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年元宵节
春节后就是春夜笙歌迎佳节、万家灯火闹元宵的时候,元宵吃汤圆、放烟花、猜灯谜、舞狮子等都是我国的习俗文化。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日,新春伊始,人们以各种喜庆方式迎接这个节日。每次看到元宵节龙艺,漫天的星光璀璨,我就会想起那一年在南平度过的不同寻常的元宵节。
南平是一座隐匿于福建山水间的城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来到这座城市求学,“哐哐当当”的绿皮火车走了一夜,到学校时抬头一看,我们的宿舍楼、教室楼都被群山环抱着,因路途遥远,加上那时交通不便,我寒暑假才回家。记得那年寒假结束后返校是正月十四,我们要在南平过元宵节,食堂阿姨很是贴心,煮了一大锅热乎乎的汤圆,晚饭后,班里几位同学提议要去南平市区过元宵,青春年少真好,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和向往,还有着一颗毫无顾忌的燃烧之心。走出校园,风很轻,我们想珍惜在南平短暂的求学时光,感受这里不同的民俗文化。
夕阳敛尽余晖,夜色阑珊,市区道路两旁挤满了人,城里张灯结彩,有着特别浓厚的节日气氛,第一次在南平过元宵,我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到了闽江岸边的一排地下室商铺购买了一些零食,从另一头穿出来,就听到了震耳欲聋的锣鼓声,身着金黄色彩服的舞龙队伍,高举着五彩斑斓的板凳长龙,正从闽江对岸款款而来,整座山城都被烟雾弥漫,抬着板凳龙的队伍蜿蜒穿过街头巷尾,鼓乐喧天,灯火通明,人们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鞭炮声、烟花声响彻云霄,很是震撼。
板凳龙,顾名思义,是以板凳为支撑,把一节一节的板凳钻孔连接起来,智慧的人们采用竹子、布等材料作为龙的骨架,而且还很有创意地在骨架上加以装饰,让其形成一条长长的板凳龙,龙头龙尾遥相呼应,舞龙队伍动作整齐,挥舞出巨龙的姿态,斗志昂扬的锣鼓队伍,整座城被五彩缤纷的灯笼点亮,人潮涌动,流光溢彩,拉满了元宵节氛围。
跟随着板凳龙队伍,我们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穿梭着,夜晚的南平灯如昼,街边商贩大声吆喝着,到处冒着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我们尽兴地品尝着南平各种小吃:南平春卷、建瓯板鸭、建瓯光饼、三层糕等,民俗区是最具文化底蕴的地方,一位小姐姐正专心地制作剪纸,南平蒲城剪纸是出了名的,只见她手上的剪刀上下翻转,纸屑纷纷飘落,不一会功夫,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就映入我们的眼前。道路两旁的树枝上、广告牌上都挂满了火红火红的灯笼,第一次在异乡过元宵节,我们充满了新鲜感,这里的每一处角落、每一种味道,都是浓浓的年味,是美食的诱惑,是传统的传承,抬头望天空,一轮圆月高高挂着,映照着人间的繁华,人间至味是团圆,国安才能家圆,这不就是老百姓期盼的好日子吗?
夜已深,万物慢慢安静下来了,我们坐在闽江边,轻轻唱起了《明天会更好》: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为明天献出虔诚的祈祷,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的双手,让我拥抱着你的梦……
又是一年的元宵节,我从当初的青春年少走到了不惑的中年,但每每忆起在南平的那个难忘元宵节,心里就暖暖的,月洒清辉满人间,元宵佳节齐欢庆,愿我们的生活如烟火般绚丽夺目,愿我们的人生繁花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