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剑文:种植佛手果 打开“致富门”
本报讯(杨杰滨 林杨峰 文/图)小溪镇豆坪村的赖剑文原先深耕环保行业20余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了解到佛手果的经济价值,于是开始创业种植佛手果,用佛手果产业唤醒千亩山地,为家乡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金点子”。
近日,小溪镇豆坪村的佛手果产业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内,一颗颗色泽金黄的佛手果挂满枝头,果实形态各异,或伸长如“指”,或紧握似“拳”,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清香,眼前即将迎来收获的景象让赖剑文喜上眉梢。
据了解,赖剑文早年奔走于全国各地,在多次考察中,他了解到佛手果市场前景广阔,是稀缺的中医药材原材料,具有高品质、高附加值特性,于是就产生了将家乡的低效果树进行高接换种的想法。为进一步验证高接换种的想法,赖剑文主动邀请闽南师范大学、扬子江制药厂和广东济公保健食品科研组等地专家进行论证,得出佛手果与蜜柚同为芸香科柑橘属,两者天然可亲、相近相似,具备在原有蜜柚母株进行嫁接的可行性。之后,赖剑文创办了福建省十八齿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当地选取了约600亩作为示范基地。经过不断努力,第一批试种成果初显成效,高接换种结出的佛手果经检测,其营养成分、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与云南、广西、四川等地种植的功效相同。“从2018年至今,我们的种植规模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平和基地已经有1100多亩,其中800亩用于种植佛手果,300亩用于培育新品种无籽黄皮。”
赖剑文介绍,佛手果种植不仅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还能使生态效益持续向好。为带动村民集体增收,赖剑文先后动员了120余户村民进行大面积种植,通过引进现代农业管理方法,选派农技人员定期到田间地头进行跟踪指导,并以“公司+农户”的模式采取保底收购方式,让村民销路不愁。
如今,佛手果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赖剑文开始着手构建“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深加工”一体的产销一条龙服务体系,为村民提供优质种苗、免费培训种植技术和签订底价购销合同。该模式预计可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将单一的蜜柚产业向佛手果产业转型,带来更多效益。
“接下来,我们打算扩展佛手果深加工产品,涵盖凉果、奶茶供应链、中药切片以及化妆品等多个领域进行拓展。目前,与闽南师范大学的研发合作已着手进行。”赖剑文表示。