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578期>正文

从景德镇到克拉克瓷

作者:⊙张美英 文/图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张艳珍  日期:2025年03月10日

陶瓷界有这么一个说法,等窑炉门打开的一瞬间,要么惊喜要么惊吓。此次从景德镇回来,没能够在现场感受自己作品的出窑,景德镇的朋友发来我和老同学在景德镇的陶瓷烧制成品视频和图片。很好,没有惊吓,当然也还没有什么惊喜,只那么一点点小窃喜,足矣。第一次用青花画瓷,能够画出那样的效果已经很知足了。

上个月,景德镇的好朋友一个电话,和老同学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瓷都之行。刚下高铁,坐在景德镇朋友来接的车上,两旁道路的巨大灯柱都是青花瓷做的,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大道,独属于景德镇的风景一排排闪过,千年瓷都特有的瓷味一下子弥漫开来了。

瓷都行初衷是奔着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博览会而去,这样刚逛完厦门艺术博览会后又赶到了景德镇。相比之下,景德镇博览会的规格和规模可以用震撼人心形容。景德镇逛博览会的第一天是在眼花缭乱腿脚发麻中度过的,手中还多了几袋沉甸甸的“战利品”。

景德镇也号称千馆之城,接下来的几天,在朋友的推荐下,又逛了景德镇大大小小多个博物馆,都是关于陶瓷的。在景德镇,陶瓷是唯一最大的主题,各个陶瓷博物馆,各有各的特色,几天下来确实感受颇深。

景德镇能够成为千年瓷都,有着缺一不可的条件。一方面,最关键的是陶瓷需要的麻仓土和高岭土、瓷土的天然材料优势;它的丘陵地形,对陶瓷所需的龙窑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便利的交通~昌江河运打通了交流桥梁;景德镇丘陵地区的马尾松遍地都是,在古代,都是需要柴烧,丰富的马尾松林为瓷器的烧制提供了最大的保障。在逛博物馆中,印象最深的是御窑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是朝廷专供的存在,被网友评为全球第二美博物馆名不虚传。光看它的外围,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是游客打卡拍照的好地方。博物馆里面更有大量明清时期的修复官窑瓷器,一件件的修复品无言地诉说着当年的荣光。

近年来,景德镇交通发展迅猛,为景德镇注入了新活力和生产保障。景德镇成功打造了独具特色魅力的陶瓷艺术文化名城,也诞生了“景漂”一族。这是一代以创业青年为主的创业群体。景德镇的朋友笑说,他现在已经不自称“景漂”了。“景漂”的概念也是有传递性的,他认为自己已经和这个城市融为一体,就不自称“景漂”了,不再漂了,是这个城市的主人。身份转换了,就会有新的一批青年到来成为新的“景漂”,他们也在将来的某个阶段轮换。如此,成就景德镇新的景象。当然,也成就了景德镇源源不断的活力。朋友还介绍说,每年寒暑假,景德镇都更加拥挤,特别有一大批全国各地老师学生,作为短期的“景漂”族,加入景德镇的队伍,做作品、摆摊、赶集、寻求新的创作灵感,然后又回到自己的城市工作学习,有点候鸟似的季节流动。这种学习、交流、吸引,周而复始地循环,都给大家带来很好的体验机会等。朋友介绍说景德镇有六万多名“景漂”。看过一个介绍景德镇的话:这是一个自由的地方,很多野生的年轻人在这里随处扎根;这是一个半梦半醒的地方,既满足了漂泊的需求又能带来实在的收获。诚然,能够让国内各个地方的艺术家齐聚的地方,肯定是独具魅力的。

陶溪川就是最有名的地方之一,那里有很多美术馆、艺术馆,很多搞艺术创作的院子,很多形成规模和时序的市集。像陶溪川这样的市集地遍布景德镇这个城市。现景德镇虽被称为网红城市,它也承载着其厚重的历史文化,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是藏在景德镇大街小巷的弄子里,接纳着源源不断的“景漂”与慕名而来的游客们。作为世界文化艺术之都,一半诗意一半现实里,景德镇具有了能让有才华的年轻人都愿意留下来的吸引力。朋友说他越来越沉迷于景德镇很大原因,是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景漂”汇聚在一起,让景德镇这个不大的城市满大街都是有趣的灵魂。

景德镇最具特色的市集,更多是寻找被懂得、被赏识的人交朋友。除了交易,也许某个顾客和你有缘为你牵线,促成一桩美事;也许和同行的交流迸发出新的火花时,那将改变这个艺术家的人生轨迹。景德镇朋友的朋友是一个成功人士,那天特地穿过半个城市接我们去他酒店小聚。当年因朋友在景德镇逛市集到他的摊位,很赏识他的作品,也相谈甚欢,被邀请喝茶聊天中,朋友给他提出了一个后来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建议,受到启发的他在接下来五六年中迅速抓住到商机,一跃成为创业成功典范之一。积累创业资金后,生意越做越大,从“景漂”变成投资商,各行业都有他投资的项目。尽管这个院子的收入于他现在而言已近微乎,但繁忙中他从来没有放弃他在市集中的院子,他说他骨子里还是愿意作为一名“景漂”守着初心。

都说来景德镇就三件事,逛博物馆、淘瓷器、做陶艺。这次景德镇之行虽没做好做陶艺作品的准备,但来景德镇,谁能抵住这诱惑。第五天,做陶艺之愿终于成行,让朋友帮忙安排老师给我们介绍青花的材料及特性等,快速地进入状态,绘制青花瓷作品。

景德镇第七天,由于赶着画瓷器,没有和朋友出去吃晚饭。晚上朋友回工作室,我和老同学还在埋头赶画。他说刚才饭桌上除了他和另外一个人,其他十几个人居然都是平和人。原来是遇到平和老乡组团带队到景德镇考察学习,在饭店里遇到共同的朋友,就拼凑成一大桌。他们一行人这次专程来到景德镇,找到在景德镇的平和人,牵线搭桥地学习与借鉴,目的在于为平和克拉克瓷的挖掘与发扬中学习更多的经验。

记得两年前,在参观平和的一个朋友私人艺术馆时,他曾经花了很多时间在南胜收集了不少克拉克瓷碎片,还特地为此做了一面克拉克瓷壁墙。当时他就和我们几个艺术同行探讨过克拉克瓷文化主题的挖掘,很多成熟不成熟的想法都在白芽奇兰的茶香中传递出来,只是基于一股对于家乡的共同热爱,一份期许,一种期盼。有时候这些东西也是需要契机、需要条件以及等待。

如今平和县正在致力于克拉克瓷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建立了平和窑克拉克瓷艺术体验馆,集陶瓷文化体验、研究开发于一体,使得这项古老的技艺焕发新的生机。景德镇作为世界瓷都,这些年成为备受瞩目的城市,并不是偶然的事情,它的成功有很多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同时,千年瓷都的旗帜下也能带动国内更多陶瓷产业的发展,其开放与包容,让更多地方过来学习与交流。如今,看到景德镇从手工艺术图书馆到手工艺美术馆、手工艺体验中心,形成了一个不断生长、不断演化的艺文生态系统,这些正在不断发生和发展中的示范作用给予景德镇未来发展的广阔愿景。相信也会给考察学习中的平和团队带来宝贵启示和帮助。

虽没和老乡再见面,但从朋友那里也知晓大概,我想,只要足够重视,足够虔诚,平和克拉克瓷的荣光值得期待。我也憧憬将来能带艺术家朋友们经常在平和画陶瓷、出作品,讲克拉克瓷的历史与愿景。也期望吸引类似“景漂”一族现象,在让平和克拉克瓷走出去的同时带进来自外围的活力。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期待平和克拉克瓷能够成为漳州瓷文化的靓丽名片的荣耀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