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深林
清清泠泠的石门溪日夜流淌,穿过新罗村。
漳州南靖县南坑镇新罗村,一个绿树如烟,山环水绕的村落,抬头有白云,俯首是炊烟。楼前屋后铺就的石头小径被一代代人的足迹磨得圆润,闪出柔和的光泽。新罗村的日子就如石门溪一样舒缓的流着,安静从容,质朴无华。被列入第二批“福建最美古树群”名单之一的鹿角锥古树群就生长在这里。
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翠林楼”是世界最小土楼,坐落在新罗村长林下楼组,因为它像土楼人家盛饭的木桶,当地人称“饭甑楼”。站在阳光下的门楣里,依稀可以听到从很远很深的时光里往来的朗朗读书声和天真纯美的欢笑声,而翠林楼的后方,伫立着鹿角锥古树群,它们以坚韧之姿,守护着脚下的土楼。几百年来,它们相伴相依,共绘岁月静好。这片由古树与土楼共同庇护的天地,成为了村民心中无可替代的一片净土,每一次回望,都能感受到那份源自心底的温暖与安宁。
我们一行人沿着土楼边缘那条蜿蜒伸展的山路前行,鹿角锥古树群就分散在山路两旁并不断向前延伸。带路的新罗村村支书曾清南指向前方那棵参天大树说道:“看,这长得最高最大的便是香椿树。”抬头只见香椿树的主干挺拔入云,枝干遒劲有力,黝黑的树皮有青苔悄然蔓延,如同时间老人不经意间遗落的绿衣裳,增添了几分古朴与生机。深浅交错的凹痕斑驳可见,枝丫蜿蜒伸展,展现出一种历经沧桑的苍劲之美。步入其间,香椿的芬芳轻绕竹林古木,飒飒风中跃动着生命的盎然生机。随后,曾清南的目光转向路的另一侧,那里,金丝楠木在阳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泽,以其独有的韵味铺展于山林间,为周围的古树群增添了一抹柔美与华丽。随着脚步的深入,道路逐渐变得狭窄而曲折,前方即是鹿角锥古树,正生长宁静,似沉默,似守候,宛如历史的守望者,散发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庄重,尽显别样的生命力与美感。据说冬天是鹿角锥果实成熟期,较于普通的锥类,鹿角锥的果实更显硕大饱满,吃起来满口留香。至于为何这片林子被命名为鹿角锥古树群,曾清南继续说道:“鹿角锥树在福建省存量较少,在这里却是数量最为繁多的树种,鹿角锥成了这片古树群的铁证。”
微风拂过,阵阵清新的山林气息穿插着溪流声,仿佛如歌的岁月在耳畔潺潺流淌,那是石门溪独有的旋律。来自千山万壑的石门溪,越过岩石,绕过树根,沿着重重青山,最终穿越整片古树群,百转千回,奔向山外,汇入漳州的母亲河——九龙江,水脉相连,生生不息。阳光透过繁复交错的枝叶,洒下点点光斑。鹿角锥、香椿、金丝楠木等相隔数步而生,互不压制对方的生长。虽静默不语,却以生命之姿,诠释了尊重与自由的真谛。植物的规矩和方圆,正如我们人生的轨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默默内敛沉淀,再将积淀的岁月摇曳出各自的风华,于生活的舞台上收放自如。
阳光缓慢行走,掩映在竹林轻霭中的古树、土楼、罗山寺及山顶的惭愧祖师石像等,更赋予了新罗村卓然超群的风姿。随着夕阳西下,天边渐渐染上了橘红色的余晖,鹿角锥古树群的轮廓在落日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庄重而神圣。村民们对这片古树群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相信这些古树是村庄的守护者,是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奇迹,能够带来好运与福祉。驻足在古树群下,目光一遍遍摩挲,突然觉得,鹿角锥古树群像那上了岁月的土楼老墙一样,内中有一种沧桑,有一种劲拔,更有一种厚重,并以它独有的方式,庇护着村民。有时,隐入岁月深处的不是外在的显赫与张扬,更多时候是那份历经风雨后的淡然与从容,是生命在无数次蜕变后展现出的纯净与通透。
鹿角锥古树群,每一根枝干都展现出不屈不挠与永恒守望的气息,将过往的岁月镌刻进一圈圈的年轮里,似在瞬息万变的历史长河中寻得了一种永恒。我们的脚步在土地上回响,仿佛与古树群的脉搏渐渐合拍,清晰、迂回。风依然吹着,把世界吹绿又吹黄。经过的人,来了又走,唯独它们,在阳光下屹立着,成为一首凝固的诗,书写着关于生命、成长与变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