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
星辰流转,岁月如梭,又到了年底最忙的时候,一恍惚,2024年即将翻篇了,脑海里又闪现出过年喜庆的情景:吃团圆饭,包红包,串门走亲戚……
先生年前就准备好现金红包,给长辈和晚辈压岁钱,这也是我国的文化习俗,表达着对亲人的祝福和关怀。
每次目睹春节的红包,我就不自觉地拿起压箱底的那两块钱巨款红包,这是一个对我有特殊意义的红包,红包金额为两块钱,以前没有红包袋,只有半截红纸包着,时间久远,红纸也已褪色。两块钱现在对我已经微不足道,但放在1990年,对于当年十来岁的小孩子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这张1990年版的绿色两块钱,已经有斑驳的痕迹,毕竟收藏了三十多年,人民币的正面有两个少数民族的头像,一个是彝族,另一个是维吾尔族。那时我上初中,红包是外婆一个亲戚过年给她的压岁钱,外婆一生善良,对我们姐妹几个疼爱有加,她不识字,也认不来人民币,当时亲戚给她两包两块钱红包,她知道这两元人民币有一定分量,外婆说她也不会花钱,把这个压岁钱送给我们,但我们家有姐妹几个,她又不懂给谁合适,深思熟虑后,外婆把这两包红包给了三姐和老幺的我,大姐和二姐都很疼爱我们两个小妹,对外婆的安排没有意见。当时我可开心了,长这么大手里从没拿过这么大的一笔巨款,我和姐姐从小就很节俭,拿着这笔钱舍不得去买零食吃,于是和三姐商量我们只拿出其中两块钱出来花,另外一包两块钱红包就把它收藏起来。我们兴冲冲地到学习用品店买了一些平时舍不得买的文具,其中还有一块三毛钱的橡皮擦,在此之前,我们还没买过这么贵的橡皮擦,买完立刻跑回家,在本子上划了几下,再试着用新买的橡皮擦把它擦掉,果然好用,三姐回家立马把另外那包红包拿给我保管,我也保留至今。不承想,这个红包是外婆给我们最后的念想,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是不懂事,外婆的压岁钱我竟也毫不客气地把它占为己有。
成家立业后,每年过年,我们都要给长辈和晚辈包红包。红包多少无所谓,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情感寄托,也是我们的一种责任和担当。给长辈红包,祝福他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给晚辈红包,祝愿他们健康成长、平安喜乐。
跨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红包文化是维系亲友关系的一种重要纽带,也是喜庆、吉祥的象征,包给长辈、晚辈的不仅是金钱,更是对家人、朋友的美好祝福,也教育孩子从小要尊老爱幼。
岁月悠悠,烟火年年,喜乐无边,敬此经年,感谢外婆当年的巨款红包温暖了我的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