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卷仔粿
平和县九峰镇,在福建、广东的交界处,位于平和县西南部,地处博平岭南端。往九峰的路上,可见丘陵起伏、重峦叠嶂,树木郁郁葱葱。2010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九峰镇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
但凡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镇,必定会流传着几种名小吃,让慕名而来的游客,不仅能一睹历史文化名镇的风采,更能体验舌尖上的美味,一饱口福,抚慰风尘仆仆的跋涉之苦。九峰自然也不例外:九峰白皮饼、九峰卷仔粿等等小吃耳熟能详。而在众多的小吃中,我对九峰卷仔粿却是情有独钟。
社会的发展变迁,很多人带着一门手艺,到异地他乡谋生。九峰人也不例外,他们带着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制作小吃的手艺,到异地他乡撑起一家店面谋生。且不说在我的家乡平和县城,很多卖卷仔粿的小吃店几乎都来自九峰。就连在厦门这座繁华的都市,同样可以吃到九峰人卖的特色小吃。
三十多年前,我从家乡平和来到厦门,在厦门挥洒青春和热血,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已扎根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对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小区亦有了深厚的感情,记忆中,从我住在这个小区起,小区外围那家九峰小吃店就一直开在那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今天,那家九峰小吃店依然开着,每天迎来送往,成为九峰人寻找乡情,品味家乡美食的一个好去处。
闽南人的口味大体相同,我也不例外,时不时地,我会从小区的北门走出去,向着后坑的方向走去,近了、近了,可以看到那家九峰小吃店的玻璃门敞开着,每次去之前,我都担心店家不开门,及至走近了,看到玻璃门敞开着,心才安稳下来。站在路边,透过玻璃橱窗,可以看到里面所卖食物:咸水鸭、五香、卷仔粿等。我迫不及待走进去,经常可以看到有几名顾客坐在桌旁,桌上的盘子上摆着一盘切好的五香,一盘咸水鸭,一盘洁白的卷仔粿。卷仔粿切成一段段,客人用筷子夹起,放碗里沾上酱料,放进嘴里咀嚼着,脸上现出满足感。
以前在家的时候,母亲也做过卷仔粿。做卷仔粿的头天晚上,母亲先把米放进水里浸泡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母亲提着泡好的米到桥对面的市场去磨米浆,店家是专门做粿来卖的,每逢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做一些时令的粿,既用来拜拜,也满足自身的味蕾。大家就会把泡好的米拿到街上去磨米浆,店家收取一定的费用,也方便大家。米浆很快磨好了,母亲把米浆提回家,支起一个大锅,锅里烧满开水,母亲把一个平整的铁盘置于沸腾的开水上面,舀一勺米浆铺撒在铁盘上,开水沸腾着,母亲拿过铁勺,往铁盘上继续撒上一层米浆,接着再撒上一层……母亲的动作娴熟,似乎顺手拈来,而撒几遍米浆的用处在于,这样蒸出来的卷仔粿才有一定的厚度。母亲撒上三四层米浆到铁盘后,盖上锅盖,继续烧着大火,借助沸腾的水蒸气,6分钟左右,打开蒸笼,卷仔粿蒸熟了,母亲把铁盘拿起来放旁边冷却,其他铁盘继续蒸卷仔粿,等拿出来的卷仔粿冷却后,把卷仔粿卷起,呈圆条形,再一条条放置旁边。而只要卷仔粿一出锅,我们就会迫不及待抓上一条,沾着早备好的酱料,先来个一饱口福。
九峰小吃店的卷仔粿售价一条2.5元,我往往要买上三四条,让店老板切好,店家会免费打上一些酱料赠送,酱料呈咖啡色,以地瓜粉勾芡成浓稠的酱汁,加入盐巴、味精、葱头,色香味俱全,咸度恰到好处,浓稠鲜香,口感极佳。
卷仔粿沾酱料吃,搭配咸水鸭、五香或者烟肠,是最简单的吃法。当然,中国人对饮食一贯深有研究,把卷仔粿炒着吃亦大有人在:三层肉切片,炸至金黄,加入白菜、红萝卜、虾仁等等,炒熟后再加入卷仔粿翻炒几遍,加入盐巴,炒粿就这样做成了,再烧一碗具有闽南特色的肉丸汤,撒入几粒芹菜珠,一道地道的具有闽南风味的小吃就这样做成了。
游子的脚步,无论走到哪里,深切的目光始终不忘回味家乡的一切,这其中,包括家乡的特色小吃。好在现在生活非常便利,在异地他乡同样可以享受到家乡的美食。而想念家乡的美食,成了心头永远的念想,于是,隔三岔五,我就要前往九峰小吃店买上几条卷仔粿,搭配一些烟肠或五香,再带回一些酱料,回家后一顿大快朵颐。无需山珍美味,无需豪华盛宴,这洁白、清凉的卷仔粿,就足够满足我的味蕾,而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由衷感到,我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