埭美古韵
埭美古村落已经存在570年以上了。
车临近,远远就能分辨出那是埭美村,平坦的大地上出现一大片宏大的建筑,鳞次栉比、端庄典雅。走进,放眼望,古榕树如华盖笼罩着一弯绿水,这绿水环抱着白墙红瓦燕尾脊,高度一致、整齐划一的古香古色的乡村,埭美犹如闽南水上的周庄。
从明清开始建设至当代,埭美古村落先后建造了276座古厝。古厝按照“九宫”格局排列,第一排先横着造九座,后面的对准第一排,每一座都保持在一条平行线上。从明清时期保存至今的就有49座,统一坐南朝北,其他后面修建的古厝,则统一坐北朝南。
古厝是统一的典型的二进四开间闽南四合院建筑。每座四合院规划土地面积为13米×13米。全部是红瓦屋面,白砖墙体,石砌底基,屋顶清一色为硬山式曲线燕尾脊,脊两端上翘,形如弦月。屋里屋外装饰朴实精致,雕塑构件造型独特,有木雕、砖雕、泥塑、梁拱窗花,还有门窗竹编、吉祥图案等。整体布局端庄古朴,简约大方,犹如大家闺秀,有内涵而不张扬。
闽南春来早,才刚立春,村边柳树吐绿,池塘上已经是燕子翻飞、鸭子浮游。几只黑狗颤悠悠地在村间的红砖大道上溜达。漫步在古村落一条条宽敞的巷道上,横行也行,竖行也行,转弯也行,条条道路通畅无阻。在这里,每一座古厝的边门都对着边门,前门都对着后门,如果让村里每一栋房子都打开门,那么就会形成一条毫无阻碍的大道,可以从村头走到村尾。听说下雨天不带伞,也可以村庄里走一遭而不被淋湿。这样的漫步舒坦而又奇妙。
悠哉游哉地闲逛大半个小时后,逛到村落的最前排,古榕掩映、池水漾漾,红砖铺就的大埕平坦宽敞。在石桥边小店简易的竹椅落座,看蓝天白云和整齐划一的古村落在青绿的池塘环抱中如画卷一般美丽,而你就在这美丽的画卷中,这时候的你不想玩手机,不想忙工作,只听着小店老板娘龙海腔调足足地热情招呼:“来,淋杯茶!”店窗前摆放着本地特产的麻糍,但见老板娘抓起一团糯米糕,摊平,抓一把香脆酥片塞在其中,裹起,搓圆,青的绿豆粉、黑的芝麻粉、黄的花生粉,任你选择黏在其上,一个个雪白的糯米糕放入其间翻滚,瞬间让你食欲大增。
微风徐来,空气清新得很,坐在池水边的竹椅上,品尝着美味的麻糍,看老板娘像招呼老邻居一般招呼在四下里闲逛的旅友过来。一位村民用小推车不紧不慢地推着小孩出来闲逛,恍惚中,好像回到了乡村老家,很放松、很松弛。
村里开着几间土特产和美食店,卖的是手工的蒲扇、竹篮、斗笠,喝的是地方特色的秋葵茶,来一盘地方风味的海蛎煎、一碗锅边糊,那锅边糊里用料十足,海蛎、面糊、油条、虾皮,一碗下来,吃得饱又别具风味。
和老板聊天,最好奇的问题是:500多年过去了,为什么乡村里可以不论家庭人口与贫富,每座古厝都保持一致的大小与外观呢?原来这个村子的村民多姓陈,从陈氏在这里开基之后就有村规民约,村民要建房,都要统一规划,统一布局,这是祖先留下的不可逾越的祖训。一个祖训可以让后人们遵守几百年,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
当听说他们的祖先是陈淳,而陈淳是深受一代理学家朱熹影响的学生时,想到了朱熹的朱子理学、朱子家训的影响力,陈家祖训源远流长的缘由似乎找到了合理的解释。仔细端详,埭美古村落四合院的红砖白墙、燕尾双脊,甚至窗户对联中,无不流露出朱子理学的深深痕迹,朱子理学的思想已经深入陈氏家族百年的血脉中。在埭美古村的宽巷里,我们深切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非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