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569期>正文

关注两会 平和县争先2025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张艳珍  日期:2025年01月06日

2025

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

●农业总产值增长4.2%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3.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

坚持项目引领 增强内生动力

抓项目固根基。严格落实全生命周期管理,抓实签约备案、手续审批、开工建设、投产达效等关键环节,全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75个,力争完成固投107.2亿元;用好政策窗口期,发挥前期办作用,围绕“两重”领域,精准包装推进一批投资额度高、体量大、年限长的好项目。

抓招引扩投资。深入研究重点产业链上中下游产品、企业和区域分布,精准绘制“招商地图”,全年至少策划12次外出招商对接,举办3场专题招商推介会;提升招商项目履约率、落地率,密切跟踪低空经济、循环经济等重点项目,力争全年签约项目50个、总投资86亿元以上。

抓要素优保障。全力破解项目审批、用地、环评、资金等难题,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重点项目倾斜;突出“亩均论英雄”导向,推动“工业上楼”,加大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的处置力度;优化机制,为项目推进、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坚持服务实体 夯实工业支撑

育强工业集群。主动融入省级县域重点产业链试点县建设,加快培育生态木业、食品加工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全力推进臻夫子新厂区等项目建设,力争工业固投完成40亿元;推动中京闽食品二期等建成投产,新增新上规工企业12家以上,规工总产值达232.92亿元。

做优产业社区。探索市县国企联合打造工业园区模式,构建“一园多区”发展新态势。黄井园区谋划建设“一城一楼一院一溪,三厂三管六路”,打造优质空间载体;持续完善五寨木业、安厚机械产业园道路、污水厂等基础设施;推动和美食品科技产业园对接优质企业入驻,大坂洋工业区开工建设有机食品产业园,闽桂兴木业新建厂房2万平方米。

强化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建设,推动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有机融合;用好“助企纾困”等平台,完善企业问题收集、协调、解决、反馈机制,形成闭环管理;深入实施“智汇柚都·才聚平和”十大人才工程,推进“双招双引”,夯实人才储备。

坚持三农优先 加快转型升级

推动绿色种植。计划完成退果还林5万亩,还耕2万亩;加快推进花山溪流域两侧种植业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果园,持续创建引领型、经营型、技术型合作社,推动蜜柚核心产区、出口基地建设;加快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力促牧草种养结合示范等项目落地实施。

促进农民增收。促进种植结构多元化,提高退果地块经济效益。深化村企共建,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农副产品产供销基地。建设生态茶园,改进加工技术;鼓励茶企参加各类茶赛、茶事活动,建设九峰茶叶产业强镇,培育壮大花茶等新品种。

打造和美乡村。推动申报国家级海峡两岸乡村振兴合作基地,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十镇百村”;持续推进闽台乡建乡创项目建设,改造提升霞寨寨里、坂仔宝南等村落;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一批村庄污水治理设施;优化村庄规划、农村住宅建设审批;用好集体林权制度“三多”改革试点政策,探索打造“平和样板”。

坚持消费拉动 推动三产提质

提升文旅发展能级。推动景区提档升级,活化利用南山古城、语堂“大烟斗”,开发特色夜游等休闲娱乐项目,力争新创评、升A旅游景区3个;拓展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加快温德姆等酒店建设,打造特色民宿,发展康养医旅,开发文创产品,培育文旅消费新增长点;深化与南靖、龙海交流合作,策划“花的海洋、香的世界”赏花节等主题活动。

激发商贸流通活力。培育壮大商贸主体,鼓励支持“小升规”“个转企”,力争新增限上贸易企业32家以上。接续开展“全闽乐购·向漳而行”活动,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消费品置换更新;促进商圈业态提档升级,发展夜间经济。完善冷链物流仓储体系,筹建大型冻库,建设物流产业园。培育、引进优质建筑企业,力争建筑业产值完成11.07亿元以上。

深耕数字经济赛道。建设“城市大脑”,完善5G基站等数字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探索打造“智能车间”“产业大脑”;着力引进一批直播电商平台、专业服务机构入驻,培育本土网红;贯通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引导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

坚持融合发展 提升城区能级

建设现代城区。推进城区规模改造;加快宝善东风片区综合管线下地,优化城区强弱电布局,改造19个老旧小区,推动解决电梯加装、停车等难题;启动银河路(一中至西环路段)建设,打通旧县路、新北环路等断头路;促进雨污分流,提升城乡结合部污水收集能力。

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推进道路建设,谋划实施洪濑口至平寨公路提升改造等项目;加快官峰水库建设、梨仔坑应急水源综合整治;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巩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建成西三线闽粤支干线平和段,开工建设平和分输清管站。实施文峰110千伏、五寨35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

厚植生态底色。深化花山溪流域综合治理,推动水质稳步提升;打好三大保卫战,推进“湖长制”“河长制”协同治理,开展“清四乱”“污水零排河”等专项行动,流域断面水质保持Ⅲ类及以上标准;落细大气污染治理重点措施,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坚持以人为本 增进民生福祉

完善社会保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建设智慧教育管理平台,振兴平和一中,推进广兆中学创建二级达标高中,加快第六实小等项目建设;推进县医院等迁建进度,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殡仪祭拜服务中心,推动村级生命公园运营;稳就业,提升就业创业质量,新增城乡就业600人以上。

发展社会事业。推动林语堂故居文化核心区开馆迎客,编辑出版《平和乡村文化记忆》系列丛书;加强文物保护,实施聚顺堂修缮保护等工程;开展群众性赛事;深化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阐释利用;加快创建省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创新社会治理。加快“平安家园·智能天网”、综治中心3.0版建设;推进扫黑除恶,重点打击电诈、走私等违法犯罪行为;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加强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水平;统筹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动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