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573期>正文

雕刻的水仙

作者:⊙石庄甜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张艳珍  日期:2025年02月03日

作为漳州最常见的年宵花,打记事起,岁末年初,水仙总会明媚地盛开在我家客厅案头。我们这里的水仙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单瓣的,花朵六瓣、薄如纱、白如绢、润如玉,花蕊金黄,形如浅口杯盏,故而得名“金盏银台”;另一种是复瓣的,叫百叶,花蕊卷曲成簇,层层叠叠的白色花瓣聚集成玲珑的花球,鲜妍明媚。未经雕刻的水仙花叶繁茂,有一种蓬勃的美,而雕刻的水仙更是令人称奇,更具观赏价值。水仙是草木花卉中少有能雕刻造型的植物,根据鳞茎形状的不同而施刀,精心雕刻,可修整为孔雀、凤凰、金鱼、螃蟹、花篮、茶壶等造型,再赋予“孔雀开屏”“莲花宝座”“金鸡报晓”“鸳鸯戏水”等吉祥好听的名字,配上雅致的花盆和山石,极具诗情画意。“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水仙亦是如此,历经锋利刻刀成千上百次的雕琢,普通的水仙就成了精美的艺术盆景,成为中国一绝。

那些雕刻的水仙造型,只能在视频里、图片上、花木艺术展会上见到,在我们小县城是难得一见的。一个冬阳暖暖的午后,老妈推门而入,手里举着两个黑不溜秋的水仙花球,竟然大声宣布今年她要自己来雕刻水仙,这让我有些惊讶。我常常戏称老妈是“心灵手不巧”之人,就拿做菜来说吧,她做的菜火候恰到好处,味道不错,但是手却挺笨拙的,切出来的菜,奇形怪状,品相实在不敢恭维。切个菜都如此,她会雕刻水仙?我实在无法相信。“读师范时,我可是获得过水仙花雕刻比赛冠军的。”老妈看出了我的疑惑,她拿出一把小刀,开始一边雕刻,一边讲起那次的获奖经过。原来在那次比赛中,老妈分到了几个快干枯、不好造型的小花头,原本想放弃比赛,教她生物的王老师鼓励她,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平凡事物的别样美。在王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她将这几个小花球雕刻成玲珑可爱的小鸭子造型,当时常用来当眼睛的玻璃珠子只给一个,不够用,她还灵机一动,拿来几个粉笔头,用墨水在截面上涂画上小黑点来代替,这样做出来的“眼睛”黑白分明,竟比玻璃珠子还灵动。就这样,这盆名为“春江水暖”的雕刻水仙最后获得了一等奖,登上校刊头条。获奖理由是用料简单有创意,造型富有意境。后来,老妈成了王老师的生物科代表,也成了爱花的女孩儿。

伴随着絮絮叨叨的讲述,经过了所谓的去皮、疏隙、削叶、刮梗、装盆等常规的步骤,两盆水仙也雕刻好了。“看不出是什么呀,就像两个被千刀万剐的洋葱头!”望着那两个平平无奇的花球,我打趣道。“等长叶开花了再来做最后的定型,那时你就知道有多美。”老妈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大约过了十来天,花球就渐渐抽出了叶子,开出了好多花。叶子有直立的,卷曲的,花枝也有高有低,还是看不出是什么造型。只见老妈拿来红丝线一绑一扎,把长叶子凹成鸟头的造型,再拿黑色的玻璃弹珠往“鸟头”中间一嵌,用红纸剪了两个红冠子粘在“鸟头”上,一对栩栩如生的花凤凰出现在了眼前!“没想到老妈还真有绝技耶!”我啧啧称赞道,“快点拍下来,分享给王老师!”“唉,自从毕业后就与她失去了联系,那天去买水仙花,突然想起了她教我们雕刻水仙的情景,所以才心血来潮买了这两个花球,重温一下技法,练练手。”老妈望着那两盆水仙,兀自出神……

阳光闪烁,微风轻拂,那两盆雕刻的水仙在阳台上静默着,幽香四逸,带露的花瓣轻颤,莹光闪闪,有着一种别样的美。宋代诗人黄庭坚给朋友的信中写到“水仙花开,明窗净室气撩人,似少年种梦也”。在他的眼中,水仙美得如同少年种下的梦,而那年那盆雕刻的水仙,一直鲜活地盛开在老妈的记忆深处,亦如同一个梦,一个永不褪色的美丽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