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隐寺探奇
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有一个“江湖梦”,心底都会住着一个武功高强、仗义行侠江湖且高大帅气大侠。其实,当大侠很难,所以只能做做梦,过过大侠瘾罢了。然而要制造一个有江湖当大侠的梦境其实也很难,那么,最能解瘾的就是看武侠小说和武侠剧。于是,一批如金庸、古龙、梁羽生等的武侠造梦人就此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偶像,他们的武侠小说以及根据他们的武侠小说改编拍成的影视剧,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江湖追梦人。
我就是金庸迷之一,年少时看《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天龙八部》等,可谓是废寝忘食,甚至大大影响了我的学习。当然,还有《鹿鼎记》,我就是从这本书中第一次看到“天地会”这个词的。书中对于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的描述有一句“平生不识陈近南,纵称英雄也枉然”,而当年看香港明星刘松仁饰演的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更是把观众迷得不行。
很长时间里,我理所当然地认为,《鹿鼎记》里的“天地会”就是金庸通过小说杜撰出来的一个帮会名称,和《射雕英雄传》里的“丐帮”是一样的,后来,书读多了,人生阅历也丰富起来了,才发现“天地会”是真实存在的,是明末清初一个反清复明的地下秘密组织,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而得名。据说天地会有很多化名或分身,如五龙会、三点会、三合会等等,其内部统称为“洪门”,而且分布还不止于国内。孙中山先生曾于1904年在美国檀香山加入洪门致公堂。孙中山年谱这样记载“……又鉴于上次游美之失败,知非列籍洪门,不能得其助力,乃毅然加入致公堂,拜盟者六十余人。”孙中山倚仗洪门在欧美宣传革命,组织革命团体,可见当时洪门势力已遍及海内外。1925年10月,由华侨社团美洲洪门致公堂发起的中国致公党在美国旧金山正式成立,陈炯明首任该党总理。如今中国致公党已经成为中国民主党派之一,成为与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一个参政党。
话说回来,既然天地会一开始就是反对当时执政的清朝中央政府的地下秘密组织,自然难以在史籍正本里找到相关记载文字,所以多年来关于天地会的起源或历史总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看客们也是云里雾里。孙中山先生曾多次谈到会党的问题,他说:“洪门者,创设于明朝遗老,起于康熙时代……故以反清复明之宗旨,结为团体,以待后有起者,可借为资助也。此殆洪门创设之本意也。”这种说法给史学界影响很大,在史学界中凡是谈到天地会起源问题的著作,大多采用此说。时下多数洪门学专家认为天地会源于福建漳州南境,而关于它的创始人的传说,有说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有说是漳浦县云霄高塘村(今云霄县莆美镇高塘村)人郑开的,还有一说就是平和县琯溪(今县城小溪镇)后巷村人张木(又名万五道宗、释道宗、达宗)的。万五道宗堂兄万礼为郑成功部将,他们都是顺治年间“以万为姓集团”的成员。
既然与天地会起源于平和有关,那作为平和县的史志工作者,对此进一步探访与了解便显得有责任有义务了。于是,我开始从各类书籍文章中寻找蛛丝马迹:明代泉州府同安县浯洲(今属金门)、抗清名将卢若腾的《留庵诗文集》中有一首赠万五达宗的诗《赠达宗上人》,他在诗序中写道:“达宗系建安伯春宇公之弟,原住长林寺。春宇公即万礼,原姓张名耍(要),平和小溪人。”据郑成功部下、南明将领之子江日升所著《台湾外纪》载:“道宗与堂兄万礼(张要)及郭义、蔡禄等人“谋结同心,以万为姓,推要为首,……道宗因排行第五,故称‘万五’。清顺治七年(1650年),万礼、道宗率众数千人,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队伍。道宗与郑成功及其部曲卢若腾、甘辉、张进等人交好,得众人捐助,修建诏安长林寺、铜山九仙岩观音堂,自称‘长林寺开山僧’。……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乱起,郑经由台湾渡海,占领厦门、漳州。……同年秋,道宗在平和县大溪修建高隐寺,‘以备不虞’。”
2024年暮春时节,我和大溪镇领导及文友相约前往位于大溪镇赤安村境内天马山麓,地处平和、诏安、云霄三县接合点交界处的高隐寺。此前虽已阅读过关于在平和发现高隐寺碑记和天地会会簿、文物的报道及相关考究文章,然而百闻不如一见,还是想亲眼一看究竟。
上山途中,经过大溪镇烈士纪念亭,它告诉人们,这里也曾经是一块撒过烈士鲜血的红土地。是的,赤安村就是平和县有名的革命老区村。而传说中的天地会发源地高隐寺,也曾经因为支持中国解放事业而化身为一座红色寺庙,最终导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被国民党反动派一把火烧毁,许多文物毁于一旦,只留存下一些石碑、石刻和十八手观音像等。如今的高隐寺为新修建的庙宇,比原先的辉煌气派许多,嵌筑于寺庙外墙体的刻记有立寺石碑《高隐寺碑记》当是为数不多的原物了。经过数百年的岁月风雨,《高隐寺碑记》有些文字已难分辨,内容大致可看明白,开篇所记为:“高隐寺在天马山西麓,与长林寺相距七八里,径路逶迤。岁在甲寅,禅师道宗因林壑之胜,建筑付厥徒实晟,以我先大夫所捨之田属焉。”落款则为“时康熙丙申岁孟夏谷旦,佛弟子、信生张逢遇與手谨撰,高隐寺住持僧实晟率诸徒子孙谨誌。”碑文记述了高隐寺的建设情况,表明是由诏安“长林寺开山僧”道宗始创建于清康熙甲寅年(1674年);道宗之徒实晟续建并予以立碑;捐田助建者“先大夫”是指明万历丙戌进士,历任中宪大夫、平乐、肇庆、姚安知府的乡贤张一栋。碑文还记录了包括大溪庄上城创建者叶冲汉之孙叶士伟等建寺的大功德主名单。
众人正对着碑记看得认真时,一辆汽车开到了寺外停下,车上出来一名40岁左右的男子,怀里还抱着一包东西。只见我们来时为我们带路的大溪镇张统委迎了上去,他和男子用客家话寒暄了几句,便把他带到了我们面前,介绍说:“这位就是原来高隐寺护寺人张课桃的儿子张连福,老张已经过世了,他收藏的东西就交由儿子保管,今天专门从云霄带过来给大家一饱眼福,我们进寺里仔细看。”
进到寺里后院的大房子里,张连福小心翼翼地打开包,把包里的东西一样一样小心翼翼地掏出来:有佛法立天地会、天地会、五僧立日记等天地会印鉴和几串刻有“康熙通宝”的铜钱,还有《康熙甲寅反清复明志记——三点地高隐主存》《真言咒语全集》《仇记壬子三更时图》等十来册会簿。通过会簿所写内容与《高隐寺碑记》及收藏于寺内的石刻“伍和尚结义立会志-甲天寅地”“高隐长林高仙三合会”联系起来,可以印证天地会于康熙甲寅年发源于高隐寺、长林寺(今属诏安县)、高仙寺(今属云霄县)“三点地”的说法。
而令我惊奇的是,在天地会会簿《康熙甲寅反清复明志记——三点地高隐主存》中画有众多的人物肖像,其中竟然真的有一位名为“陈近南”的人物肖像!难道他就是金庸《鹿鼎记》里的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会不会有一种可能,金庸先生也见过天地会会簿,而后把“天地会”的故事写进《鹿鼎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