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586期>正文

姐姐和她的《角色》

作者:⊙苏丽芬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张艳珍  日期:2025年05月05日

初夏,语堂故居绿意葱茏,骄阳正好,姐姐苏丽梅站在台上侃侃而谈,她聊起了自己孩提时就爱书如命,少女时代开始追逐文学梦,一路坎坷的创作历程。不知何时,她的头发上零星停留着几朵白色的小花,原来头顶上的梧桐树,经不住春风的轻抚,将满树的春色,调皮地洒在了我们的肩头、头发上。听着姐姐云淡风轻地聊着她的过往,顷刻,我的心就被带回了那遥远的童年,那场景是如此地熟悉,也是在语堂故居——我们童年时期就读学校的后花园,姐姐牵着我的手在这里玩石子、捡树叶,当年那些温暖的点点滴滴,缓缓地在空气中流淌着。

记忆中的老屋,坐落在花山溪旁,每天清晨,河面上氤氲着湿润的晨雾,家里的大公鸡先醒了,接下来就是我们的朗朗读书声。午后,成群的牛儿在溪边的草地上贪婪地啃着青草,冬日时,待阳光晒暖了河滩上的鹅卵石,姐姐就牵着我的小手到浅水区摸鱼抓虾。暮色十分,最后一抹夕阳在西山慢慢落去,我们并排坐在老榕树上晾脚丫,看炊烟从老屋的烟囱里袅袅升起,直至母亲围着沾满油星子的围裙,倚在门边喊着:“阿梅阿芬回来吃饭了!”老榕树下,是我们嬉闹时留下的清脆笑声。

当时,我们一学期的学费是十块钱。为了我和姐姐能有更好学习环境,母亲硬是多缴了十块钱把我们送到镇中心小学就读,也就是如今的语堂学校。我和姐姐仅相差两岁,父母每天早出晚归,姐姐承担起带我上学,照顾我生活的任务,从小好学的她,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作文比赛经常得一等奖,偶尔父母奖励我们几毛钱的零花钱,姐姐就拉着我,飞跑到镇上唯一的一家书店购买我们喜欢的书籍,在那个年代,课外书的种类也不多,就连小人书我们都看得津津有味,记忆中的童年,我和姐姐形影不离。

转眼姐姐参加了中考,在选择上中专还是上高中时,姐姐对上高中信心满满,但仅上了一年多高中,姐姐就辍学到厦门打工。记得那年我中考结束后,姐姐马上接我到厦门过暑假,还一直鼓励我,后面我辗转到南平求学,姐姐传来书信给予我巨大的精神鼓励,还自己省吃俭用,常从邮局汇来生活费。说句心里话,写了几年的散文,但我从未提笔专门写一篇关于我和姐姐的故事,我担心自己笔拙,写不出姐姐对我的种种好。

姐姐在打工之余,心中总系着她的文学梦,不仅自考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文凭,还找机会参加各种写作培训,自己慢慢摸索,几十年广泛阅读、笔耕不辍,一路披荆斩棘,她有今天的成绩,是她对文学有一种骨子里的热爱。2008年,在姐姐的鼓励下,我写了第一篇处女作《老公送我的生日礼物》刊载在《厦门日报》城市副刊,彼时,我一个人照看一家实体店铺,还带着大宝,姐姐看我很辛苦,心疼我,再不跟我提创作。到了2022年,终于盼着小宝上了幼儿园,姐姐再次提起文学,此时,我才利用空闲时间,在夜深人静时提笔,在写作路上,姐姐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引路人,我从不追星,也从不羡慕谁,但我最佩服的就是我姐,她是我心中最璀璨的那颗星。

小说分享会气氛融洽地进行,阵阵掌声把我拉回到了现实,姐姐之前陆续出版的三部小小说集《被风吹走的夏天》《用我的温柔为你疗伤》以及《回家的路有多远》,我已阅读多遍并收藏着。同样,拿到这本新书《角色》后,我就挑灯阅读完毕。看姐姐的文字,特别有亲切感,从现实走进小说,再从小说照进现实,姐姐的笔端流淌着人间百味,人情冷暖,每篇小说都充满着曲折和悬念,让人读来意犹未尽。

阳光倾洒,鸟儿振翅,看着台上的姐姐,经过几十年岁月的洗礼,她自信而优雅,亲切地回答了师友们提出的疑问,并真诚地分享了她的写作心得:要多阅读名家作品,注重平时的积累,也要耐得住寂寞,多观察,多思考,对人物的塑造、整篇文章的结构、细节的描写都要特别细致,最后还要大胆创新,才能写出好作品。

此时此刻,在林语堂大师故里,我们谈写作,聊人生,大师在《生活的艺术》中提过,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为生存而生活”的人,一种是“为生活而生活”的人,希望我们做后一种人,闲暇时喝杯热茶,看书写作,甚至养花种草,让我们的内心更加丰盈,如此,方能在这复杂的社会中,保持一份宁静和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