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571期>正文

想念那口茶

作者:⊙念 念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张艳珍  日期:2025年01月20日

那天晚上刚躺下,手机叮咚一声响,拿起来一看,是一位离开平和的前同事发来的消息,消息简洁到只有两字——曾总。共事多年,他很少夜里发消息给我,更少这样称呼我,事出反常,大概是有事。我发了句“咋啦”,顺带回赠他一个“林总”。他还是直接且简洁回了句“你家卖奇兰吗?想念那口茶。”看到“想念那口茶”这五个字,我突然明白他为什么会在夜里发消息给我,大概夜深人静的时候,那份想念越发浓厚。

这位同事不是平和人,他是参加事业单位考试来到平和,服务年限到期后最终还是回到他的家乡工作。我不知道他在来平和之前是否有喝茶的习惯,只知道在平和工作时的他会在空闲时候和科室里的同事们一起泡茶,一起喝平和产的白芽奇兰。家里有种奇兰茶,我在办公室泡的茶都是自家的白芽奇兰。每天下午两点送完孩子,我便直接到单位,时间尚早还未开工,我通常会泡上一泡白芽奇兰茶,安静地享受一天中难得的独处时光。慢慢地,同样要送孩子上学的他发现了独自喝茶的我,便会过来蹭一杯茶,聊上几句;慢慢地,上班前的喝茶队伍壮大起来,原来只有我自己,后来增加到五六人。他们打完卡习惯性过来瞧一眼有没有在泡茶,有的话就坐下来喝一两杯再干活。每日如此,暑假除外。因此,他知道我家种茶但不知道我是否有卖茶,才会有开头的那句“你家卖奇兰吗”。

他的那句“想念那口茶”,我也曾有同样的经历,对那份想念深有体会。作为土生土长的平和人,从小习惯于有茶的日常,在家的时候觉得这是稀松平常的事儿,并无特别之处。直到有一天,生活里没有茶,一片茶叶都没有,我才深刻感受到有茶无茶真的很不一样。那是我独自一人出门求学,第一次出远门没有什么经验,竟没有将茶叶打包一起带上。在新环境里,喝着满是漂白粉味道的白开水,我是多么渴望能有一把家乡的茶,来缓一缓思乡的苦。在物流都不发达的年代,那份想念足足持续了一学期。直到放寒假回家,才解了这份想念的苦。

大学毕业后在外漂泊多年,终是回到这里,回到家乡平和。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茶,春茶柔情似水,秋茶清香飘逸,春秋两茶各有特色,深受爱茶者追捧;夏暑两茶虽品质平平,却因价格便宜成为普通百姓家的口粮茶。在这里,闲暇时还能上茶山走走,看看满山修剪整齐的茶树,一垄一垄,远远看去似台阶可拾级而上。坐在茶山的某一棵茶树下,听着山风在耳边吟唱,看着茶的芽儿在风中起舞,就这样静静坐着,可以坐一下午。回乡若是碰到制茶季,可以帮忙晒晒茶青烧烧火,和制茶师傅一起把一片叶子“炼”成一颗乌黑发亮的茶,关键是还能品尝到新鲜出炉的毛茶。

叮咚,手机响了一下,是他发来的微信,茶叶已经收到,他正烧了水准备泡茶,给我发来一张茶具的照片,当然照片中还有我寄去的茶叶。过一会儿,又发来一句“久违的奇兰茶”,短短的几个字,却让我读到久别重逢,我相信,当茶汤在口腔漫开的那一瞬间,一定是重逢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