表示,通过专家现场诊断,茶王谷公司梳理出关键技术的改进方向,为日后春茶的品质提升奠定基础。此次指导是福建省农技协茶王谷学会服务站"专家入企"系列活动的重要实践,服务站将持续对接产学研资源,推动闽茶加工技术标准化建设。

郝志龙副教授表示,漳州市平和县特色茶类的技艺传承需要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未来进站团队将聚焦乌龙茶智能化加工设备研发与加工技术的推广,为茶企提供全产业链技术理论支撑,助力"三茶统筹"发展迈上新台阶。

此次技术帮扶行动,不仅彰显了高校专家服务地方产业的责任担当,更为传统制茶技艺的科技创新提供了鲜活样本,标志着漳州市平和县的茶产业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平和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